
中国古代成语至今流传了两千年,这些古代成语言简意赅大都用四字成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震人发聩的故事,这些成语浓缩了深明大义的道理或激励中华后辈勤奋向上或鞭策炎黄子孙戒骄戒躁,但是有些著名的古代成语却禁不住推敲与分析,如果仔细推敲起来确是另有一番有悖常理的谬误,容我一条条慢慢道来————
*****
反解中国古典成语(十四:买椟还珠)*****
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一个楚人打算出售自己珍藏的一颗名贵珍珠,为了保证珠宝的卖相他找来名贵木料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盒子上雕刻美丽花纹,镶嵌以珠玉美石,还配以翠鸟羽毛作为装饰,然后再用各种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一个郑人看见如此精美的盒子赞叹之余将盒子捧在怀里爱不释手,最终出高价将盒子购买下来。
不想过了几天郑人怀抱盒子又回来了,楚人一见以为郑人后悔要退钱还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走到楚人面前打开盒子取出珍珠交给楚人道:“我买的只是一只盒子,你将一颗珍珠忘在盒子,我特意赶来归还与你。”郑人将珍珠交还楚人便扬长而去。楚人手持珍珠尴尬十分哭笑不得愣在原地!
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可是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却看到中国古人多么真诚可爱多么诚信礼仪!故事抛却崇高的谦谦君子风而去嘲笑人性的愚钝与呆傻有些良莠不分。一个卖货不惜成本做了精美包装与人方便;另一个买货发现多余多剩不己不取,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远路偿还,一个疑惑不解的喜剧。
这不由想起了清代咸丰年间李汝珍所著古籍小说《镜花缘》里一段描写一个礼乐之邦《君子国》的故事,此国中:“耕者让其田畔,行者让其道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市集交易买卖,卖者力争交付上等美货而受低等价钱,买者一定要取次等残品而授以高价金银。君子国王也曾下发严谕:臣民若将宝物进献上者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违者不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盛情盛景,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无限遐想!今天重读《君子国》更显现代社会的诸多垢污!
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盛景”竟然远远不如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代,如今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哪个不是无耻的窃取与拼命的搜刮,为了他自己的一己之私欲置广大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不顾。以至今天社会诟病百出积重难返,弱势愈发弱势,强权更加强权,远远不是不良媒体所吹嘘的莺歌燕舞般的盛世华章!
《买椟还珠》,包装的再高级也不过一粒珠子,珠子再名贵也不过就是普通的碳酸钙,碳酸钙再多也不过与常见的贝壳相同,贝壳再漂亮也不过是一具无生的躯壳!
一个物体有了堂皇的包装也就增加了几分华美;
一件事物加上悖论的道理也就蒙上了无限神秘;
一个理论有了胡缠的邪说也就涵盖了更多贻害;
一个人物罩上美丽的光环也就增添了至高荣耀;
······ ······!
人,从动物学来讲都是一样的哺乳动物,只不过有了各式各样的包装才有了万花筒般的人性人品。老百姓是一种“平民化”包装,商人是一种“金银化”包装,职员是一种“勤默化”包装···而政府官员是一种“冠冕化”包装。一个人一旦被“冠冕化”包装以后马上就换了另外一种严肃正派清廉沉稳的面孔,可是高贵的外形不能代表他们内心的诸多想法更不能揣摩他在阴暗背后所做出的多种见不得人的下流勾当。
那些坐在台上颐指气使的官员哪个不是一脸正气说话铿锵有力,使得台下的听众顿生无限敬意与更多钦佩,可是谁又能知道他们当中谁是贪官?哪个是色官?谁个是坏官与奸官?可见一个人的“包装”极其重要,重要到使他伪装起来干了坏事还要让你对他顶礼膜拜,这就是真功夫!
贪官与清官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官员与老百姓没有根本区别,都是一样的人,都有一个脑袋两条腿,身上的构造一个不缺一个不少,都会吃饭都会拉屎,但是老百姓平时咽下的是五谷杂粮粗茶淡饭当然拉的穷人粪很一般很普通,可是官员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人间珍馐,他们屙出的大粪就非常滑顺油光并且发出一股股更大的恶臭,这样的大粪就极其不一般了,俗话说:吃人饭不拉人屎!
美丽的梦境总有一天会苏醒,活在现实的我们需要摘下伪装与不实的包装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可是我们的命运只能在无声无息的感叹中向下坠落,坠落,最后坠落到万丈深渊碾做尘泥化为灰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