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成语至今流传了两千年,这些古代成语言简意赅大都用四字成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震人发聩的故事,这些成语浓缩了深明大义的道理或激励中华后辈勤奋向上或鞭策炎黄子孙戒骄戒躁,但是有些著名的古代成语却禁不住推敲与分析,如果仔细推敲起来确是另有一番有悖常理的谬误,容我一条条慢慢道来————
***** 反解中国古典成语(八: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春秋时代,越国有美女名西施,其一颦一笑貌美如花,其举手投足多姿娇柔,平时淡妆素服款款而行清雅出众,凡乡里见者人人喜爱,行走过处众男女注足凝目惊叹西施绝色美貌。
西施素有心口疼的毛病。一天正在街上行走忽觉心疼便手抚前胸双眉蹙起更显娇媚香柔,乡里人见她出色姿容便人人停步赏视别样风采。
乡中有一丑女名唤东施,相貌平平谢花落柳,修养欠缺举止笨拙,相貌不佳却整日做得美梦-----经常变换各色华服绦带玉佩,
每天梳拢多样青丝珠翠钗环,
徜徉街巷轻舒慢展尽情表露芳容,
行走茶肆浓妆重抹多是显出仙姿。
这一天东施看到西施手捂胸口拧皱双眉竟然博得多人青睐她也便学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街上来回串走。哪知东施举动不做还好,一做起来矫揉造作倍加难看,乡间众人看见东施自作多情家家关门闭户不愿多看一眼,东施盲目学仿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讥讽东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习别人要根据个人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施仿照西施的美态也无所不可,只是要看都学些什么,是否值得学。
古籍记载,西施美貌无比,乃归入中国四大美人之列,她在溪边浣纱水里的游鱼纷纷羞得翔到水底,属于“沉鱼”之美,这样的形容是否夸张谁也不知,我想,西施在溪边浣纱浪翻水波已经把清水搅浑鱼儿当然要躲得远远的,当年越王勾践一定看上西施搅浑水是一把好手才把她掠来献给吴王夫差使得西施大展身手祸乱了吴国直至灭亡,后来越王勾践又害怕西施继续搅乱就把她装进布袋抛入水中淹死,所以才出现了“女人是祸水”这一特定词语!
西施很美吗?既然她有心口疼的毛病说明她年纪轻轻就患有先天性心绞痛或冠心病,胎里带的疾病造就了西施一种病态,东施效颦恰恰学来了西施与生俱来的生理缺憾。假如东施效颦学得像学得好大家也会称赞,就像今天的“模仿秀”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肯定令人鼓掌称赞,如果学了皮毛没有实质就像俗语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荡”当然也就令人耻笑。
东施效颦,由此想到一“东”一“西”。自古以来都是东方向西方学习,东方的小倭寇一直拿西边当祖宗,以至于他们的服饰、文字、食文化、建筑风格···都有西边先辈的痕迹;东边的高丽有些忘记他们的血液里流有西方的成分,是西边哺育他们成长到今天,可是他们却典祖忘宗洋洋自得自成一体伸手夺去了西方的民族文化归为己有甚至恩将仇报倒打一耙!
一“东”一“西”,历史上西方的先进传到东方才打破东方迷昏的闭塞;是唐僧带领徒弟去西天拜取真经;东方的教徒要去西方麦加朝圣;神话故事也是西方极乐世界;逝去的亲人同样祝他西路走好;就连西瓜也是西边的甜;西葫芦、西芹、西红柿也都从西方传入被东方人视为美味;西番莲也是花开妖艳敢与东方牡丹媲美;以至于今天整个东方人的服装穿戴大都以西式服装为主······。
当然也有西方向东方学习的实例,可是即便西方学习了东方的火药提高了火药的威力然后东方再去向西方学习火药的害人功能;西方学习了东方的造纸术又变换花样制造出无数品种的高级纸张而东方长时期以来一直沉沦在制作毛边纸擦屁股的原始地步。
我这样说并不是崇洋媚外西方一切都好,“东”向“西”学习当然也不是一切都好,东施效颦学来了缺点就是一个实例,东边那个“赖皮”几十年一直把它西边的“主义”当成典范榜样,结果学到今天已经穷得响铛铛而且对他的恩人忘恩负义无以复加,看来要学就要学好不要把西边的阴毒损坏学来比什么都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