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老北京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老太太和(发音:huò)麻酱————逗油儿!
“逗油儿”意思说两个人在一起斗贫嘴,互不相让,都想压倒对方,逗来逗去急赤白脸最后闹急了不欢而散!
什么是“逗油儿”?芝麻磨成酱提取了香油(麻油)以后芝麻酱里还残存不少香油,由于芝麻酱含水分极少,必须加水稀释才能食用。一般人吃芝麻酱一次性加水量过多,把芝麻酱合成一碗粘稠的“汤”,这样做的结果就把芝麻酱原有的香味儿破坏掉了许多!
老北京人夏天喜食芝麻酱凉面,而且涮羊肉火锅也必须有芝麻酱这一味重要的调料。
处理芝麻酱的方法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先在芝麻酱里放够盐,然后用温开水一次一点(用吃饭的小勺,半勺就好)往麻酱里加水,用筷子慢慢朝一个方向搅动直到水分完全进入到麻酱里边。两三次加水以后,麻酱就变得很硬很粘的一团。这时候再次一次一点加水搅动,麻酱就会慢慢散开呈“糟”状,同时可以看到麻酱的表面已经渗出了香油(老北京就管这叫做:逗油儿),芝麻酱也发出了强烈的香味儿。这时候只要再加两三次水轻轻搅动芝麻酱里的香油就完全分析出来,满屋飘着不可名状的醇香!
值得注意的是:用筷子绝对不能乱搅,要朝一个方向慢慢搅动,只要麻酱里的香油已经很多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再次加水!如果过多加水就把已经分析出的香油赶回麻酱里边,芝麻酱也就变得稀释难看,香味儿也没有了!
这就是歇后语:“老太太和麻酱————逗油儿!”的来历缘由。
有兴趣的朋友试试看,不骗您的!
***** 老北京方言土语(19)*****
【一】六够!(发音:liù
gòu)
(“六够”代表一个人已经到了忍耐极限。表示时间很久或者表示一件工作重复多次已经令
人心烦。在日常口语运用中这样说道:“这个人干活真磨叽,他一上午干了六够也没干
好,真笨!”用以责备耽误了时间。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二】安贴!(发音:ān
tiè)
(“安贴”一词就是“安稳服帖”。一般人遇到了棘手难办的事情都会心情忐忑烦躁不安,
待事情解决了当然心情放松轻快无比,就是很“安贴”。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三】死啃!(发音:sǐ
kěn)
(这里说的“啃”不是啃老,而是对于一件物品使用很长时间仍旧继续使用,比如有的人非
常喜欢一件衣服就天天穿经常穿,就是“死啃”。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四】吃心!(发音:chī
xìn)
(这里的“吃”表示“纳入、吸取、吸收”。“吃心”一词是怀疑别人的语言或行动是针对
自己而来进而表示出的一种逆反情绪,有时这种逆反情绪纯粹是自己疑心过重所造成的,
所以这种“疑心”也叫做“吃心”。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五】过话!(发音:guò
huà)
(两个人语言上的相互交流叫做“过话”,这种“过话”就是平时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之间
的交谈或交心; 反之由于矛盾很深致使两个人之间从来不说话不交谈,见面侧身而过,
就是“不过话!”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六】多咱!(发音:duō
zàn)
(这里的“多”是“多少?”的意思,而且一般都是对于固定时间或模糊时间的问话,
“咱”只是一个协助词,比如孩子回家对父母说:“学校要组织我们体育比赛。”父母就
会问:“多咱比赛?”就是问什么时间比赛。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七】串秧!(发音:chuān
yāng)
(动物或者植物杂交产生的后代就叫“串秧”,这是一个既有褒又有贬的中性词,既可以赞
扬杂交的品质优良,又可以贬低杂交的品种不正宗。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八】豆儿纸!(发音:dòr
zhǐ)
(“豆儿纸”是老北京的“如厕纸”。是北京宣武区白纸坊一带的造纸作坊用收集来的烂纸
打浆制作而成的一种灰白色的手纸,这种手纸很粗糙很不卫生;白纸坊还生产一种黄色的
豆儿纸叫“火媒纸”是吸水烟的必备用品,把“火媒纸”卷成纸卷,一端点燃用嘴一吹就
可以发出明火用来点燃水烟袋。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九】坐蜡!(发音:zuò
là)
(“坐蜡”很形象的形容坐在点燃的蜡烛上的窘态,表示一种由于自己工作没做好而出现的
一系列困境而造成的窘困局面,因而要对这种窘困承担一定的责任;再有学生在期末考试
中成绩低下,回家不好向父母交代,都可以说“坐蜡”!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十】盆儿朝天碗儿朝地!(发音:pér
cháo tiān wǎr
cháo dì)
(“盆儿朝天碗儿朝地”非常形象的形容屋里凌乱不堪的环境。这句话并不单单限于厨房,
凡是家里显得乱七八糟都可以说是“盆儿朝天碗儿朝地”!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十一】拔凉拔凉的!(发音:wà
liáng wà
liáng dè)
(看过赵本山的小品都知道了“哇凉哇凉”的这句经典形容词。北京方言也可以写成“拔凉
拔凉的”。过去北京人在夏天用刚刚打上来的井水浸泡瓜果使瓜果降温适口,就叫“井拔
凉!”。所以“拔凉拔凉的”就是形容“透心凉!”。这句话还形容一个人伤心过度彻底
失望的痛苦心情也可以说胸口“拔凉拔凉的!”
博友《亢杰平生》提供)
【十二】手巴掌!(发音:shǒu
bā zhàr)
(这里说的“手巴掌”不是说人的手掌而指的是手套。北京土语凡是冬天御寒的手套,尤其
是那种只有有大拇指而不分四指的那种棉手套,又叫“手闷子”! 博友《立冬》提供)
【十三】唔的!(发音:wǔ
dè)
(“唔的”是个‘不定词’,形容物品的种类比较多。比如一个人刚从农贸市场回来,别人
问他市场上都有哪些东西,他回答道:“市场上东西很多,有青菜、百货、服装、鞋帽·
··唔的!”所以“唔的”等于普通话所说“市场上东西很多,有青菜、百货、服装、鞋
帽···等等!”
博友《立冬》提供)
【十四】稍崩!(发音:shāo
bēng)
(“稍”是“稍微、短暂”,“崩”是“耐心、等待”,合在一起“稍崩”就是“稍等、稍
候,”,表示时间很短的等待一会儿!
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五】楞头磕脑!(发音:lèng
toǔ kē
naǒ)
(“楞头磕脑”很形象的形容智力不完善人的种种表现。日常口语中常常形容有的人思想不
集中显得这个人思想迟钝动作缓慢。
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六】愣头儿青!(发音:lèng
tór qīng)
(这句话本来是形容一种体大雄伟的鸣虫——蝈蝈的形容词。这种壮硕的蝈蝈浑身青绿,头
方眼大,肚肥腿粗,长须亮翅,锯齿獠牙,鸣声清脆,是老北京玩家喜爱的宠物昆虫,俗
称“愣头儿青”!用以来形容有的年轻人遇事思想简单亏欠考虑,鲁莽行事敢干大胆,也
就是俗话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七】干巴利落脆!(发音:gān
bā lì luò
cuì)
(“干巴利落脆”是一句典型的复合型形容词。其中“干巴”是不掺杂其他不应有的成分;
“利落”是没有拖泥带水;“脆”是清爽漂亮!这句话非常清楚的形容有的人做事勤快、
利索、干净、圆满、一丝不苟、完整迅速的完成了工作。 也形容有的人热情帮助别人,
迅速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也可以说“干巴利落脆!”
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八】塔儿哄!(发音:)
(“塔儿哄”本来是戏说寺庙僧人在经塔前集体诵经的声音——嗡嘛呢叭咪吽!由于诵经的
人多即便僧人当中有一两个诵经不熟也听不出来,等同于古典成语“滥竽充数”。所以说
是“塔儿哄”。其中“哄”即是“吽”的同音,也是“起哄”的谐音。这句话是指那些以
次充好以虚当实,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干活马虎混日子的人。
博友《金刚子》提供)
【十九】打愣儿!(发音:dǎ
lèr)
(“打愣儿”是形容遇到突发问题发生暂时凝固的的呆滞表情。比如有的电影里的人物当听
到战友牺牲就会突然张口惊愣; 生活中还有的人正在深思熟虑的思考问题面部表情凝眉
滞目。都是“打愣儿”的具体表现。
博友《金刚子》提供)
【二十】挤兑!(发音:jǐ
dùi)
(“挤兑”具有欺负人的成分,但又与欺负人有所区别。“欺负人”是很明显的持强凌弱以
大欺小,而“挤兑”的行为主要是用语言讽刺别人,但又比讽刺轻,多少带点揶揄玩笑的
意思。
博友《一条大河》提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