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已经摒弃了的老北京习俗
----【忌门】!如今的人们已经彻底忘记了这种既生硬又含蓄,在节日里把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拒之门外的一种特有的习俗!
老北京人说话办事很顾脸面,那时候根本没有联系通道和通讯设施,只能用暗示的方法表示对来访者是否欢迎进门。所谓【忌门】就是“我的家门我做主!”,也就是除了本家亲人可以进出以外,凡外来者坚决忌讳来访!凡是访问,送礼,探视,慰问,讨要···或者僧人,神婆···无论是谁一概拒绝进屋,有事在院子里说,说完赶快走人!
这种含蓄的【忌门】方法就是在屋子门框上方挂一条显眼的红布以做警示。尤其在春节过年期间只要看见谁家的屋门挂有红布,来访者不分男女都要却步,明白本家是在忌门!
主要原因如果家里有产妇坐月,重病患者,吃斋作法,或者家里没有男人的寡妇人家,尤其要在门框挂红表示忌门,直到大事已去才能摘下红布开门迎客。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在春节期间忌讳妇女进门会带来“晦气”,所有妇女不分年龄大小不到“破五”不许拜年贺节,所以有的家庭要在除夕夜晚门框挂红表示过年期间拒绝女人进屋。而拜年则是男人之间的互相道贺。直到正月初六再摘去红布表示忌门完结。
到今天,也不能说【忌门】是好传统还是坏习俗,只是过去人们的一种拒绝方式罢了。
建国以后【忌门】被逐渐淘汰!
语言文字游戏
——“歇后语”
【一】卖胡琴的碰上卖布的 ————
拉拉扯扯!
(胡琴要拉,卖布要扯!“拉拉扯扯”是一句既褒又贬的形容词。既可以形容臭味相投的团伙
成员之间说不清理还乱的纠葛,还可以形容亲密无间的友情关系。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二】八张牌摊开 ————
来明的!
(棋牌博弈本应该是私密的暗斗。如果把棋牌摊开就成了明争!这里“来明的”是说亲友之间
发生了矛盾不要心生纠葛,而是应该敞开心扉说明道理。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三】老牛吃草 ————
两边扫!
(这里说“两边扫”的意思很广,但是通常一般说的是一手托两家,两头都能说话办事的人,
属于“万金油”式的人物。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四】鸡蛋换盐 ————
两不见钱!
(这里说的“两不见钱”是指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但是在日常运用中也可以形容那些见不得
人的“暗箱操作”的黑幕。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五】蝌蚪变青蛙 ————
面目全非!
(蝌蚪与青蛙的外貌完全不一致。这句歇后语“面目全非”是指那些事情初衷的设想与最后的
结局全然不同。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六】荷塘里着火 ————
藕燃(偶然)!
(这里用“藕燃”的谐音“偶然”来表示一个词汇。 博友《小碗干炸》《雪夜来客》提供)
【七】屎壳螂打喷嚏 ————
喷粪!
(屎壳螂的食物是粪便,这句歇后语用拟人的方式形容屎壳螂打喷嚏当然就是“喷粪!”,这
是一句骂人的词语,通常两个人在激烈的争吵当中,其中一方咒骂对方的言论过激就会说:
“你满嘴喷粪!”
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八】做大褂儿注意分寸 ————
褃节儿!
(“大褂儿”是老北京人对长衫的俗称。这里所说的“褃”是缝纫的专业术语,所指的是缝纫
的时候把衣服的缝边对齐缝牢使衣片成为一件完整的衣服,俗称“刹褃!”。而这里说的
“褃节儿”是老北京俗语,形容就像缝衣服到了重要的工序“刹褃”一样,用来比喻一件事
情到了关键的时刻。
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九】最长的腿 ————
一步登天!
(这句歇后语容易理解,不多赘言!
博友《阿丑哥哥》提供)
【十】荒凉的土地 ————
一毛不拔!
(这句歇后语容易理解,不多赘言!
博友《阿丑哥哥》提供)
【十一】花子唱歌 ————
穷开心!
(“花子”就是乞丐。已经穷到街边要饭但还要唱歌可不就是“穷开心!”。这句歇后语是一
句玩笑话语,通常形容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自找欢乐。
博友《老兵团长》提供)
【十二】单根筷子吃藕 ————
专挑眼!
(用一只筷子吃莲藕只能“挑眼!”,这里用“专挑眼”比喻有的人没事找事,专门找别人的
差错来找茬生事;或者形容有的人看到别人的礼仪不够或安排不周而提出自己的不满意见,
也叫“挑眼!”。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十三】拉屎鼓断裤腰带 ————
就要这股劲儿!
(这是一句很荒唐可笑的歇后语,当然人在大便的时候不会把裤带鼓断,但这点正是说明就是
“就要这股劲儿!”。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装点门面给大家看,其实是自
己给自己打气加油,用来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
博友《吴绍庆》提供)
【十四】门槛儿前迈不动道 ————
进退两难!
(这句生动的歇后语形容办一件事情很为难,做也不行,不做也不行!
博友《文军》提供)
【十五】门口儿发大水 ————
浪到家了!
(洪水到了家门前当然就是“浪到家了!”。这里的“浪”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解释,在东
北地区是形容小姑娘活泼美丽动人的赞誉词;而在北京却是非常不雅的贬低词,如果在北京
说谁家的姑娘很“浪!”那这位姑娘一定就是招蜂引蝶不守闺门妇道的下作,所以这句歇后
语“浪到家了!”还是属于老北京极度鄙视坏女人的形容词。
博友《对顶角》提供)
【十六】痴子按门铃 ————
傻到家了!
(“痴子”也就是“傻子”!这句歇后语“傻到家了!”仍旧是贬低嘲笑那些平时不动脑筋对
任何事情不加分析的盲动分子。
博友《盼济公再世》提供)
【十七】锅沿儿的米 ————
熬出来了!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老北京歇后语。形容用锅熬粥的时候,由于水多米多,粥锅沸腾了锅里
的米就会随水一起溢出锅边以外的情景。这就是“锅沿儿的米----熬出来了!”。关键是这
个“熬出来了!”是什么意思呢?这也是一句老北京土语,“熬”在这里是忍受,忍耐,盼
望,坚持,忍辱负重等等诸般意思的综合描写。比如:过去封建家长制很多年轻的儿媳刚刚
结婚过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忍受公婆丈夫的使役虐待,直到自己生养了儿子,心中
才有了一丝指望将来子贵母荣脱离苦海,这就是“煎熬”简单说法就是“熬”!真正等到公
婆死了或者自己的儿子长大有了出息再娶了媳妇,这位母亲自然也就成了老婆婆。也就是俗
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就是“熬出来了”的真正含义。
在现实意义当中,凡身处逆境,困境或攻克难关时,只要坚持信念增强信心,最后取得胜
利就是“熬出来了”!
博友《凡鸽》提供)
【十八】耳挖勺炒芝麻
————小鼓捣油!
(“耳挖勺”是清理耳垢微小灵巧的专用工具,这里诙谐的说要用耳挖勺炒芝麻当然就是“小
鼓捣油!”。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比喻那些小生意,小买卖,小成本,小收入,本小利微的
维持现状,都可以称为“小鼓捣油!”。
博友《凡鸽》提供)
【十九】麻子不和牌 ———— 点儿背!
(“麻子”是指幼年时患了天花脸上留有很多疤痕的麻脸。“和”读hu 是博弈麻将牌的专业术
语,赢了叫“和了”,输了叫“不和”。这句歇后语说“麻子不和牌”就是总输钱,由于麻
子的脸上有“点儿”就是理所当然的“点儿背!”也就是运气不佳总走背运的戏称。“点儿
背”是一句老北京土话,凡是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心情不佳都可以说是“麻子不和牌----点儿
背!”。 博友《瓜地尔东》提供)
【二十】卖鱼的不带秤盘子 ————
钩嘴儿!
(卖鱼的小贩给顾客称鱼,直接用秤钩子勾住鱼的嘴来约斤两,当然就是“钩嘴儿!”。这里
所说的钩嘴儿是形容两个人发生了矛盾以后互不相让斗嘴凭说,话语刻薄讽刺挖苦,一个更
比一个厉害,就是“钩嘴儿!”
博友《二两芥末》提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