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典故及“歇后语”(五)

(2010-08-03 19:34:43)
标签:

杂谈

老北京

歇后语

民俗

分类: 民俗,传统

           老北京典故及“歇后语”(五)

   插图说明:“扒糕”是老北京夏季应时的清凉小吃,过去在庙会里很容易就能吃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消失了。所谓“扒糕”是用北方出产的“荞麦粉”制成的。老北京对于扒糕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在北京的南城或北京周边郊区,先把荞麦面合成糊糊加入花椒粉,事先在饭碗里抹上香油,把荞麦糊糊倒入碗中上锅蒸熟,蒸熟以后出碗放凉或冰镇待食。另一种做法是在北京内城,先把荞麦面在热锅开水里搅成熟面团,双手沾凉水把团团拍捏成一个个小圆饼,立刻浸入凉水盆,使得小面饼快速降温而变得有韧性劲道的口感。

   吃“扒糕”的调料有:芝麻酱,酱油,醋,蒜泥,红根,另配多多的热发芥末酱,再配以黄瓜丝以增加扒糕的鲜美清香。

  “扒糕”的重要调料“红根”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其实它就是腌过的“盐水胡萝卜”!

   吃的时候“红根”不能用刀切丝,而是用“擦子”擦成碎末,洒在扒糕上红艳艳既好看又增加了扒糕的“软中脆”的口感,因而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红根”不但是“扒糕”的重要配料,而且吃“凉粉或漏鱼”时也有“红根”的身影,同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北京南城和周边地区吃“扒糕”是用调料拌食,而且不放芥末和红根。而北京内城吃“扒糕”,小贩先在手中把面饼“打”成“象眼块”放入青花小碟,再把各种调料单独放入青花小碗,还配上一把乌木小银叉供顾客自己沾食。看起来就已经非常气派讲究了!

   五十年代,北京各个庙会上还有“扒糕”的身影,后来轰轰烈烈的“运动”来了,银叉被“破四旧”当作封资修消灭,“扒糕”也不见了!

 

                  ****** 语言文字游戏 ——“歇后语”******

【一】小孩儿打醋 ———— 直来直去!

     (小孩子不懂事,出门又很害怕胆小,妈妈叫他去外出买醋也就赶快去赶快回家!用这句歇

      后语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干脆利落,心直口快一副热心肠!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二】刚娶的媳妇逛大街 ———— 新货上市!

     (刚娶的媳妇就是新媳妇,新媳妇逛大街可不就是新货上市。这句歇后语用于商家是最合适

       不过的“商业用语”!博友《新浪网友》提供)

 

【三】粪坑里的石头 ———— 又臭又硬!

     (是指有些人顽固透顶,往往说他: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博友《新浪网友》提供)

 

【四】牛鼻子插大葱 ———— 装象!

     (牛鼻子插了大葱就想冒充大象!这句歇后语是指一些伪劣产品,鱼目混珠 或 揭露善于伪

       装,虚伪做作的人。博友《新浪网友》提供)

 

【五】哑吧过年 ———— 高兴的说不出!

     (聋哑人不会说话,遇到高兴的事当然只会笑而说不出来!用这句歇后语形容一个人遇到了

       非常高兴的事情满心欢喜而不露声色!博友《新浪网友》提供)

 

【六】老太太喝豆汁儿 ———— 好稀!

     (“豆汁儿”是老北京著名小吃,是一种类似豆浆的酸腐稀汤。老太太很喜欢喝豆汁儿,就

       是喜欢豆汁儿稀稀溜溜,既解暑降火又很解渴舒心。而“好稀”又是一句老北京的日常方

       言俗语,表示“我很喜欢,我愿意”的意思。比如对别人关心时就会说:今天天气很热,

       你最好不要外出!而对方非常愿意出去,就会说:我好稀,不用你管!这样说话往往是朋

      之间或平辈兄弟姐妹之间的用语,如果对老年人或长辈的关心,这样回答就显得态度生

      不通情理了!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七】外甥打灯笼 ———— 照舅(照旧)!

     (当然外甥打灯笼不一定必须照到舅舅,但是舅甥关系这样说还是可以的。这里用“照舅”

       的谐音“照旧”来形容事务没有变化,仍旧和以前一模一样。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八】冻豆腐 ———— 难办!

     (北京有一道家常菜品叫“小葱拌豆腐”,必须用鲜嫩的豆腐才能做成。豆腐经过冰冻以

       后,里边的蛋白质已经凝固变性,再来做拌豆腐就不行了,所以很“难办!”。用这句歇

       后语形容做事遇到了困难很难完成任务。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九】兔儿爷掏耳朵 ———— 崴泥!

     (中秋节特定的民间玩具——兔儿爷,是用胶泥塑造而成的一位身披铠甲的兔子将军。假如

       兔儿爷真的会掏耳朵,可不就是“崴泥”!“崴泥”是北京民间俗语,如果别人问:“事

      办的怎么样了?” 回答:“唉!别提了,崴泥了!” 意思是事情办糟了,后果严重因

      不可收拾!博友《花甲之人》《一帆风顺》提供)

 

【十】黄鼠狼下耗子 ———— 一窝不如一窝!

     (黄鼠狼在动物学上叫做“鼬鼠”,是一种对人类有益处的小型兽类,它的尾毛是制作毛笔

       的上好原料。黄鼠狼喜欢偷吃家禽,所以长期便蒙上了一层“贼”的外衣,孰不知黄鼠狼

       食用农田的害虫,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才会去偷食鸡鸭,所以遭到人们的唾骂。这句歇后

       语形容事情越办越糟糕,或者责备年轻人缺乏好强进取的雄心壮志,用另一种说话就是

       “一代不如一代!”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一】跳水的回头 ———— 过了井(景)了!

      (挑夫应该到井边挑水,可是这位挑夫走过了水井,一回头,啊!已经走过了!用这样诙谐

        的歇后语形容一个人没有抓住机会,放过了大好时机。或者感叹人的年纪大了不如年轻时

        候的身强体壮头脑灵活。往往自我嘲讽:唉!挑水的回头——过景了!这里的“景”是指

        人生经历,与实景无关。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 缺一少十(缺衣少食)!

      (这句歇后语相传是古代的一位穷秀才过年时的门联,用“缺一少十”映射“缺衣少食”来

        自嘲生活的贫苦,咒骂社会贫富的不公!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三】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

      (本来这是一句很平常的歇后语,形容那些无视国法,胆大妄为,目中无人的狂妄之徒。

        因为江青在法庭上的强词夺理,才使得这句歇后语不胫而走。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四】狗咬尿泡 ———— 空欢喜!

      (老北京把猪的膀胱叫做“猪尿泡”。过去卖猪肉的店铺往往把猪的膀胱吹气充盈,挂在门

        前充当“幌子”。吹起的膀胱就像篮球一般大小,假如狗看见了这样的“一块肉”以为遇

        到了很多美食,没想到用嘴一咬,尿泡破了,才知道原来只是空空如也的不值一提!用这

        句歇后语形容对事物的希望值过高而理想破灭时的沮丧!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五】怯木匠 ———— 就这一句(锯)!

      (在老北京语言里,“怯”是形容词。意思有几种:1,胆怯。 2,形容某某行为或穿戴土

       土气不能跟上时代潮流。3,颜色搭配不当看了很不舒服。4,一个人的语言不是标准的

        发音。5,对某种事物不了解别人往往嘲笑说:“你是大怯勺!” 6,手艺不精通,做出

        的活计显得很笨拙。这句歇后语用“怯木匠 -- 就这一锯!”形容木匠手艺笨拙,只

        锯子而别的什么都不懂,来映射一个人话语不多简单扼要。 博友《花甲之人》提供)

 

【十六】癞蛤蟆上菜板 ———— 楞充大块肉!

     (又是一条假冒伪劣的最好注解。博友《刘丽亚》提供)

 

【十七】癞蛤蟆上马路 ———— 楞充小吉普!(博友《刘丽亚》提供)

 

【十八】癞蛤蟆上脚面 ———— 不咬人咯应人!

      (癞蛤蟆爬到了脚面上的确很讨厌,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非常招人不高兴。“咯应”是东北

        方言,等同于“讨厌”!博友《刘丽亚》提供)

【十九】癞蛤蟆戴孝帽 ———— 假装近亲!

     (形容随便和别人拉关系,套近乎,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博友《刘丽亚》提供)

 

【二十】老太太吃柿子 ———— 专捡软的捏!

      (老太太的牙不好喜欢吃软的东西,看见了柿子当然要捏一捏挑一只软的吃!这句歇后语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很刁钻,欺负老实人,软的欺负硬的怕!博友《童心》《老两口》提供)

 

【二十一】肚脐撒尿 ———— 比别人高四指!

      (肚脐不可能担当撒尿的功能,这句歇后语俏皮的夸赞别人本领高!博友《童心》提供)

 

【二十二】宋世杰告状 ———— 走着说着!

      (宋世杰是京剧“四进士”里的主要人物,大意说宋世杰为干女儿杨素珍公堂之上包揽词讼

        举案告状,历尽千辛利口巧辩,最终取得案情的胜利,同时掀掉了四名贪官的故事。

        这里所用的“走着说着”是形容宋世杰为了争取时间边走边说的情景。这句歇后语也是形

        容一个人忙碌的样子。童心)

 

【二十三】卖油的不喊 ———— 敲梆子!

      (过去,北方很多城市有串街走巷的“买油郎”,他们从来不用吆喝,而是用敲木梆的方

        法唤来顾客买油。这里的“敲梆子”是贬义词。形容一个人看见别人发生了问题矛盾,他

        站在一旁不但不帮忙,却在那里说风凉话。也是“敲边锣”的意思!博友《童心》提供)

 

【二十四】修脚的不喊 ———— 拿钱碰!

      (过去中原地带修脚的技师走街串巷,用钱串子(一种响铃)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招揽生

        意。这里形容 —— 要想办事必须花钱!所以说:拿钱碰! 博友《童心》提供)

 

【二十五】馒头不熟 ———— 夹生!

      (半生不熟就叫“夹生”。此句歇后语是说: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使得孩子不知听谁的

        最终导致孩子表里不,俗话说就夹生了!博友《童心》提供)

 

【二十六】馒头不熟 ———— 欠火候!

      (同“夹生”!但是这句歇后语是“欠火候”。意思是说:事情还没做完,稍加努力就可以

        完成的更好!博友《童心》提供)

 

【二十七】肉锅里煮元宵 ———— 荤蛋!

      (也可以延伸出:混账!混蛋!浑蛋,昏蛋!博友《童心》《难得糊涂》提供)

 

【二十八】孙女穿奶奶的鞋 ———— 前(钱)头窄!

      (孙女穿了老奶奶的三寸金莲小脚鞋可不就是前边很窄!这里用“前头”谐音“钱头”形容

        钞票不够用了,日子很紧张!博友《童心》提供 )

 

【二十九】屎壳螂打喷嚏 ———— 满嘴喷粪!

      (这是一句贬损的骂人语言。形容一个人胡说八道,不会好好说话!博友《锐哥》提供)

 

【三十】屎壳螂趴磨道 ———— 假充大黑驴!

    (同样笑骂别人冒充伪装,自以为是!博友《锐哥》提供)

 

【三十一】屎壳螂上马路 ———— 自称黑吉普!

      (同【三十】博友《锐哥》提供)

 

【三十二】罗锅子上山 ———— 前紧(钱紧)!

      (罗锅的腰背向前弯曲,上山的时候胸前很吃力!这里用“前紧”谐音“钱紧”,形容钞票

        不够用,生活很紧张!博友《中都格格》提供)

 

【三十三】脚踩西瓜皮 ———— 滑到哪儿算到哪儿!

      (走路不小心菜到西瓜皮当然很滑!这里的意思是说办一件事情没有经验,边学边做,摸着

        石头过河,做到什么样子就算什么样子。博友《陈泉永》提供)

 

【三十四】剃头挑子 ———— 一头热!

     (过去走街串巷的理发匠人担一副担子。一头是小木柜装了理发工具,还可以充当顾客的坐

       凳。另一头是一个小火炉,上面一个铜盆温烧热水供顾客洗头。所以剃头担子的一头总是

       热的。这句歇后语形容一个人自作多情而别人并不情愿,或者自己很热情而别人很冷淡或

       者别人还不知道的情景。  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三十五】吃冰拉冰 ———— 没化(话)!

      (嘴里吃了冰块,可是排泄的还是冰块,冰没化掉!用“没化”的谐音“没话”形容两个

        话不投机半句多,互相不说话,谁也不搭理谁!博友《一帆风顺》《亢杰平生》提供)

 

【三十六】猴儿拿虱子 ———— 瞎掰!

      (猴子们互相在身上找来找去很仔细的掰开毛发捉拿虱子吃掉。其实是猴子们在找对方身上

        出汗结晶的盐分,以补充自己身体对盐分的需要。这句歇后语形象的比喻有的人盲目做

        事,忙来忙去一事无成!别人就会说:唉!你真是瞎掰!博友《杂学专家》提供)

 

【三十七】猴拿跟斗 ———— 紧折腾!

      (马戏团里训练猴子表演,猴子折跟斗时候一个接一个的翻,所以说:紧折腾!用这句歇后

        语形容从不安分守己,一天到晚的闹事不消停!博友《杂学专家》提供)

 

【三十八】屎壳螂带花 ———— 臭美!

      (这是一句众所周知的贬损语言。博友《杂学专家》《老猫》提供)

 

【三十九】武大郎卖豆腐 ———— 人怂货软!

      (武大郎是众所周知的宋代猥琐男人,由于身矮貌丑经常受到街上“光棍”们的欺辱,

        武大郎不是卖的炊饼而是改卖豆腐,这可真成了“人怂货软”的典型代表!这里“怂”

        在老北京话里的意思是说身单力薄胆小怕事,正好符合武大郎的性格人品。以此来形容

        些男人骨气不强,气质不佳!博友《杂学专家》提供)

 

【四十】腿肚子绑暖壶 ———— 水平比较高(水瓶比脚高)!

    (这是一句夸赞别人的诙谐歇后语。称赞别人真了不起!博友《二两芥末》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