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间故事系列----(十三)乾隆发配之一
----
“公主坟的传说”




北京的长安街以天安门为中心,向东的延长线可以直达通州;向西的延长线又可以直通石景山,是世界上唯一一条最长最宽最平坦的百里长街!可是这样一条宽阔无比的大街西段却有着一个不应有的巨大“交通寰岛”!“寰岛”中间修建成了街心花园,环形的马路车来车往,形成百里长街上唯一的一个美丽的“花结”!这就是著名的“公主坟”地区。每天从早到晚人们来去匆匆各奔东西,呈现一派繁忙的城市景观!可是谁也不会注意到“公主坟”名称的由来!更不会知道当你漫步“公主坟”宽阔舒适的街心花园欣赏京城美景的时候,你的脚下便是二百多年以前埋葬在那里一位美丽而幽怨的公主坟墓!
建国初期,政府要把长安街东西方向阔修延长,当工作人员勘测到了公主坟地区,发现地下是一座巨大的古墓正好挡在马路中间!如果发掘古墓一定会影响修路的工期,如果不发掘墓葬,马路又不可能穿越墓顶!事情反映到周总理面前,经思考,总理决定:保护墓葬,把施工图纸改成围绕古墓的环行路,这就形成了如今美丽壮观的“公主坟寰岛”!
那么,这位公主是谁?为什么埋葬在这里?听!一个幽怨凄苦的传说故事----
乾隆皇帝要把明代十三陵的石像生搬到自己的陵墓被宰相刘墉制止后,刘罗锅为教训乾隆的随意放荡,搬出大清朝“祖制家法”,当着满朝文武,上朝奏本,参了皇上“挖坟掘墓”之罪!皇帝在上无法抵赖只得准奏,给自己定了一个发配江南!但是皇帝发配只是象征,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要在大街上“游走”一番就算完事!这乾隆皇帝只得换好素衣小帽,身后刘墉,和坤便服跟随变成主仆三人,不显山不露水上街“发配”去了!
乾隆常年待在紫禁皇城,整天所见除了满朝文武就是深宫后妃侍女太监。突然来到市井民间看什么都觉新鲜。一路上张眼支耳,左瞧右看,说这问那,手指脚画!游走一天,不知不觉走到郊下,日已偏西,三人又累又饿腿软身乏!看前面一个小小村户,柴扉老树昏鸦!
和珅走上前去轻轻叩门,歪斜柴门吱呀分开!一位五旬开外佝偻老者问得来人乃是行走客人要在此地讨吃要喝歇息腿脚,又见三人洁净衣袜相貌不凡,才谦称让进屋内坐定.唤来女儿为客人备饭煮汤,自己陪坐一旁嘿嘿干笑!
三人看那女儿,十四五岁年纪,虽出农家吃粗咽糙,却是:娇艳艳一张粉脸山野生嫩花
水汪汪两颗杏眼暗夜明星眨
鲜灵灵半只樱果红唇银盘撒
浓墨墨满头乌云素钗彩线扎
不大功夫,女儿恭敬端上大盆清蒸白薯,素汤热面,三人饿急拿起就吃!这三位平时珍馐美味,山珍海稀什么不吃!如今吃上这蛮餐土食倒感觉比十全满汉还要香甜可口!
风卷残云,不一会子盆干碗净!三人抹净嘴脸,老汉看他吃饱踏实,又叫女儿撤下碗盏上茶敬烟,自己下首陪坐闲扯!
乾隆尽在宫中,美姬俏娥阅见多亦,如今却见乡村姑娘分外妖娆,胸中不免突突直跳,一双眼滴溜溜随姑娘身影跟前走后!那刘墉一旁尽看眼底,心中琢磨如此行事!
当晚,老汉拿出粗布原棉被,铺开平原一展席,打发三人厢房安歇。这三人走路乏困,也不怕粗被硬席倒头睡去,一整夜刘墉说梦话,和珅打睡把,乾隆全然不知,躺得死猪一般!
天亮以后,女儿早早烧好洗漱。吃过早饭,三人已经神清气爽,再看姑娘,比昨晚更加出落!乾隆此时双眼盯住!刘墉赶上前来抢先对老汉言道:“敢问老丈!你看我主对你家姑娘如此喜爱,如不嫌弃,就让女儿拜我主干亲老儿如何?”,老汉一听万分高兴,看三人如此富贵女儿今后定能攀枝,便拉住女儿双手到乾隆面前跪下磕头,拜做干亲爹爹!姑娘一声:“干爹拜上,女儿有敬!”乾隆不知怎办为好,眼看刘墉也只得坐下受拜!和珅那里翻着白眼,罗锅子一旁心中暗笑!
乾隆没法,只好怀中掏出银子一锭,黄帕一方递给姑娘道:“银子拿去做几件像样衣裙;黄帕收好,孩儿今后如遇急难可拿它去到京城寻我,”姑娘问:“爹爹哪里?”乾隆道:“你到京城,只要一问皇····”刘墉赶忙插嘴道:“对!你就打听皇家大院,万无一失!”乾隆也赶快改口道:“是!皇家大院!”,姑娘记下!
这正是:皇龙发配乡间去
土凤攀得金枝前
欲知后来,二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