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傍了名牌大腕!*****
——
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
(点击图片看大图)




我开博客,想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昵称,绞尽脑汁便决定叫“五色土”!看了我的博名,有许多北京以外的年轻人有些茫然----什么是“五色土”?难道真的有五种颜色的土壤?
有!真的有五色的土壤!它绝不是我自己的杜撰,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北京宏伟的天安门紧临西侧,便是古代紫禁城的皇家禁地,民国后开辟为“中山公园”直到今天。公园里有明清两代礼部的习礼亭;圆明园中移来的“兰亭序碑亭”;汉唐时期的石狮以及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原建在东单的克林德石碑坊(后改名为公理战胜坊,建国后郭沫若书写“保卫和平”即现在的“保卫和平坊”);建有种植奇花异草的“唐花坞”;公园的西北角还有著名的“来今雨轩”饭庄;
中山公园除一般园林具有的休闲、游览、观赏功能外,还为首都的政治活动服务。解放后每逢孙中山先生的诞辰、逝世纪念日,各界知名人士均到此举行纪念活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山公园里著名的“社稷坛”!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当时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白虎通】上曾说:“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也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地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便可以佑护五谷丰登。于是,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合称为“社稷”。祭祀社稷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因而后来用“社稷”来专指称国家。
北京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从整体构造来说,是一座三层的汉白玉方坛,自下向上逐层收缩。坛的四周砌墙,东西南北各辟一座棂星门。坛面上铺有五色土壤,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中央有一土龛,明清时立有代表社神的石柱和代表稷神的木柱各一根,后来二者合为一斜顶方石柱,名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这其中,“五色土”是公园里最引人注目,也是最让人惊奇不已的!人们都想从神秘之中找出蕴含在背后的深邃故事。
所谓的“五色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五色土”象征着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国土!“社稷坛”的:
东边是青色土壤----代表着东方浩瀚的大海;
西边是白色土壤----代表着西部广阔的白沙;
南边是红色土壤----代表南国滋润的红土地;
北边是黑色土壤----代表北部肥沃的黑土地;
中间黄色的壤土----寓意着雄伟的黄土高原!
社稷坛“五色土”的分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古人认为,黄色,象征万物居中的黄帝,他统领天下,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嗥,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黄,居于大地中央,象征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
尽管说法不太相同,但是从社稷坛五色土的方位配置,以及方位与四季的匹配来看,这与汉唐期间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极为相合,意在代表我国广袤富饶的土地,此以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威严气概和江山永固的宏大愿望!
辛亥革命后,“社主石”被丢弃,仅保留“五色土”。
文革时期,“五色土”全部铺上了黄土,用来种植棉花和粮食!
文革以后,“五色土”才恢复了原貌,供人们缅怀我们伟大的祖先!
朋友!当你来到北京,游览伟大的天安门广场以后,再去优美神秘的中山公园参观,去领略一下“五色土”神圣的寓意,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愿望!朋友!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