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人和事(21)----中学教育

(2008-08-22 14:45:22)
标签:

我记录

人文/历史

谈天说地

趣味/幽默

休闲

分类: 民俗,传统

老北京的人和事(21)----中学教育(解放前的“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现在合并成“北京第二十五中学”,高大的教堂1976年唐山地震后拆除,只留下了一座钟楼,右边高大的白果树便是历史的见证)

                  =====中学教育=====

   老北京,大多中学校都是男女分校。也就是有专门的女校,也有专门的男校。男女绝不混杂!

可能教育当局要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也可能是考虑到男女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结构不同,所以这种分校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很长时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彻底打破了这种“不平等制度”!   

   至于现代的一些教育家们主张男女学生一起学习破除了封建的束缚,同学们互相关心,曾进了正常的男女友谊,促使男女中学生的心理和身体能健康明朗的发展!可是·····

   窃以为,还是男女分校好!实在是好!

   从初中开始,十四五岁年纪,身体和思想开始了迅猛的“萌动”!在“总角”与“弱冠”之间飘移!在“混沌”和“明义”之中游离!自己掌握不稳自己的头脑,再有,父母师长在教育上对男女之事避而不谈,躲而不教,长时间找不到一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致使在这个问题上长时期犹豫不决!以至于教育滞后,行动优先!造成了目前一些年少的男女孩子做出了一些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事情。

   我说的“恐怖”吗?大家看没看到十三四岁的男女孩子常常以“正常的交往”为由,在一起拉拉扯扯,亲亲我我?父母稍加管束,这孩子便暴跳如雷!说父母干涉了他的“纯洁正常的交往”!轻者吵闹绝食,沸满盈天!重者出走天涯,惊动警方!动辄还要到某机构去起诉父母说“侵犯干涉了他的人权自主”!闹得父母师长战战兢兢,管吧,说你多管闲事!不管吧,又实在不成体统!一部分年纪轻少的男孩子满嘴胡骂,抽烟喝酒!女孩子豆蔻唇红,妖艳异常!男孩子黄发耳环,娇美如春!女孩子打架动手,女人男相!一部分人穿衣打扮整个学习韩国日本的不良少年,还美其名曰:“哈韩一族”“嘻哈一派”!咳!

   老北京的“育英中学(男校)”和“贝满女子中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校,两校之间只隔一墙,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至40年代,已驰名全国。

   我的五叔就在育英中学从初中读到高中毕业,六姑姑在贝满女中初中念书。

   育英中学教育相当严格!学生到校必穿校服,那校服是立领的制服,四个口袋,五粒黄铜的纽扣,每粒纽扣上都有“育英”标识,下边是黑色的制服裤,蓝色的“回力牌”球鞋,头上是黑色的学生帽,我五叔本来就是粗眉大眼,配上一身黑色的校服,戴上黑色“化学”帽檐的帽子更显得神采奕奕,精神飞扬!

   学校里的课程有德,智,体,美,乐。除去必修的课程以外,学生必须掌握一门副科作为特长,或球类,或绘画,或歌唱,或乐器。我的五叔就是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垒球队,拳击队,后来又自己学习了吹奏小号。我就喜欢到五叔的房间摆弄那些球棒球拍,拳套护面,只是不喜欢五叔的球鞋!

   那时的学生,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到学校见到老师必须鞠躬行礼,老师再对学生点头还礼!哪怕星期天在大街上遇到本校别的班级任何老师的也一定要立定鞠躬,老师轻轻点头,表示出学生对师长无限的仰慕与尊敬!而且,家长也要求自家的孩子下学必须回家,不能走岔!见到父母也一定要鞠躬行礼,口中称尊!如若不然,便是目中无人,野调无腔!五叔那时十六七岁,每每回家先去上房见过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再去东偏房面见自己的奶奶(我的老祖太太),即便见到哥嫂也要口中称呼,已成惯例!然后再去自己的房中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五叔在严格的教育与管束之下他的学习和品德乃是全家尽知,给他以后的生活工作铺平了道路。以至于直到现在,我的五叔已经年逾八旬,见到老嫂(我的母亲)仍然是毕恭毕敬,绝不怠慢!

   六姑姑在贝满女中的课程基本和育英中学一样,但是,因为是“女中”就必须有女中的样子。宗旨是要把自己的女学生们一个个教育成为有文化,有学识,有本领的“贤良淑女”!女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能堂堂正正独当一面,在家里能有效的勤俭持家;结婚前静守闺房遵守妇道,出嫁后相夫教子殷勤度日;要文才可以读书写字诗词绘画,要艺技尚能编织烹饪剪裁缝纫;出门在外仪表清秀风度端庄,居所家中干净整洁朴素大方!所有这一切,都要靠学校里的规定课程向女学生们逐步传授。所以,比起男学校来,女中的课程就要繁杂一些。

   实际效果凡是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培养出的学生也的确学识广阔举止高雅!有许多国内,国际的风云人物,知名人士许多都毕业于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很多北京的家庭以子女能去“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就读而感到自豪!

   直到建国以后,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在北京市一直保持着教育的领先地位。(解放后,育英中学改名为:第二十五中学;贝满女中改为:女子十二中学)但是,仍然有许多国际上的要政子女被送到这两所中学留学读书,同时培养了众多的国内知名的IT界,科技界,体育界,文艺界的顶梁大柱!

   呵呵!不好意思啦!小老儿便是1956年进入第二十五中学(育英中学)的学生。虽然改了校名,可是教育的方针宗旨一直没变,我那时的同学就有×××国的王子××××!××国的进步人士××的儿子!国内“联想集团”的总裁×××!···!

   直到1966年,男女分校的制度被“反封建,反四旧”彻底打破!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合为一校,现在大大名仍是“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