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六,老北京的服务修理业----承办婚礼

(2008-03-31 17:02:16)
标签:

杂谈

老北京

传统文化

北京之美

北京民俗

分类: 民俗,传统
                 ~~~~~~ 杠铺,承办中式婚礼 ~~~~~~
        一拜天地,地老天弥,
        日月作证,星斗不移,
        二拜高堂,翁姑笑嘻,
        三朝洗手,饭干汤稀,
        夫妻对拜,举案眉齐,
        夫唱妇和,儿孙绕膝!
   诸位!这可不是婚礼上仪掌的唱词,是我胡乱编写说笑取乐的,不成体统!
   现在许多年轻人结婚仪式也喜欢“中式婚礼”,可是依我看现在的中式婚礼仅仅为了一个热闹而不按传统。新郎新娘的穿戴打扮完全是京剧里的“行头”而不是真正传统婚礼的服装,说句不好听的话新郎打扮得像杀妻灭子的“陈世美”,新娘的穿戴分明就是马嵬坡自缢的“杨贵妃”,掌管礼仪的“司仪”穿着“宝蓝色”团花马褂就更不对了,那种颜色是为去世死人的装裹颜色,哪能在结婚的场合出现,呸!打嘴,有些不吉利!
   老北京,儿女成亲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从相亲开始手续繁杂礼数颇多,过程繁缛不可一世!
   家里女孩儿家长到十五六岁就开始有“冰人,月老”跑折老腿牵来红线。这媒人是好当的嘛?相声里说:媒人到了男家说女儿怎么怎么不错,只是嘴不太好!男家父母一听,没关系!来到咱家再慢慢调教。可是等到娶亲进门才看见那女人是个“三瓣嘴”。哈哈!那是相声,实际当中哪有这种事情!果真如此那些冰人月老早已经全部被人打死,那容得她在世间招摇撞骗!
   经过无数次讨价还价互观“八字”良附顺合,请来双方代理、媒人、证人、大摆宴席,再请巫婆神汉察看黄道掐算吉日定下婚事,然后各个一方签字画押不可反悔,男家就要备礼“放定(定礼)”人口转移了。女方家里赶快准备丰富的嫁妆。这些嫁妆包括:四季衣服,箱笼妆奁,首饰佩戴,木器家具,瓷器摆设,睡卧被褥······。
   女儿定亲以后就不能随便出入,既然订亲等于是婆家的人寄存在娘家,娘家母亲一定严加看管尽心负责千万不可让别人家的媳妇有丝毫的出乖露丑!
   经过进一步的商议决定迎娶日期。快到结婚日子,男家就要到“杠铺”预定。“杠铺”好象现在的婚庆公司,负责婚礼一切装备和过程。
  “杠铺”除了承办婚礼还负责办理丧事的礼仪。“杠铺”里的“杠爷”有事办事,无事在家。他们之间有个“联络”,如果有事就老赵找老李,老李传老王,老王再叫老张···一个传一个,不到半天功夫就全叫齐,虽然那时没有电话,这个“联络”比电话一点不慢。
   结婚抬轿子分四抬轿,八抬轿。也就是一人算一“抬”。有钱的人家都是“八抬大轿”八个轿夫抬起一顶轿子。杠铺里又分“轿夫”“吹鼓手”“执事”和“杠头”等不同分工。“杠头”是全部礼仪的总指挥。
   到了娶亲的当天早晨,娘家人请了三姑六婆前来帮忙各个分工有条不紊,待嫁的姑娘坐在房中等待打扮,梳洗的第一关要进行残酷的“绞脸”,“绞脸”也叫“开脸”,一个妇人手拿一条长丝线,一头用牙咬住,一头绕住左手,右手在线中央套圈绕扣使丝线成为一个“绞链”,然后右手在姑娘脸上一张一合,丝线的旋扣就把姑娘脸上的汗毛和短发生生绞拽下来使脸庞看上去更加干净清亮,这是一个姑娘走向媳妇的必要程序。另一个妇人打开姑娘的发辫开始梳纂(过去姑娘不能烫发不能盘头,只能梳辫子或剪短发,哪像现在的姑娘很小年纪就可以在脑后绾一个发揪。)
   待把姑娘头发梳了一个好看的大髻再扑粉化妆描眉点唇带好首饰,穿上“杠铺”送来的“凤冠霞披”。“凤冠”是红绒盘成的凤凰型头冠上面缀满真假珠宝;“霞披”是绣满五彩祥云的宽大绣衣;下身穿“海水江崖”八宝罗裙;脚登红缎绣鞋。打扮停当后这姑娘就像“绢人”一样不能随便乱动坐在那里等待婆家来娶!
   姑娘“出门子”不能吹打鼓乐,一会骄子无声的来了!杠头手拿红漆棒槌边敲边走领导全部人马前行,后边是“执事”、“吹鼓手”与婆家来的“娶亲太太”骄子和接娶新娘的骄子,还备有一顶“送亲太太”的骄子,最后是娘家兄弟送姐出门的“押轿”。过去新郎不能亲自到姑娘家迎娶新娘,一切迎送都由娶亲送亲人员完成。
   娘家人忙做一团。一位管事的妇女出门从轿子上拿来了“红盖头”蒙到姑娘的头上,新娘的八抬大骄子堵在大门口。那骄子宽厚高大,红缎轿围绣满了凤飞祥云,高耸的轿顶花攒宝顶,四面垂下镶了珠花的五彩流苏,大红的轿杠,抬杠的个个都是精壮大汉,他们头戴红缨大帽,身穿八宝长袍。杠头腰系红腰带双手各拿一根像擀杖一样的红漆“棒槌”敲得梆梆脆响全面指挥,敲击“棒槌”节奏不同指挥的意思不同,整个队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
   穿戴体面的“娶亲太太”首先下轿,这位娶亲太太一般是婆家至亲近支,满头珠翠面相富态大摇大摆走进姑娘家门,门里早有人接着迎进了内院。先和娘家父母及送亲太太行礼寒暄,喝茶吃点心,看了新媳妇的穿戴打扮挑不出什么毛病,就和娘家人说:“时候不早了,过门吧!”就在前边带领,两个妇女扶着蒙盖头的新人慢慢走出门,门道里也早已铺了红毡,杠头指挥轿夫抬下轿顶,轿子前倾堵住大门,新人款款坐进轿子,轿夫再把轿子放平轿顶放好。送亲太太也坐进了后边的轿子,由于娘家算“下门亲”所以娘家亲人一律不送。娶亲太太看看可以了就坐进了前边的轿子。杠头看一切停当便手敲棒槌,轿夫们听见杠头的指挥众人一起抬轿稳稳上了肩膀。前边鸣锣开道,执事们打起红萝伞,由杠头领头路颤颤悠悠往婆家去了!
   轿子离开娘家一段距离才开始吹打奏乐,乐器不过是唢呐,横笛,云锣,吹笙,大鼓,小鼓,一路上鼓乐齐鸣慢腾腾迈着小步向婆家一路走来!
   婆家一干来宾,三姑六婆,七姑八姨,叔叔大爷,舅母表兄,兄弟姐妹,同学好友···大家穿戴干净喜气洋洋等待新人进门。
   门外的人看见轿子来了飞跑进报告,一干人全都迎出!婆家院子里搭着高大天棚铺红挂帐张灯结彩!待轿子停在门口,杠头指挥“落轿”,三顶轿子一起慢慢落下。鼓乐吹奏!这时婆家清的“仪掌”带着新郎走出,一干人随后。新郎头戴黑缎瓜皮小帽,锦缎长袍,团花马褂,上身十字披红胸前攒了一朵红花球。杠头敲棒槌鼓乐骤声停下,“仪掌”大喊:“三声炮响!新人进门!”执事们就放了三个二踢脚!“仪掌”又喊:“鼓乐齐奏!”乐声又起!这时娶亲太太与送亲太太已经下了轿子,把新娘引出轿门,又把新郎手里引绸一头塞到新娘手中,新郎拉着红绸转身进门,女人们扶着新娘慢慢后面跟随。
   进了院子,送亲太太见过亲家,“仪掌”喊:“回头一见!(箭)”新郎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弓箭回身对准新娘象征性的射了一箭,“仪掌”又喊:“旺旺腾腾!”又带着新娘迈了“火盆”,二人慢慢走进北屋正房。公爹婆母早已大摇大摆太师椅上坐好,左边上首坐着媒人,证人,四周有坐有站所有来宾。“仪掌”大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二人一一跪拜行礼,再给媒证二人深深跪拜,媒证二人拿来“如意”交给新郎,新郎转交新娘。一切礼仪完了“仪掌”才喊:“夫妻和美,引入洞房!”这时走来一位“全科太太”,前边带路引着二位新人向洞房走去。“全科太太”就是父母,公婆,丈夫,儿女,子孙都有全在的一位妇人。这位全科太太负责整理新房的一切,包括铺床叠被,整理床帐。事先在洞房的被褥里塞进花生,核桃,栗子,大枣。等二位新人进了洞房就指挥新郎拿起杠铺送来的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然后把盖头和秤杆交给门外的妇女,再交到大门外的杠头手里。事已至此杠头就带领轿子、执事、吹鼓手回去了!第二天再来人把新娘的“凤冠霞披”取回就没他们的事情了。
   挑去新娘的盖头,二位新人要并排坐在床沿上“坐帐”,全科太太霸住门口外人不得入内,只有小男孩才可以进进出出。以后的过程还要吃“子孙饽饽”。
   洞房里安安静静,外面可是喧闹翻天!贺礼的,送礼的,迎来送往!等到“入席”分尊长幼少,男女分席,喝酒吃菜,划拳行令,男人仰头抱拳作揖,女人屈膝蹲安拜拜。闹了一个沸满盈天!
   一天的热闹,一天的劳累,所有的人忙得晕头转向!晚间,送亲太太走到洞房和新娘子告别。再一次嘱咐了一些做媳妇道理,才依依不舍别去!
   新婚三天无大小,平辈兄弟姐妹闹洞房,三天后,媳妇和女婿穿戴整齐备礼“回门”,娘家人对女婿恭敬好哄热情招待,一场好亲就此结果!
   说了许多,也只是娘家的忙乱和婚礼过程,婆家的事情更加繁杂。
   旧时的结婚是喜庆,是排场,是礼仪,是繁杂。说了这么多,旧式的结婚就是劳累!我写这文章也累得头晕目眩手酸臂麻!如今,简易结婚,轻松快乐,多好!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百年好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