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我小时老北京一瞥

(2008-03-07 10:56:18)
标签:

杂谈

老北京

北平

情感

怀旧

分类: 民俗,传统
   回忆我小时老北京一瞥
(照片是网上下载,我无意发现竟然是我小时候的情景!是我熟悉的地方,充满童年的记忆!北京,东四牌楼,方向:左南右北,左侧电线杆旁的‘幌子’依稀可见‘永安堂老药丸散膏丹’,三个‘朝天柱’下是个‘书茶馆’,那汽车是从东四到三间房的‘长途’,对面远处三轮车右上方的两层小楼是我家的‘崇德医院’所在地,照片左下角是个卖小吃‘灌肠’的摊子······!)
    ~~~~~~~~~~~~~~~~~~~~~~~~~~~~~~~~~~~~~~~~~~~~~~~~~~~~~~~~~~~~~~~~~~~~~~~~~~~~~
                        ***** 回忆我小时旧北京一瞥 *****
                        ================================
   1949年以前,北京叫做“北平”。那时的北京城仅限于城墙以里,也就是今天二环路之内的地区。
   过去北平城完好无缺,城墙完美雄浑,城楼高大伟岸!那城墙城门巍峨壮丽雄姿尽展,里九外七把北京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九座城门,外城七座城门)。
   六十多年前,我家住在北京东四牌楼六条与五条之间一条静谧的的“流水沟胡同”。
   春天去郊区踏青,出了朝阳门就感到城外和城里的不同天地,过了东大桥便是凄凉满眼,野漫草深,轻风尘土,荒丘旧坟!建国门外更是荒凉无比,甚至连庄稼农夫都不见。
   那时的北京城里倒是安逸恬静!胡同里一色的灰墙灰瓦,关门闭户安静非常。只显出家家门前或斑或驳或大或小或黑或红的大门和那永远职守门前的各色“门墩”。高墙里探出了蟠枝的枣树或别的树木的枝杈,引来了噪鸦和喜鹊在高枝上筑巢安家,胡同里不时传来悠扬的叫卖吆喝声声!
   “东四牌楼”简称东四,是北京一个著名的地区。因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各有一面高大精美的木质牌楼得名。牌楼是明代所建,雕梁画栋,青瓦出脊。和北京的天桥不同,东四地区马路不十分宽,街道两边店铺一家挨一家,是殷实人家,达官贵人的去处,所以那个地区大多是珠宝店,古玩铺,钟表店,糕点铺,绸缎庄,西服店,饭店,电影院及西医院,中医所,中药店,文具店,茶馆和各种肉铺或油盐店,鸡鸭店````。
    每天,从早到晚饭店里传出的勺子敲锅的声音合着空气中弥漫着的菜肴的香味;店铺里留声机放出的“流行歌曲”伴随着有轨电车“当当”的铃声;电影院的霓虹灯照着洋车夫边跑边喊:“靠边来!”,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热闹繁杂人文市井的优美画卷!
    隆福寺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不分年节的每星期开放两次,那时的庙会虽然没有现在的新奇,但那才是真正的庙会,五花八门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在那里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京评戏曲,吃到正宗正经的北京小吃,买到货真价实的百货用品,看到十全十美的民族工艺!隆福寺庙会还带动了一条小街----隆福寺街的繁荣,各种生意民俗民味,展现了旧北京皇城文化的真实缩影。
    一道电车铁轨从北新桥向南通过东四牌楼,再由东单向西路经长安街天安门再向西去,有轨电车双轨互行,每到一站,身穿蓝色制服的售票人员(乘务员)哗啦啦拉开沉重的木门招呼乘客上下车,然后,吹了一下大大的铜哨“呜!”的一声跨上车门,司机就脚踩铜玲,嘎拉拉换了车档“当当当!”的又往前行了!
    “东单牌楼”简称东单。在街口面向长安街有一大大的牌楼,由于只有一间牌楼,在北京人的口语中就叫做“单牌楼”。
    东单地区不很繁华,行人稀少,道路不是很宽。民国后期在东单十字路口的西南方向有一非常大的空地,面积大约有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来往北平的飞机场。飞机场十分简陋,一律黄土地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起落的飞机也只是像蜻蜓一样双翅的“安-2型”型飞机。我清楚的记得一次奶奶带我坐洋车路飞机场,正赶上一架飞机起飞,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烟土满天!只可惜了附近的居民是怎样的过日子!建国后,政府把飞机场改成了足球场和篮球场供学生锻炼身体,后来又改建成“东单公园”才把飞机场的痕迹一律扫平!
    北平,长安街不像现在这样长,只是由东单到西单大约十华里的长度。现在东单以东和西单以西的道路都是1949年以后扩建的。那时的长安街也并不宽,街的中间还有一条矮矮的松树隔离,松树的旁边就是有轨电车铁轨,一直的由东单经天安门到西单再到西四方向。
    长安街上南池子路口建有一个高大的“三座门”就等于进入了“皇家禁地”。我小时候没有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前是一大片宫殿群体,周围住满了居民,当时街道的名字叫“棋盘街”。我想1949年毛泽东来到北京后,中央政府可能考虑到北京找不到宽敞的场地庆祝建国,觉得天安门前还算宽绰,才决定在这里举行开国大典。后来周围拆除民房展宽场地,才逐步建成天安门广场。
    来过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天安门南面就是前门----北京内城的正门,也是“紫禁城”的正前门。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前门的东侧有一座纯西式带钟楼的白色建筑,那就是军阀时期所建的“北平火车站”。虽然车站不大但它是出入北京唯一的交通出入口,那里曾经迎来送往许多叱咤天地的风云人物,也是北京近期的历史见证!
    北平的城墙外是一条大约五十米宽的“护城河”绕城一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同样是一条环绕北京的铁路。为北京运运输一切生活用品。这一切都从1959年到1966年逐步拆除和填埋。
    想当初,北平城是一座美丽又完整的古都。当年解放军在城外欲攻欲打,使得守城的国民党傅作义将军担心异常,如果一旦城外向城里开炮,炮弹落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北京处处是古迹处处是文物,毁坏了文物古迹是就是千古罪人。
    为了保护古老而美丽的北平城,傅作义将军拱手相让,把一个完整的北京城交到了解放军的手里!
    傅将军万万不想,建国后当局经常举行聚会庆祝游行等大型活动,先拆除了天安门东西两座“三座门”!后又拆除了南面的众多宫殿!先后拆除了东四,西四牌楼和其它的美丽建筑!又陆续拆除了凡是认为“封建迷信”的历史建筑!更是拆除了无数的民居四合院落···!直到1966年再加力度拆除了北平所有城墙和城楼!使北京无遮无挡裸体展现在世界面前!
    傅作义将军在天之灵看到现在辉煌的北京城了吗!?
    为保护老北平城奔走呼吁的梁思成先生地下有知感到北京的变化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