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域文化散文阅读:穿过岑寂的碎片(朱以撒)

(2009-12-25 20:28:35)
标签:

残纸

古楼兰

残片

文化散文

楼兰王国

教育

分类: 人文与历史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藉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丰茂,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直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有些人有着狼狗一样敏税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子人招引过来。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一切绚丽和辉煌,再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在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的立意是什么?

答:                                                                                      

2.根据文意,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穿过岑寂的碎片”中的“穿过”是什么意思?

答:                                                                                     

(2)“楼兰于我来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答:                                                                                      

3.“穿过岑寂的碎片”,作者联想到了些什么?答出其中三点。(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6分)

(1)太遥远:                                                             

(2)太亲近:                                                             

5.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分)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                                                       

6.作者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根据文意,你认为缺少了什么?

答:                                                                                      

7.文中说:“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4分)

(1)是什么引发一些人“神往地张望”?

答:                                                                                     

(2)为什么会“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作者笔下的“碎片的楼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把它们概括出来。(5分)

答:                                                                                     

9.第五段说,“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在这里,文章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原句                                                                 

分析                                                                  

                                         

(2)原句                                                                 

分析                                                                 

                                        

11.对文章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面对那些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让精神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B.在精神漫游中,作者思到笔随,信手点染,在那些“楼兰的残纸”上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

C.我们从文章中读到的是依照时空顺序着意结撰的记叙描述性文字。

D.文章荡开一笔,提到近代史上几个千里迢迢来中国“登堂入室”进行“文化搬运”的西方盗贼。这无疑是本文沉重的一笔。然而作者却仅用“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一语轻轻带过,实在是举重若轻的神来之笔。

E.文章的美感来自作者自由思想的自由表达,以“精神漫游”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散文的立意并不在于为早已消失的楼兰古国立史,而是借助这些历史的残片驰思骋想,从而突显作者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文章虽然运用了时空顺序的结构方式,但却围绕“楼兰残片”展开天马行空式的遐想,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C.“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运用比拟与比喻手法,突出了楼兰纸片的残破与久远。

D.“楼兰人迷蒙的背景”中“迷蒙”一语用得恰切,既符合楼兰的地域特征,也反映了楼兰的历史久远,并与“楼兰残纸”暗合。

E.文章通过楼兰书法与魏晋名流书法的对比,突出了魏晋书法技巧的完美,并表达了作者对楼兰书法欠缺婉转流畅的惋惜之意。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思骋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

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