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一)

(2008-01-16 10:02: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药频道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型所占比例不同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多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儿科学会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联合会ISPAD会员、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巩纯秀教授介绍说,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虽然随肥胖的增加,近几年也诊断出不少2型糖尿病,但儿童糖尿病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90%的成人糖尿病都是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过去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代谢,如果没有注射胰岛素很快就会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死亡。1型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查清,目前所了解的与1型糖尿病病因相关的遗传因素就是与体内基因HLA的相关性、保护性、易感性的基因携带有关,巩纯秀教授说。其他诸如感染,免疫因素,都参与了导致β细胞损伤,具体什么是触发原因,还在研究中。

    ●儿童糖尿病有两个发病高峰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很广,从婴幼儿一直到儿童期都有发病,但在4~6岁时有一个小高峰出现在10~14岁青春期时又有一个高峰且青春期的高峰比儿童期的高峰大一些,也就是说在青春期的孩子得病会更多。

  青春期是1型糖尿病好发年龄,也是血糖波动和胰岛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从性未成熟到具有潜在性生育力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激素及代谢变化亦随之发生。由1型糖尿病引起的明显代谢紊乱,可干扰青春期激素与代谢改变的正常进程,而发生与青春期的急剧代谢变化也同样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并影响着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巩纯秀教授解释说,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青春期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与青春期相比,青春期前的儿童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逐渐下降。青春期血糖难以控制原因很多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所经受的心理、社会压力的增加所致。若青春期糖尿病患者不按照医嘱或未及时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则可能使得血糖增高。

  ●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应定期去内分泌科检查

  儿童糖尿病大多为1型糖尿病,它的发病过程非常快,在发现并确诊为糖尿病时,体内胰岛素β细胞已经损伤了90%。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可在3个月之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并且在短期内就会变得病情很重。而成人糖尿病则有可能患病十几年都不自知,而是在患有了其他心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时才被查出患有了糖尿病。而如果家长没有相关糖尿病的常识,往往在孩子出现了这些症状时误以为是孩子学习累了的表现,而让孩子吃进去更多的营养补品,这种情况对于糖尿病病程的发展也是很严重的。

  儿童糖尿病患者中也有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大多数患病的儿童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相关。但是2型糖尿病的隐匿性很强,还有就是家长往往不会想到孩子患有这种在老年身上常见的疾病,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觉得很突然,甚至有一部分儿童在患上了很严重的合并症时才被发现。

  通常当糖尿病在儿童身上的病征还不太明显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感觉到不很舒服,浑身没有力气,积极性不强,其实这已经是轻微的糖尿病的前兆表现,但家长往往把这种情况误认为是懒惰的表现,如果此时孩子患上了发烧感冒等应激状况,那就可能很快就容易发病了。

  巩纯秀教授说,其实儿童糖尿病也有它的高危因素。如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以及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具有以上高危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就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