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安全与制度安全

(2008-01-02 09:16:14)
标签:

杂谈

                技术安全与制度安全

                       李安民

2007年10月21日中国医院协会公布了《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

2007年11月8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首次发布了《糖尿病安全用药中国专家共识》。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孕妇李丽云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就诊,医院为挽救母子生命建议剖宫产手术,但李丽云的丈夫肖志军拒绝签字。晚7点20分,22岁的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2007年11月24日,山东齐鲁电视台报道:济南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小杨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糖尿病,被取消新生入学资格。

以上是07年后半年发生的几条医疗卫生新闻,其中前两条因为太过技术和专业,大概只有少数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了解;而后两条“孕妇死亡”事件和“糖尿病退学”事件,可能涉及制度因素,又经过媒体的热炒早已广为人知了。

在技术层面,我们看见不管是《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还是《糖尿病安全用药中国专家共识》,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各种技术标准制定得尽可能的严密。而在制度层面,无论是“孕妇死亡”事件还是“糖尿病退学”事件,我们都找不出真正的责任人(贫穷和无奈的肖志军肯定不应该是悲剧的当然负责者)。悲剧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场悲剧发生了,谁都不用为它负责,而无人负责的悲剧往往还会上演。

 “孕妇死亡”事件中,在技术层面,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也许还存在让母子平安的可能。但是因为制度层面的约束,使得医护人员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样的,在技术层面,“糖尿病退学” 事件中,大学生小杨的病情控制得很好,也能够完成他的大学学业;可是在制度层面,学校让小杨退学也完全符合相关规定。

 “孕妇死亡”事件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李丽云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就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延误治疗,以至于发展到“重症肺炎”才去就诊;假如有制度的保证,即便在丈夫拒绝签字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医院有权利和责任进行紧急手术,悲剧也许还可以避免。同样的,在“糖尿病退学” 事件中,假如大学生小杨也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那么学校也不会出于医疗费用等深层次的考虑而劝退小杨。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里的“人人”当然包括农民工群体和大学生群体。我们欢迎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种种技术规范和专家共识,同时我们更期待能够保障大多数人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制度安全。

2007过去了,令人期待的2008终于来了,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中国的好运年,我们期待北京能够办成奥运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届,当然也是最为安全的一届奥运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