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ba篮球老宋宋丹峰体育 |
分类: 老宋评球 |
文/老宋
当迈阿密成功组建起三巨头并在合作的第一年成功杀入总决赛之后,一股巨头热在联盟里蔚然成风。诚然巨星抱团只是联盟停摆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可否认在资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中,很多都是针对这一现象。奢侈税分级、取消或修改一些特例条款等无疑是为了减少球队支出,同时阻止巨星抱团的事件继续发生。然而斯特恩想要建立一个30支球队都具有竞争力的联盟显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毕竟NBA的招牌是超级球星。因而巨头扎堆反而更利于联盟扩大影响,也更能俘获球迷的心。
最近几个赛季,NBA球队的整体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但是这其中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能一味归咎于球员工资太高。自从斯特恩接管这个联盟,他就知道NBA不可能让每支球队都有可观的收入。那些拥有超级球星、夺得过冠军的球队,历来都是球迷的宠儿,自然也会拥有更为可观的收入。以NBA80年代的辉煌为例,其实就是造就了两支超级强队—湖人和凯尔特人。抛开魔术师和伯德的终极对抗,两支球队在其他位置也都是星光熠熠,也都是采用三巨头的建队模式。
在资方提出的几个主要条件中,无疑都是为了限制更多巨头扎堆的现象。首先是将球员工资占BRI(NBA篮球综合收益)的分成下限从原来的57%下调至40%,这样是为了是减少球队支出,保障老板的收益。其次是将工资帽设为4500万,所有球员已有合同降价20%以上。同时取消伯德条款、中产条款等可以突破工资帽的软条款,即最近经常提到的硬工资帽。当然还有一条尤为关键,将所有球员合同转化为非保障,即球队可以随时解约而无需买断合同剩余部分。
这些条款提出的背后就是为了保障穷老板的利益,因为强队的故事大都相同,而弱队则各自有自己的不幸。这些条款一旦实现,弱队将不再有那么多垃圾合同,同时限制住了巨星扎堆。但这种表面的平衡,并不能让联盟继续走向繁荣。在NBA浩瀚的历史中,人们更容易记住王朝,人们更喜欢火星撞地球式的对抗,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球迷在梳理NBA的历史时都很难对于70年代如数家珍,因为那就是一个乱世,球队的实力在伯仲间。但那并不是NBA发展的巅峰,反而一度让联盟走向毁灭。如果不是魔术师和大鸟及时救世,NBA能否继续生存还是个问题。
因而对联赛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不是弱队的数量,而是强队和球星的质量。只是热火三巨头组队的模式太过高调,同时三个人又都在当打之年,所以才引来如此之多的争议。何况球星的工资高,其实就是那几个巨星,但不应该以牺牲所有球员的利益来弥补球队的损失。我想这也是韦德咆哮的原因所在,即便是温文尔雅的老鱼,在第一次听到硬工资帽的时候,也说出了“This is bullshit!(这简直是胡扯)”
其实联盟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其多年来稳定且系统的选秀制度就可以较好的平衡这种差距。毕竟只有战绩差的球队才有机会优先选得优秀的年轻人,从而改变球队的命运。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要数马刺了,通过96-97一个赛季的摆烂,最终签下了邓肯,自此收获了4个冠军。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罗斯和杜兰特,也都是球队通过选秀机制拿到的救命稻草。他们超强的个人能力帮助各自的球队迅速完成了咸鱼翻身。还有上赛季大放异彩的格林芬,正是靠着他每场卖命的表演和一个个给力的扣篮,才能让快船在洛杉矶占有一席之地。
既然巨星抱团的模式已日渐成熟,联盟又何必逆势而上。用工资帽等其他硬性条款来限制球星的流动,并不会真正让联赛焕发生机,反而会降低比赛的质量。所以顺势而为,在球员工资等问题上做出些让步,反而会更有利于联盟的健康发展。因为真正停摆对于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只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