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ba篮球老宋宋丹峰体育 |
分类: 篮球先锋报用稿 |
文/老宋
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男篮戏剧性的小组出线了。除了最后一场的溃败外,男篮小伙子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邓华德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带来了斗志和防守,中国男篮也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和强手一搏,只是在一些关键球的处理上还是略显毛躁。这其中备受争议的无疑是中国队的当家后卫刘炜,很多人认为他在小组赛中几次错误的进攻选择和无谓的失误让中国队错失了战胜强敌的机会。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把失败归结于个人的发挥,难免有失公允。和中国队历届的控球后卫相比,刘炜的大局观和对于比赛的控制力确实略逊一筹。从悉尼奥运会开始,中国男篮进入了一个以内线为核心的时代,姚明个人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控卫的作用。这就造成控球后卫在场上往往只是一个配角,只要能把球及时的送到大姚手里,后卫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而论及为姚明输送炮弹的能力,没有人比刘炜更有发言权,再加上他多年的大赛经验和中国男篮最为缺乏的突破能力,刘炜成了教练心目中先发控卫的不二人选。
随着姚明近几年伤病的增多,其作为中国队攻防核心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中国队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型期,这就对男篮的外线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可是这些年国家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移动长城上,忽视了年轻球员的培养。导致了目前国家队青黄不接的局面。特别是在后卫线上,不论是于澍龙还是郭艾伦都还尚显稚嫩,一时难挑大梁。
因而我们在质疑刘炜关键时刻的发挥时,不要忘了他已经是一个30岁的老将,4场比赛平均要出战近36分钟,如果能有人分担一下他身上的重责,或许他会在关键时刻有更好的发挥。
男篮在本届世锦赛上最后时刻的迷失,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它反应的是整支球队在能力和经验上的不足,只有立足于年轻队员的培养,中国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老交替,给球迷一个满意的答案。
刊于篮球先锋报9月6日第587期声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