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祖英童年少年不为人知的旧事

(2007-12-11 10:44:36)
标签:

明星动态

 
   湖南卫视热播新剧《血色湘西》,拍摄地之一是古丈县红石林。古丈是何纪光、宋祖英家乡。我做记者的时候去采访过一次。贴旧作于下——
古丈是全国闻名的“巴掌县”,人口少,面积小,本县人走到街上,彼此大都相熟。一家炒辣子,全城呛鼻子。汽车开到县城南门,不紧急刹车,就会冲出北门。
“巴掌大,真是形容死火(到位)了!”60多岁的许宜世很以生活在这小地方而骄傲。他是宋祖英的音乐启蒙老师。1996年,倪萍在北京采访过许,后来她在《日子》一书里描述:这位老师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很奇特,如果你在北京街上遇见他,肯定以为他是来这里打工的农民。
他其实就是个农民。把时光回闪30年,那时候的许宜世在离古丈县城40公里的岩头寨乡初级中学当民办教师。宋祖英是他班上的学生。
“当年农村学生家庭条件都很差,每周带米带菜去上学,菜都是酸菜。宋祖英是‘酸菜生’里面‘档次’最低的一个,只吃得起青菜酸和萝卜酸。条件好一点的同学才吃得起苞谷酸、辣子酸。
“宋祖英这个学生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尊师、勤奋、好学。文化课成绩不拔尖,但也不最差,从小最爱的是唱歌,特别喜欢上音乐课。为了加入学校文工团,她常常上我家,每次敲开门就说:许老师,我来给你唱首歌,你来给我指导指导。然后扯着嗓子就唱开了。
“学校坎下有一条清溪,学生们每天下溪洗脸喝水,溪边总能听到宋祖英的歌声。洗衣服一个小时,宋祖英至少五十分钟在练歌。唱到后来,有同学厌烦她了,背后挖苦她:走到哪唱到哪,未必以后要当歌唱家呀。”
    宋祖英初中毕业前一年,父亲死于肺癌。宋祖英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家里困难到几乎揭不开锅。她找到许老师,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以后读不成书了。”
许宜世说,那是唯一一次看见宋祖英哭。丧父之悲、贫贱之苦、失学之惧齐齐向她袭来。许老师劝慰她:父亲去世了,更要坚强地生活,家里再困难,也要继续完成学业。数日后,许老师爬着长长的山路去家访,再劝宋祖英不要辍学。其时宋祖英的母亲也希望女儿继续念书,但亲戚都劝她不要再送祖英上学,理由是:养女娃本来就没多大用,读几年书,能写名字会算数就行了。母亲最后还是顶着压力支持女儿上学:我没上过学,不能让她走我的老路,我宁愿现在自己苦一点,她以后发展得好,就不会像我这么苦。
当时一个学期的学费六元钱,但对宋家来说不是小数字。母亲从当时在村里搞勘探的一名地质队员手头借了几块钱,才让宋祖英继续把书念下去。
宋祖英读到初三时,有消息说县里歌剧团会下到各乡村选拔艺术新苗,全县最优秀的十个人最后还能被正式招工。得知这一消息,许老师想,如果宋祖英能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可以有一份正式工作,就可以生活在县城里了。
    许老师把宋祖英叫到家里,说,老师给你作个主,你家里太穷,就别考高中了。从现在开始,老师专门教你唱歌、跳舞、演戏,争口气,到县歌剧团去招个工,你说怎么样?
宋祖英笑盈盈地回答了一个字:好!许宜世回忆起来感慨万千,这一个“好”字,送她日后走出大山,歌传四海。
宋祖英深知县歌剧团这个招工名额的重要性,学习更加用功。许老师自谦地说,其实当年我自己歌舞、表演、器乐水平都只是个半桶水,对宋祖英,我是有半桶就倒半桶。她悟性特别高,接受快,对音符的感觉准确,打板、听节奏一点就通。但是光有天赋远远不够,要突飞猛进、速成应考、一举成功,必须抓紧勤学苦练。每天清早,许老师去教室给同学们上文化课之前,首先总是要给宋祖英布置好当天的音乐作业,中午检查一次,下午再单独给她辅导音乐知识。就连考官会怎么考,许老师也反复帮她揣摩猜度,模拟训练。当时重点教她两首歌:《待到满山红叶时》《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还训练舞蹈《泉水丁冬响》。
临近考试,宋祖英训练更加紧张,争分夺秒,周末也不回家,母亲来学校给她送米、送酸菜。有班干部找到许老师告状:宋祖英晚上熄灯休息后还唱歌,做梦也哼歌,影响我们休息!
到了1981年7月考试那一天。许老师比宋祖英还紧张,他拉住宋祖英,说:祖英,老师给你选了这条路,教你的都是下里巴人的艺术,对不住你,但无论你以后走的是什么路,都要记住,没有下里巴人的功夫做底子,都无法进入阳春白雪的门槛。
主考官正襟危坐,还有乐队伴奏。轮到宋祖英,她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害怕,说:我要许老师帮我伴奏,不然,我唱不出来。主考官很开明,说,好,就让许老师伴奏吧。
宋祖英演唱了一首《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唱毕,主考官发话了:唱得不错,音色很好,但表情有些木然,感情不够投入,居然不掉眼泪,好象不知道台湾同胞正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遭受水深火热的苦难。
一旁的宋祖英听到这话,开始无声流泪。没戏了。许老师也很沮丧,自己苦心的培养与设计,最后都落空了。
没想到,一个月以后,正在山上打柴的宋祖英被人叫了回来。她被县歌剧团录取了。虽然不够完美,但主考官一致认为她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有培养前途。15岁的宋祖英手拿录取通知书,手不停地发抖。母女俩相拥而泣。
宋祖英被录取了,许老师也觉得扬眉吐气了。但他还是有一些担心,第一,歌剧团首批录取了18人,还要淘汰8个人;第二,宋祖英当时个子只有一米四九,以后可能长不高,不会有发展;第三,歌剧团以后有可能撤掉,如果撤掉,宋祖英在县里还能找到一份在百货公司站柜台之类的工作吗?“说实话,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条件下,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她自己,都是那样的‘鼠目寸光’。未来命运的变化和造化,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许老师的担心还不止这些,宋祖英衣服穿得差,会不会被城里人小瞧;她患有肺结核,什么时候才能治好。
直到过了近20年,宋祖英出了大名,许老师心中的石头才完全落地,“不但落了地,还特别的舒坦。他开始向人说宋祖英是我以前的学生,但没人肯相信,都说他吹牛。以后他就不说了。一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节目主持人问宋祖英,你最想见的家乡人是谁?宋祖英不假思索地回答:许老师。然后,中央台邀请我去北京上节目。从那以后,人们才相信他就是宋祖英的音乐启蒙老师。
作者请许老师吃饭时,许老师显得很激动,破例喝了不少酒,反复说了很多动情的话,有点喝醉了,想摸回去睡觉。听说作者下一站准备去宋祖英乡下家里——岩头寨乡老寨村旧居,他揉了揉疲倦的眼睛,立马又来了精神,说,我要和你一块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