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土耳其人德国第二代移民 |
分类: 空中芝麻二三事 |
(接上一个博客。)
那次飞行我们机组到达沈阳后,和往常一样,大家一起约着去吃了美味的海底捞火锅。
我们说好6点钟在酒店大堂集合,准时来的同事不多,只有洋,那位土耳其乘务长和一位德国飞行员。
当晚的火锅很美味,土耳其人和德国人都是第一次见识海底捞呢,哈哈!
我其实很想继续听听土耳其裁缝铺,或其他讲讲其它有趣的故事,但是在饭桌上,土耳其乘务长却讲了很多他作为外国人在德国长大的一些“辛酸史”。
他说,他小时候德语说得很不好。
他八岁与父母一起来到德国打拼,在家里都说土耳其语,只有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说德语。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当然都是德国人。
在学校的德语课上他的听写成绩一开始非常差。德国老师却没有完全用心呵护这个外来的孩子,只是举着他的听写卷子在课堂上向所有同学宣布,
“一个外国人听写成这个程度,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没办法啊!”
可想而知这对他来说,当时是多么的伤自尊心。
后来这个小孩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他的听写得了很好的成绩。他本来期待老师可以给他一种很正面的肯定。。。
但,那个老师,同样的姿势举着他的卷子,用土耳其小孩儿听了很不舒服的口气向全班的德国同学说,
“连外国人的成绩都可以这么好,你们要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该认真学习了!”
这样的话多少又一次刺激了这个土耳其小孩儿。
后来的日子,他可能不自觉地就特别期望可以在德国,找到一种被认可,被认同的归属感,甚至不被叫成外国人。
这么多年,他已经长大成人,慢慢发现,自己是外国人的事实,永远都摆在那里。
我们在饭桌上吃饭,他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这些事情,他也许觉得我也是外来人外国人,好像有种莫名的老乡见老乡的同病相连感。
餐桌上的另外一个德国飞行员呢,算是个闷葫芦型。他其实完全可以讲一些令土耳其人听了稍微安慰的话语,可他怎么反应的呢?他可能实在听不下去了然起身说自己要去洗手间就离开了。他站起身的那一瞬间,洋明显感觉到餐桌上传来阵阵冷冷的气息~~
土耳其人也想听听我这些年在德国生活,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对他说,
“我可以完全理解你,但我们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我不是在德国长大的,我知道哪里是属于真正我的国家,和我的文化。我心里很珍惜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我喜欢发现我与当地人的不同,对我来说,虽然在了解这些文化不同之处需要花很多精力,但,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体会。我很尊重德国文化,我尽量去了解当地人的风土人情,但我内心深处一点也不需要得到当地人的认同,因为如果他们哪一天百分之百认同我的话,就说明我离我的祖国文化太远了,而那并不是我所希望的。自由畅游在两个文化之间,取两种文化之精华,是我的人生目的以及乐趣。我就是一个客居在德国看热闹的中国人,这挺好。我每天做最好最开心的自己,就足够了。”
他听了我的话,脸上呈现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一会儿飞行员从洗手间回到了餐桌上,我也试着换些轻松的话题讲。
飞回德国后,全体机组握手告别时,土耳其乘务长特意对我说,“虽然我们没有一起工作,但是很高兴我们一起吃了饭聊了天,希望下次再见!”
我大声说,“好!”
飞完这个航班,我好像忽然对在异国他乡长大的第二代移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小时候所经历的以至于后来影响他们一生的,都是他人很难想象的。
看来,人,时刻都在找寻一种外界归属感的。其实,有时候把归属感定位在自己身上其实是最简单的。更多时候,自己接受自己,自己认可自己,才是最重要和最强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