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诗圣杜甫》“后记”
(2010-05-26 17:09:08)
标签:
评说诗圣杜甫百家讲坛中华书局杂谈 |
后记
从2005年年底开始,我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诗圣杜甫”。节目播出之后,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我自己通过讲座,对杜甫的人生与创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原本打算在讲座结束之后,着手整理杜甫这部书稿,但是由于工作、生活的各种原因,再加之当时很快要着手准备《苏轼》等讲座,杜甫这部书稿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期间,很多热心的观众读者来电来函询问这部书稿的出版时间,中华书局的编辑朋友们也一直“风刀霜剑严相逼”,我虽然个性疏懒,但也终于不敢再怠慢,于是利用教学科研的边角时间,对这部久违的《杜甫》进行了较详细的打磨修改。
修改的基本原则依然是:尊重历史,同时尊重我自己的观点,以及不同的学术观点;用事实说话,同时说出我自己认为正确的话、想说的话。
修改书稿中翻阅、参考了不少学术界的著作,相关书目都列在书后了,这里不再赘言。
这部书稿能够出版,依然要感谢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没有“百家讲坛”,我不会想到写这样一部书稿。感谢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教育专题部副主任魏淑青女士,她始终给予我真诚的帮助,切实的关心,在这个世风浇薄的年代,这种关心与帮助显得弥足珍贵。
感谢制片人聂丛丛女士,她开朗宽容的个性让我的头脑放松,常常会冒出很多有趣的“点子”来,这些点子对讲座、对书稿都大有益处。感谢总导演高虹先生,编导组王珊女士、孟庆吉先生、郭巧红女士、李伟宏女士。他们出色的工作是讲座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感谢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先生、副总编辑顾青先生,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宋志军先生、编辑娄建勇先生,没有他们的督促与富有专业精神的推进,这部书稿的出版时间可能还会拖下去。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校长钟秉林教授,从我开始在“百家讲坛”做讲座,他们就给予了我始终如一的鼓励与支持,这对于一个青年学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霍师松林先生拨冗为本书欣然题签,在此表示感谢。陈珀如女士对书稿的文字、标题以及相关材料做了不少的润饰与修葺,付出了大量劳动,在此谨致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父母、妻子,感谢小虎子,这部书稿中也有他们的劳动。
感谢老杜,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什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我开始从青年走向中青年的时候,他让我懂得该坚守什么,该放弃什么。
是为记。
康震
二00九年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