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行走中国·影像记录 |
关于传言与现实——玉树的重建
http://s16/middle/500303bdtc78c640c2fcf&690
http://s10/middle/500303bdtc78c6c29e729&690
正在大规模重建的玉树县结古镇
从2009年第一次进入玉树,到2012年,连续四进玉树,2009年的玉树保持着独有的高原小县城的独特风貌和纯朴的人文风气,然后经历了期间2010年的大地震,之后玉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重建很重要更需科学制定,但是并不是毫无节制地建造,地震前玉树最高的楼不过3、4层,而且数量并不多。2012年再次进入玉树之后,现在整个县城则是一片的大规模建楼房,重建是否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自然环境的负荷?
重建工作是否合理这个将有待后人去评价。我只是知道我眼中见到的砂石厂、高层建筑、建筑规模已经完全超出了2009年的玉树县城,尤其是几条江河的源头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网络界流传这么一句话:地震毁了玉树县城,玉树重建毁了三江源头。
重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的迁入更是使得这个往日宁静安逸的高海拔小城充满了各种奇怪的都市气息,一如我看到的玉树美容按摩一条街,臭气熏天的满街的生活垃圾,绝对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工程等等,在这个小小的县城显得多么的突兀。究竟地震带来了怎样的灾难,也许不仅仅是表面所看到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职能管理部门好好去做好规划。
高海拔重建工作大家都知道是很多制约的,每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适宜工地工作的。只是各种虚假报道太多了,待得时间长未必有用,我还有朋友在当地政府工作的,对此都无奈就别说我等闲人了。但是像我们走访了解到的大部分的小商店为开店先要被罚款,罚款完了再给办理各种证件的太多了。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们这样的走访其实只是听人所言,未必真实。显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有详实的资料那还叫传言吗?民众说的,确实未必是他们亲眼所见,但是我却相信其真实性。因为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怀疑他们跟我说假话,这对于他们或者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利益之处。
诸如玉树xx大厦剪彩当天就倒塌了,xx建筑集团倒塌造成13人死亡外界却报道只死亡1人……等等这样的事情是那些平头老百姓告诉我,这对于他们根本没任何好处,那么他们为何要告诉我?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因这些都是实情。
玉树重建之下的人们生活,多年以后很多临时的建筑都将成为历史,我能够做到的只是将它们记录下来。每一间简单的铁皮屋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寻求财富的人们,他们忍受着玉树灾区的恶劣天气,为重建工作作出一点一滴的贡献,但他们忍受的不单单是环境的威胁,更多的可能是各种压榨。
下面节选的是2012年第四次进入玉树的一些章节的记录,这些章节只是较为深刻的记忆罢了,更多的记录将在接下来以单独专辑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玉树的罚款与生意人
http://s6/middle/500303bdtc78c7c373375&690
玉树重建之下的生活,多年以后这些临时的建筑都将成为历史,我能够做到的只是将它们记录下来。
关于在玉树的外地生意人,如果和他们聊天了解一些情况,随便找一个人都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聊个半天。似乎他们太多的怨言和委屈了,也许是他们一直没可以宣泄的地方罢了。
在玉树结古镇我们一共待了三天,白天到处走访拍摄,晚上整理资料,由于整个玉树县城并不大,我们花了大半天时间便能绕着结古镇一直到赛马场那边走一圈。
据我们了解到的一些资料显示,从外地来玉树做生意的人大部分被罚过款,而一位与我们交谈过好几次的四川朋友说当地70%~80%的外来生意人被罚过款,这个数据怎么来的我们无法证实,这位朋友说反正他们身边基本所有人都被罚过,那些不被罚款的人都是些有背景或者超大型的企业商家,他们根本不用你来罚款,进入玉树之前已经打点好各种关系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都是相信的。至于罚款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工商地税特警交警等。
在众多的述说中,被诉说得最多的便是交警的罚款。玉树灾区的交警在人们的口中仿佛是兼备了各种职能于一身的国家执法机关,也许这是交警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接触最多的缘故吧。诉说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这些交警处罚从来是不开正规的罚款单的,甚至连收据都没有,交警说罚多少就罚多少,说你该罚就该罚,没任何的情面。朋友说如果他们正正式式罚款,开国家罚单上缴国家,是无话可说的,但是他们这样的罚款显而易见是装进自己口袋的了。
然而就我们知道的,在玉树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某些交通违规行为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例如在一些道路根本没有任何标志能不能停车、能不能调头、能不能转弯等,但是如果你很不幸遇上了交警,那么你就当倒霉直接交钱吧,少则200块,多则500块。
据他们说有的车辆是停在自己商店门口,但是因为商店面临街边,所以一样逃脱不了被罚款的命运。当然以上这种做法基本上是针对外地人,交警一般情况下对藏民是很少理会的。去过藏区的人应该都很了解,藏民开车都是非常彪悍的,而且甚少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一些藏民青年。这真不是我对藏民有什么看法,对于藏民开车我实在是心有余悸,曾经多次差点车祸都是应为藏民开的车。
各种罚款中被朋友们说得最可恨的就是工商部门的罚款,例如来这边开家餐厅,诸如营业执照啊,卫生许可证啊,这些都是必备的。但是很多人提前去工商部门办理一般是办不到的,他们会各种拖拉不给办,商家没办法只能先暂时开店营业,因为总不能拖着耗着啊,然后就是工商部门来罚款。这样的流程现在已经是大家公开的秘密了,你得拿着已经罚过款的单子去补办,他们马上爽快地给你将各种证件办完了。一般的商店餐厅的罚款在5000-10000块。一些大的商家如木材场、钢筋水泥场会被罚得更多,通常在7、8万块。
玉树灾区的各种恶劣繁乱的环境中,也只能不断地上演这样的不公平事情,但是我们不应该有任何的理由去纵容。玉树当地的政府管理部门对这样的情况不是不了解,只是大家都这样做了,要想遏制这种事情的发生,除非狠狠地根本出发吧。这些也许不是我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解决的了。这也是地方政府的纵容造成的恶性循环,其实国家对灾区的重建的政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样也就难免出现一些基层地方的违法违纪现象。
这可能也是现在玉树物价超高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你还不知道现在玉树的消费水平不比一般的大城市差,我感觉跟北京都差不多了。
美容按摩色情一条街
http://s7/middle/500303bdt7a5ada0ee466&690
正在过于膨胀建设的玉树县城中心区域
地震之前的玉树我不知道有没有专门从事色情的一个群体,但是地震之后,美容按摩色情服务这样的特色服务行业俨然已经成为玉树灾区的一大特色。
说起玉树的色情一条街,被我发现还是纯属偶然。
其实在我们住的临时宾馆边上就有几家类似理发店的内容店,门口跟一般的理发店没什么区别,我经过几次发现里面却没有理发工具,甚至连理发店常见的大面的贴在墙上的镜子都没有。我一开始还没明白过来的,那时候也没怎么注意。后来和太阳两人在结古镇到处走访,无意中经过了一条街道,两边竟都是理发店,里面坐着的都是一些穿着特别裸露打扮特别妖艳的女人,同样店里没有任何的理发工具,这回我是一下子醒悟过来了,这是高色情服务的。这样的色情服务店简直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顾忌,看样子当地政府部门也是不管的了。
后来和四川的那几位朋友聊天得知,他们来玉树之初也是不了情况的,他们有些人真以为是理发店,差点阴差阳错进去过几次,被那些女人纠缠着差点就出不来了。朋友说只要你进去,她们会用各种手段拉着你让你不得不留下几个钱才能走。如果真要提供服务的那就更加容易被砍了。不过据说她们也是很讲道理的,说好多少钱就多少钱,而且按服务收费。这一点比当地的交警工商地税罚款实在多了。就像朋友说的,她们很多人也是因为生活所迫,除了很少一部分提供色情服务的女人真是想靠这个赚钱的,很大一部都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从小就被拐骗从事色情服务,然后再想不干就很难了。
色情一条街可算是玉树地震之后的一个典型现象,那是因为重建带入巨大的劳动力,各种人都汇集在那么一个小小的县城,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男人们当然需要发泄欲望,于是色情服务就应运而生了。提供性服务的基本都是外来女性,这样的服务一旦开了头以后就很难会消失了,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成为玉树重建后可能回继续留在玉树的一个特殊群体。
本来我打算好好去拍一些关于色情一条街的照片的,但是被同伴太阳拦住了,他说我是不是想找死,要是被那些人发现,后果难以想象啊。我想想也是,于是作罢。
疯狂的汽车惊魂
http://s4/middle/500303bdtc78ca6019853&690
行走在路上,危险难免,能做到的便是尽量的注意,其他无能为力
离开玉树县城我们坐上了一辆顺路返回治多的小面包车,司机是一个纯朴的藏族小伙子,同车的还有一位顺路回去的玉树军区的基层干部扎西索南,和一位从湖南过来玉树做生意的张大姐。一路上我们倒是有说有笑,相处非常的好。从玉树到治多的大部分都是高山公路,海拔在4000-5000米,沿途好几个路段是车祸事故多发地点,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藏族小伙子车开着非常地小心。
一开始我们还是非常信任这小伙子的,但是过了危险路段之后,这位藏族小伙子开始发挥藏族司机的疯狂车技,几乎一路都是高速飞奔。我们觉得他开始还行,所以也就不说什么了,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三件意外事件差点没把我们小命给吓死了。
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车里聊天聊得正起劲,突然不知道谁说来声,怎么车里灰尘那么大啊?这一句话提醒了我们,是啊,怎么那么灰尘?突然太阳大喊一声,妈呀,车子后面开了。我们几人往后一看,顿时脑子都蒙了,藏族小伙子也是一声大叫,怎么回事?!
刹车,下车,查看!行李都在!我们几人几乎同时幸运地喊了一声。天啊,小面包车的后尾箱的锁居然断了,整个门像个大嘴似的张开,难怪灰层那么多大了,一路飞奔扬起的灰层被卷进了车里。幸运地是我们的行李居然没被震飞出去。这车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震断的,要是行李掉了出来估计就难找回来了。扎西索南更是吓得面无颜色,要知道他的行李里面有军用电脑,里面很多部队里面的秘密资料,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如果电脑丢了他这辈子的前程也就丢了。
花了半天功夫把后车厢门硬是给绑住了,于是继续上路,经过刚才有惊无恐的一幕,我们在车里聊天就更加轻松了,藏族小伙子也把车开得稍微稳当些不敢那么着急了。这会总算心里踏实多了。
谁知道刚一会时间,第二件惊魂的事又发生了。我和太阳坐着靠窗的位置为了沿途拍照方便,正当我们对着窗外车的前进方向拍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哐当一声,驾驶室的车门突然打开了,妈呀,这够吓唬人的。藏族小伙子也是吓得猛地把车停顿了一下,全车人都往前给力地冲了一把。
原来是没把门关好,还好又是一场虚惊,但要是前面正好来个贴边而过的车,那肯定会出问题了,这山路本来就不宽,两辆车基本都是刚刚好能通过的。要是有行人或者骑车的人从对面而过,突然车门这样打开的话,势必会造成伤亡。
这接连的意外把我们吓得心里直飚冷汗,以前虽然久闻藏族人开车疯狂,这次算是真正地体验了一把,如果不是像我们这样久经沙场经常到处跑的人,估计早已经吓得不敢坐这车了。于是两场虚惊之后继续上路,幸好的是这次已经过了高海拔地区,进入平原区,笔直的公路延伸向青藏高原的深处,最终消失在遥远的天际,这估计就是天路一词的由来吧。
两次意外事件依然吓不住我和太阳的热情,加上两边高原景色实在是太美,一路上我们几人继续有说有笑,藏族小伙子也安安稳稳地开着车飞奔在笔直的公路上,然而我们却忘记了开车的一个更加恐怖的忌讳,长时间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司机是非常容易疲劳的,尤其在高原地区。
我们一直以为经过刚才两次惊险的意外,藏族小伙子会非常谨慎了,不会再出什么意外了吧。这样想你就错了,正当我们在笔直的公路上飞奔的时候,更加惊险的事情发生了,这次差点就是造成两车相撞,藏族小伙子开着车居然睡着了,要不是坐在副驾驶上的索南扎西,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方向盘,我们的车往公路的右边斜着的方向冲了过去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小卡车撞上了。
这一次我们根本没反应过来,连叫都没叫,因为我和太阳,还有那个张大姐正聊得乐。就在索南扎西拽住方向盘的瞬间,坐在后排中间的我透过藏族小伙子带着墨镜的侧缝明显地看到他睡眼朦胧地睁开眼睛的全过程,我心里猛地一惊,暗暗喊了一声靠,这一声来不及从嘴里蹦出来。
如果说刚才两次是虚惊,那么这一次就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是实实在在的惊心动魄啊,回想刚才索南扎西拽住方向盘的一瞬间,迎面而来的小卡车从左边贴着车窗呼啸而过的情景,那是我们连惊恐的时间都没有。后来张大姐说,她最早发现车开得有点不对劲的,缓缓地歪着朝公路的左侧驶过去,她以为是藏族小伙子故意开在路上中间的。
经过这接二连三的惊魂事件,我们几人早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再也不敢大意,一心陪着藏族小伙子聊天,不断提醒他开车小心,还不时给他递上烟和水。总之,我们把藏族小伙子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要是再出个什么差错我们真怕小命不保啊。这样一路我们提心吊胆地终于安全到达治多小县城,我们悬着的心也才放了下来。
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在藏区坐车的朋友们,如果坐藏族司机开的车一定要加倍小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在这样的小汽车里面最好不要睡觉或者只顾着聊天,尤其重要的是最好不要在夜间坐,如果刚才是在夜间的话后果真是难测了。
玉树情结·四进四出
http://s7/middle/500303bdtc78c8e04da16&690
每一条路,当我们选择了的时候,便再也难以止步,只有那样才能前进
从2009年,到2012年,四年的进出玉树,我一共用了四种交通方式,基本是是囊括了通常情况下的交通工具了。09年是越野车自驾进出的;10年则是救援物资大货车,进去花了两天一夜,出来则是赶上了当时刚开通不久的玉树机场的专机;11年是一个人坐着最难受的座位大巴车,漫漫长路800多公里啊;12年则更为悲惨,和队友太阳两人坐着被他称为“各种气味综合体”的卧铺大巴车,本来卧铺应该很舒服的,但是上车的人必须除掉鞋,于是各种脚底之味为之融合,这种味道绝对不是你能想象的……
总之一句话总结:每次进入玉树都是一个艰巨的工程。
然而,正如我说的,也许每年进入青海,进入玉树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我已经把这里看成了我的另一个如同家乡的地方。我和太阳约定,以后的每一年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回来,回来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世界屋脊,看看这里的人们。
尽管这里有很多令我们憎恨的社会现象,但是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纯朴,令我们摒弃了一切的厌恶,每个地方都有他最真实最令人无法忘记的地方。我们常常在回忆的时候只记住那些令我们回味无穷的美好。此次的进入玉树更多的是走访灾后重建及三江源头的破坏,这将在《灾后的三江源头》一文中详细提及。
今年6月份重新回到玉树,然后行至治多、曲麻莱、巴干乡、杂多、清水河,最后转到进入宁夏固原、泾源、彭阳、吉西等地区。7月份再次出行,并且带着拍摄纪录片的摄制组在河北山区进行了纪录性拍摄,同时确定了以后的记录方向,尝试性对一个地区一个重点贫困乡村进行深入的走访调查,这将会是以后影像记录的主要方式。
此两次出行共拍摄照片近20G容量,文字资料手稿一本,走访地区10个左右。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此两次出行一直有好友太阳参与和支持,以后的行走只要允许的情况下太阳都将共同参与。在接下来会开展一系列图片及文字的整理工作,并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摄影项目,希望以影像记录为手段记录更多的社会真实。这也许是影像记录的义务和责任。
接下里将会以逐一以地区记录为专辑形式将近年来的资料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布,希望大家支持和关注。在此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够将更多的记录分享给大家。
2012-7-13
江南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