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像记录·珠峰行记】一条路线,一支圣河,一个国家,一系民族

(2011-05-30 15:49:27)
标签:

游戏

分类: 深度策划·摄影项目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吉普赛·民谣


  一、 一条路线,一个国家


http://s13/middle/500303bdt9de95393619c&690&690

  但凡去过走ebc或者其他登山路线的朋友,可能都会有一个体悟:尼泊尔这个高山国家,很大程度上是靠着这一片片的高山而生存着。尼泊尔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与外地来旅行的形形式式的人打着交道。而他们共同神圣的信仰却全部倾注在那一条名叫巴格马蒂河的河流当中,那便是他们心中共同的圣河。
  2010年似乎注定是一个多事之年,从尼泊尔回来,在即将到来的农历春节之际,我们再次失去了一位行走路上的朋友。我们的朋友鬼子走了,在这里只有默默祝福一路走好,也许他只是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许正是由于鬼子的离去,使我决定分享我在EBC下来之后被困在lukla的所想所写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尼泊尔EBC(ebc是珠峰南坡大本营的英文简称)下来回到北京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用各种的借口在忙碌自己,或者蒙头大,此次行程:lukla—Gokyo—Cho la pass—EBC(珠峰大本营)—Chhukhung 大环线徒步登山及加德满都人文行摄20天。
  此次行程两次遇险,一是攀冰摔倒,左膝盖受伤;二是攀登Chhukhung在5400米叠岩山谷滑倒,几乎滚落山谷;第五天开始腿部伤痛开始,坚持边擦药边徒步完全程。
  在我的第一天徒步中不完全统计,路上一共遇到了35名未成年人背夫,也正是尼泊尔的背夫们背起了几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尼泊尔的牛帮马帮甚至比不上“人帮”,可敬可畏的人们!珠峰公园镇集市及整条路线的资资供应,如果离开了背夫将不复存在。与背夫相比,我们这样的行走者宛如他们眼中的蚂蚁?
  在这里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甚是破烂,基本没什么现代化的感觉,在机场还好,出了机场你会见到的基本就是个大农村的模样了。使我想起了一句形容天津的话:中国的大农村。老实说,加都算是一个国际大农村,因为这里能见到世界各地的游客行人,大部分来加都爬山的,因此我才说这个高山国家很多时候依靠着EBC这条路线支撑着旅游事业。

  二、一支圣河,一系民族

 

http://s1/middle/500303bdt9de953d07960&690&690

  在加都烧尸庙我们遇到了一个很能说的热心的当地人,其实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职业做“讲游的”,讲游名字是我起的,顾名思义是一路陪着我们讲述尼泊尔习俗的导游。不过确实能从他口中了解到非常多的尼泊尔习俗,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给了他500rs,也就是不到50块人民币,感觉还是非常值得的。
  根据尼泊尔的习俗,死者亲属首先要在帕斯帕提寺内进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然后为死者盖上黄布,放在竹竿的担架上,抬到巴格马蒂河的斜坡道,让死者的双脚碰触河水,用河水净身,洗净前生的罪孽。然后将死者衣服全部脱掉,扔到河内。常有人在河里将衣服捞起,先翻遍每个口袋,然后在河水中涮涮拎走。
  烧尸开始时葬台上堆放着半人高的木垛架,亲属们在黄丝绸裹好的尸体周围放上鲜花制成的花环和各种香料,接着其亲属们抱起死者,顺时针绕火葬台木垛三圈,置于木垛上。点火是由儿子来负责的,所以如果尼泊尔人没有儿子的话就似乎是件很悲惨的事情。如果没有儿子,只有找兄弟的儿子来替代了,那里也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度。由长子拿着火,顺时针绕尸三圈后,从嘴部点火,如同口含圣火。尸体上铺上半湿的稻草,以控制火势,放慢焚尸的时间。途中由工作人员视燃烧情况,调整火势及尸体位置。一般须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燃烧,火葬台上只剩下木炭和骨灰。教徒们将木炭和骨灰全部推进巴格马蒂河,让死者的全部骨灰和灵魂沿着巴格马蒂河最终流入印度的恒河。
  巴格马蒂河上的一座石孔桥将火葬场分成两部分:桥南的火葬场有七个水泥砌成的平台,是专供印度教平民使用的葬台;桥北的火葬场有两个同样的平台,是印度教贵族使用的葬台。两边的等级分得很明显,在平民那边仪式有时候非常简单,甚至没有任何仪式,穷人的抬过来烧掉便可,而在另一边则大不相同,基本上都有非常完整和盛大的仪式,来送终的亲属朋友也非常多。
  那天,正好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权势的死者,单单是烧尸前的仪式便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来送终的人可以用人头汹涌形容,烧尸台甚至堆的木架都收拾整理得非常干净得体。
  帕斯帕提纳神庙是尼泊尔规模最大的印度教神庙,是印度教徒肉体的最终归宿,我们国人把它叫做烧尸庙。神庙内部只有印度教徒才能进入,但举行烧尸仪式的地方即庙外的巴格马蒂河边及周围,却没有任何限制。这里几乎每天都有烧尸仪式举行,且死者的亲属也不反对外人的任意拍照。相对西藏的天葬,烧尸庙其实没有什么神秘。很多人去帕斯帕提纳,神庙其实不是重点,关键是去看巴格马蒂河河边的烧尸台。这里已经成为商业味较浓的旅游景
  烧尸庙是要门票的,门票500Rbs,以前还按不同国家的游客收费,中国游客是有很多优惠的,但是现在好像没有了,不过后来我们去皇宫博物馆的时候还是有的,只要说是中国人都是半价优惠。在烧尸庙本来想按着咱驴友的风格,能逃票就逃票来着,可在尼泊尔,咱这想法刚冒出来就立马消失,尽管烧尸庙逃票其实非常容易,很多路口随便都可以进去。
  巴格马蒂河污染非常严重,看看照片就知道,但是令人吃惊的不只是这条河的环境,而是河边不乏洗澡、洗菜及在对岸的圆台上就餐及热恋的年轻人。在他们心目中这条河再脏也是他们的圣河,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在帕斯帕提纳神庙的另一面,也就是河对面,有着一整排神龛,里面供奉的全是湿婆的林迦。细细看图片,中间供奉着一个有巨大光滑磨心的磨盘,这中间的石柱,它叫Lingum“林伽”是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的化身。它石柱象征的是男性生殖器官。下面的圆盘就是便是女性的生殖器官“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当地信徒们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供奉林伽。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资料来自网络)。

  三、木屋前的阳光

 

http://s7/middle/500303bdt9de954174066&690&690

  如果不是徒步爱好者,EBC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徒步者在徒步过程中基本都是埋头苦走,一如我们在EBC路上的情形一样,但是当我们徒步完成的时候那种心情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从EBC一路狂奔下撤的,终于在第十四天下午4点50分到达lukla,这里是EBC的正式出发点。此时此刻我们终于顺利归来,心中没有一点的喜悦之感。也许那份心情早已经在徒步过程中慢慢消磨,但是得到的东西肯定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回到lukla却被告知由于天气开始恶劣,小飞机无法进入,要等候最新情况才能知道啥时候能走。
  后来才知道已经有一架小飞机出事,并且造成一名飞行员死亡。
  再后来的时候又知道这一路上死了三名登山者,其中韩国登山队伍曾经我们住在一起。
  再再后来,从这里天气恶劣开始,尼泊尔、印度地区遭遇巨大的寒流暴风雪,冻死一百多人。
  据小道消息可能加德满都方面派一架大型点飞机过来将滞留在lukla的旅客全部接出去,当然消息未必可信,因为这样的情况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早上跟老姐在lukla溜达逛街,发现原来lukla就那么一条街道,全是旅店。下午4点多,路上共同走了大部分路程的大兄他们也赶了回来,预计时间差不多。晚上我们决定好好聚聚,难得因为滞留再次聚在了一起,也是天意啊。今天刚好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2010年12月31日,明天便是新一年的开始,晚餐一个整烤鸡,薯条一盘,鸡炒饭一盘,苹果派一份,五听啤酒,迎接新年的盛大宴会便隆重开始了。这是人生难得的盛宴,与最亲爱的老姐,与一同患难的朋友,坐在几千米高的异国他乡,从艰难的EBC大环线安全归来,前面是难得的美食,这些足够用幸福来形容坐在餐桌面前的我们。
  第十七天,小飞机已久无法飞行,大飞机也没戏。放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方案:一是等明天做飞机飞其他地方,再转车回加德满都;二是直接包直升机飞出去,每人600美金。
  方案一比较不可能,因为本来小飞机就飞不了,只是其他方向的地方雾气和风较小罢了。方案二随时可以实施,只要付钱马上用直升机送你出去,在滞留的这几天已经好几批人马耐不住,直接包机出去了。这是名副其实的打飞的,可惜就是费用太高了。
  昨晚由于太兴奋,把好吃的零食都消灭掉了,结果今天还是不能离开,悲剧。然后悲剧的是交了房租和饭费之后,身上只剩下几百尼币,这还不够买一份薯条。只好向大兄他们借了3000尼币。
  下午的时候跟大兄他们商量一下,打算打飞的出去,东西都准备好了。后来老姐在大街上跟人聊天,据说明天天气会变好,劝告我们再等一下。犹豫不决后我们决定再赌一把,继续呆在lukla.后来证明我们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英明,省了足足2000美金啊!
  整个晚上我们都在祈祷明天能天气好转。
  第十八天,早上我们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不停有兴奋的叫声。一把拉开窗帘,上帝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蓝天碧绿!
  我狠狠地喊了声:FUCK,终于可以飞了。
  回想这几天在木屋前的静坐,我想我是幸福的,我们都是幸福的。

  四、回归,见证生命轮回

 

http://s9/middle/500303bdt9de953e99328&690&690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吉普赛。民谣
  《百年孤独》里的这段民谣,很多年前曾经出现过在我的眼前,但是却从来没有现在那么深刻地体会,正如很多年前的旅行作家三毛那样,在没有任何人理解的情况下,唯一用来解决自己的便是一段丝袜,一段丝袜结束了那些尘世间的烦嚣……
  从ebc大环线经历了十几天的高海拔徒步、登山下来,便非常巧地遇上了大寒流的到来,天气异常恶劣,大雾大风开始下雨夹雪(回到国内才知道此次大寒流造成了尼泊尔和印度上百人的丧命),我们被滞留在lukla的小机场,最初的两天里我们天天往小机场跑探听消息,无事做的时候只能呆坐在寒冷的小木屋前盼望着偶尔露脸的太阳,那阳光便也是寒冷的。
  当我连续四天坐在尼泊尔lukla的小木屋前,看着慢慢升起的太阳,我告诉自己:能看到每天的阳光,能够开始新的一天生活,便是最幸福的事情。
  也许很多人都可以说出以上这样的话,但是未必是以行动体悟出来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尼泊尔EBC大环线20天归来之后,忽然间发现时下流行的那么一句话非常贴切来形容我当下的心境:一切皆浮云。
  跟朋友们聊天,说只有经历了生死的人才会体会这么一句话吧,我想是的。在ebc路上两次遇险,几乎送命,回想一下是啊,一切皆是身外之物,能够活在当下,身边有朋友、亲人便足矣。
  当你经历了种种困难,甚至死亡的时候,再去思考你面对的社会问题,那么一切都变得那么的简单。幸福,健康,活着便是唯一的崇尚。
  码码文字,喝杯小酒,坐在小屋前,沐浴在阳光之下,那将是何等美妙的事情。斑驳的阳光,残旧的木屋,还有这些破烂的小铁皮桌子,一切的都只是因为有爱的存在,便象征着不同凡响的人生意义。
  也许一支笔,一个小本子便可以寄托一切,远离烦嚣的都市,远离热闹的诱人,远离虚幻的网络,一样可以生活得那么美好,那么休闲,那么禅意。但是当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将如何抛弃这一份情意?
  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金钱都花费在这5千米的山路上,剩下的仅仅只有心中的一种获取,并不知道收获了什么,但是这便是最人性的一切,回归自然。
  在回到加德满都看着烧尸庙的烧着一具具尸体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生命的神圣,但是却不是神秘的,但我们必须珍惜。
  加德满都,烧尸,圣河,圣浴,人是没有贫富之差的。
  死去的人也许不能复生,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其实都很简单,并无过多的神秘。
  不管任何人,都只有命子一条,并无特别。我们都是生命的一个外在形式罢了。在加德满都我们见证了一场生命的轮回。
  晚上十一点,我和老姐坐飞机返回中国香港。
  我们,相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是匆匆的过客,包括我和她。

  2011.1.3晚 于飞往香港的飞机上
  江南忆龄 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