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迟到2分钟,家长跪求放行
发布者:渊渟 时间:2012-06-09 13:03:31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记者 张茜茜
晚报讯 尽管高考前各方反复提醒高考英语科目考试,考生必须要在14点45分前进入考场,但昨天还是有考生因为迟到2分钟而被拒之门外。
如此遗憾的一幕发生在昨天14点47分,华东模范中学考点外,一名考生突然出现,用不算急速的步伐走到考点门口。此时,考点大门已经关闭。 “你的准考证呢? ”考点工作人员问。“不是3点才开始考试么?”考生一边出示准考证一边问。 “同学,你看到准考证上面写清楚英语科目考试14点45分停止入考场吗? ”工作人员指着准考证上的一行字对考生说。此时,考生家长匆匆忙忙赶到,向工作人员恳求:“请帮帮忙吧,只迟到了几分钟,路上自行车坏了。不能参加考试会影响他一生的! ”
虽然对考生表示同情,但考点工作人员仍表示要严格遵照考务规定,不能放行迟到考生。焦急的家长无奈中给工作人员下跪,冲动的考生抬脚踢向大门,随后更是攀爬铁门,跳进考点内,被几名考点工作人员拦住。经层层汇报请示,最终确定该迟到考生不能入场,闻听此讯,家长失声痛哭。周围一些送考的家长表示同情,不少家长加入求情的队伍:“将心比心,碰到这种事情,应该要人性化处理,听力可以不考,笔试总能(让考生)参加的吧。 ”“完全可以给这个小孩一个备用教室考试呀,这样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但也有家长对考点工作人员坚持原则、严格纪律的行为表示认同,“如果迟到2分钟放行了,那迟到2分半、3分钟、5分钟都可以放行了,还有什么规矩可言?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次经历相信会给这名考生一个深刻的人生教训。 ”
对此事件,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支持考点工作人员的做法。他表示,虽然这名考生不能参加英语科目考试非常遗憾,但是今年考务规定明确遵照教育部要求,英语科目考试别说迟到几分钟,哪怕迟到了几秒也不能入场考试。
记者了解到,每个考点都设有备用考场。有家长提出,能否让那些参加英语考试的虽然在规定时间里迟到,但在开考前能顺利赶到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呢?对此,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备用考场是在考试规定时间进入考场的学生因突发情况而使用的考场,这名考生根据规定应该在14点45分之前进入。他不能在这个时间进入考点,因此也不能在考点里使用备用考场。
本文栏目:社会 作者:张茜茜
高考迟到被拒 体现程序公平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阶梯,这架梯子不能不用,不能让它“横着放”。
上海一名考生因迟到两分钟,耽误了进考场。考生母亲的下跪哀求,唤起了众多同情:高考,一辈子的事,迟到了两分钟而已,怎么不能网开一面呢?有人得出了“规定太冰冷了,不够人性化”的结论;也有人反对:规则就是规则,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开口子,否则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呢?
人性化PK严肃性,这场争论想必让许多人感到是非模糊。好像说得都有道理!到底该怎么看呐?
在笔者看来,两者没有矛盾,让它俩打一架,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什么叫人性化?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规则涉及的最广大对象的利益,追求社会效果的最优化。可以对弱势群体比如残疾考生等做出适当照顾,但最终目的是确保起点公平和程序公平,不使某个人的权益凌驾于其他任何人之上,这是最根本的人性化。
具体到这件事来说,高考,谁都不允许迟到,这既是考试秩序的需要,也是防止舞弊的需要。入场时间准考证上印得很清楚,并且富有弹性地把迟到下限定在了15分钟。比规定时间晚了17分钟照样进场,这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人性化和严肃性没有矛盾,有矛盾的是“任性化”。
任性化,就是随意解释规则、随意执行规则。今天为自行车坏了网开一面,明天就可能为说情递条子而破例。两分钟可以进,五分钟呢?十五分钟呢?口子一开,找个支撑“破例”的借口还不容易?规则于是便废。为个人理由而随意改变规则,为害极大。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阶梯,这架梯子可不能废弃,不能让它“横着放”呀!
有人建议,开设专门的迟到考场,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虽曰爱之,实则害之。应该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在制度上纵容他。如此重大的人生节点,怎么能不做预案、不打提前量呢?证件、车况、墨水充足度、精神状态,都属于个人责任范畴,必须预先调至最佳,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疏忽承担责任。高考虽重,还能重来,够幸运了。
迟到考生的母亲向谁而跪
作者:乔志峰
上海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考,母亲下跪求情。上海一名考生在母亲的陪伴下匆匆赶到考场,却被告知因迟到了2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生的母亲当即向工作人员求情并下跪,考生还做出翻墙入场的举动。但最终,考生还是未能参加考试。(
6月8日东方网)
每年都有高考考生因迟到而被考场拒之门外,有个别考生甚至还因此而选择了轻生。每当有此类事件发生,都会在社会上引发关于“人情”和“制度”的争议。有人认为,高考关乎考生一生,应该更人性化,予以通融;有人则认为,制度就是制度,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双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在人情和制度之外,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这一令人纠结的问题的新视角。据媒体报道,北京高考因交通管制造成考生迟到,可进备用考场应考。今年高考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京举行,部分考点接到口头通知,一旦发现考生因上合组织峰会临时交通管制措施迟到,将灵活把握考务要求,启用备用考场,尽可能为考生提供便利服务。据介绍,接到口头通知的考点均准备了两个备用考场。北京的做法让那些“制度论者”情何以堪——原来,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改变制度其实很简单,口头通知一下就行了,一句话的事儿。同时,也让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只要愿意想办法,比如启用备用考场,考生迟到的事情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然而,我们都知道,看似“一句话的事儿”,其实却并不简单。如果不是有上合峰会在京举行的特殊背景,北京恐怕也不会出台这样的“人性化措施”。为了确保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就可能影响到高考;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让考生和家长“情绪稳定”,对制度是可以“灵活把握”的。按照考务规定,考生迟到15分钟便不能进考场考试。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迟到,结果是一样的。同样是迟到,为何有的地方必须“严格执行制度”,有的地方却可以“灵活把握”呢?这样做是否公平?是否有损制度的刚性?
下跪改变不了,甚至跳楼自杀也改变不了的事情,有人却一句话就“灵活把握”了。高考很重要,制度也很重要,但重大活动更重要,或许这就叫“讲政治”吧。法制社会里没有人下跪,只有人治面前才有人下跪。上海那位母亲明知道制度有规定,却还要下跪求情,或许正是因为她很清楚:现在很多事情看似制度说了算,其实还是人说了算。如果把某些人跪感动了,制度就不是障碍,她的孩子说不定就能进考场了。她是向人而跪,而不是向制度而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