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初二语文试题
(2024-07-15 16:14:05)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修葺(ql) 拖沓(tà) 忧心忡忡(zhong)
B.猥琐(wèi) 累赘(zhul) 泱泱不乐(yàng)
C.俯瞰(kàn) 取谛(di) 诲人不倦(hul)
D.闲暇 (xiá) 炽热(chi) 毛骨悚然(s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让部级官员“授课”,体现出不耻下问的谦逊姿态和能者
为师的求实精神。
B.他的画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幽默感极强,就是再不苟言笑的人看后都会忍俊不禁。
C.抢救濒危剧种获得不少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留不住的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D.今年七月,来自世界各国的上万名运动健儿将在奥运赛场上挥洒汗水,耀武扬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口如今,我们阅读的内容更加多元丰富,阅读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Q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地铁上、电梯里、上下班途中日生活中的每个间隙都能碰到进行数字阅读的人。
A.。” 、 ...... B. 。” ,
。 c. ”。 、…… D. ”。 、 。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1页(共8页)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包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包容是一种情操、一种美德,是化解矛盾的法宝,是消除隔阂的催化剂;包容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一个人能否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让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往往在于懂得包容。
A.加点的“的”“与”“更加”的词性分别是助词、连词、副词。 B.画线的“善待生活”和“轻松愉快”都是动宾短语。
C.画线的“深厚的涵养”和“和谐相处”都是偏正短语。
D.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去掉“否”或在“在于”后面加“是否”。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侧重记
事,《五猖会》侧重写人,《二十四孝图》侧重议论。
B.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了过去的紫藤萝,由花
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
C.同样是北宋作品,《活板》选自记录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
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孙权劝学》选自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间史事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人物传记常通过对人物生平的介绍寄予对传主深厚的感情。杨振宁写《邓稼先》,
表达了纪念亡友的深情;茨威格写《伟大的悲剧》,热情歌颂了英国斯科特科考队的崇高精神。
6.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教育者要善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A. B. c. D.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8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
。
(2)
,贾生才调更无伦。
(3)《木兰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身姿的诗句是:
(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因为王安石在《登飞
来峰》中教会我们:
,
。
(5)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8.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衣冠/简朴/古风/存”。
B.首联中的“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
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C.颔联中,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
思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尾联中的“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乘月叩门只是
一种愿望而已。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3页(共8页)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蓬,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
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李渔《闲情偶寄·桂》)
[注释]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1)运用对应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同类迁移法]不蔓不枝 (用讫再火令药镕《活板》)
[语境推测法]何不留将次第开[反义判断法]乃盈虚一定之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香亦天上之香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康肃笑而遺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有奇字素无备者
D.乃盈虚一定之理/蒙乃始就学(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淤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作手法。甲文中,作者描绘莲的生长环境来赞美君子
的品行;乙文中,作者由桂花的特点联想到盛极必衰的人生哲理。(6 分)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4页(共8页) 依次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7分)
齐白石的人格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已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5页(共8页)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齐白石的四件事。(4分)
1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划线句子。(3分)
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12.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
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3.文章第段和第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3分)
14.分析本文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8分)
野的草
邵丽
我的那些花,是我生活里的重大事务,但凡我在,日日照拂,是不肯让别人染指的。那天看花的时候,让我有了惊奇:在一盆富贵子背阴的地方,竟然生出了一棵草。细碎的、扁豆形的叶子,很像含羞草,但又不是,这种草到现在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它稳稳地从花盆里仄歪着身子垂下去,又在靠近窗户玻璃的地方,顽强地向上生长,那姿态甚是顽皮。我不禁轻轻地笑了起来,为这个卑贱而自信的生命。
它是藏在泥土里来到我们家的,其实在它生长出来的那一刻,对于专业养花者来说它肯定就会送命了。真正爱花的人,都是以这样严酷的态度对待野草,我却常常心疼花盆里的草,卑贱的生命也是生命,这是它们可以活下去的充分理由。多么让人不舍得。不仅仅是为这一点野性的勃勃生机。
这个不速之客在我的纵容里长大,长成另一道景观,寒冬里的一抹新绿。让我格外欢喜,它来到我们家,躲在一棵并不名贵的花后面,静悄悄的,也没有妨碍谁,让人怜惜得不行。
它长得太快,根茎粗壮,恣肆地铺展身姿,很有超过那盆花的趋势。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看来这种说法是有来由的。这让我很纠结,要不要拔掉?谁说生死由命?有时候不过是一念之差。但在一念之间,终究还是没拔掉,而我对它的关注,也远远超过了那盆富贵子,看着它每天茁壮地生长,甚至渐渐感到非常珍惜。毕竟,它给我意外的欢喜,而意外的东西我们总是觉得值得珍惜,会紧紧抓住它不放。草每天都在长,甚至我都记得它长出的每一片新叶。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6页(共8页)
朋友们不管谁来了,我都兴冲冲地展示给他们看,说,你看这野草长的!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舌头尖都翘起来了。朋友们也跟我一样赞叹着,抚摸着,像对待一只宠物。我在他们的惊喜里更加得意,人都需要在别人的态度里肯定自己。所以,过不了几天我就把它拍下来展示在朋友圈,告诉朋友们它的生长情况。总是会收获那么多的赞,他们赞美草的漂亮,赞美我的爱心,赞美我的童趣,所以我就更觉得自己做得对。
其实,仔细想想,野草之所以只能做野草,可能跟它的习性有关系。它就是生命力顽强,在多么严酷的环境里都能够活下来。因此也就不值得我们珍惜了。这又多么像乡下人养孩子,那些孩子不是在疼爱中,而是在粗放中长大的,从不会生病,像这些野草一样生命力旺盛。
但是,问题到底还是来了,草的生长速度太快,已经失去了我对它的控制,不但很快遮蔽住了富贵子的大部分,而且还跟它争夺养料。富贵子叶子在逐渐发黄,还有一枝叶子整个落光了。野草露出了它的狰狞。所有的浪漫和美好,倏忽之间都不见了,却给我陡然增加了左右为难的烦躁。
那天我们楼下的花工过来帮我料理家里的花草。看到这棵草,他笑了笑,毫不迟疑,伸手就拔掉了它。我吃惊地叫了起来。看着我复杂的表情,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摇摇头笑了笑。花工走了之后,心里突然涌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沮丧,也不仅仅是为了这棵草。
那天我在楼下的操场上走了很久,一直在想着这棵叫不出名字来的野草,它多像我们旁逸斜出的欲望啊,明明知道它是错的,但恰恰因为它的错,才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也可能是,因为只有在私密空间里它才能生长,好像特意为我们而来;等到我们发现不对头,想去拔掉的时候,它已经蔚为壮观了。这个尴尬的结局,不也是生活吗?对于我们庸常的生活,尽管有时候觉得它的秩序和安排未必合理,但它就是生活本身。所以,任何旁逸斜出的欲望不但会打破秩序,也会破坏生活内容,当我们发现这一点并要修正它的时候,那就必须下狠手。尽管,这一点都不浪漫。想到这些,心里不由得也就释然了。
15.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4分)
16.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它稳稳地从花盆里仄歪着身子垂下去,又在靠近窗户玻璃的地方,顽强地向上生
长,那姿态甚是顽皮。(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4分)
(2)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舌头尖都翘起来了。朋友们也跟我一样赞叹着,抚摸着,像
对待一只宠物。(这句话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7页(共8页)
17.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4分)
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从野草身上获得的启示和思考也不断发生变化:起初是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认为再卑贱的生命也有生存的权利;后来是,引发我对农村孩子粗放生长方式的思考;最后悟出了道理。18.本文标题《野的草》是否可以改为《野草》?为什么?(3分)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9.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完成下面题目。(1)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采用纵式结构,按时间的发展
顺序步步延展,情节错落有致。
B.小说中的虎妞难产而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祥子屈服于命运。
C.小说中的曹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知识分子形象,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与
其他的雇主形成鲜明的对比,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D.老舍先生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在这篇小说中,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2)阅读《海底两万里》,根据下列人物评价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3分)
他博古通今,曾出版《海底的秘密》一书。海底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常常向伙伴们解说这些奇观,令人大开眼界。“他”是__
他忠实、沉稳、随和、从不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各种生物总是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他”是____
他是一个原始的捕鲸手,性情火爆。他能够欣赏极地的美景,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是__
(3)小说人物形象的“反差”指的是人物前后表现或者人物自身外表和内在有差异。这
样的反差让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小说主题突出,令人印象深刻。请你从《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两部名著中任选一本,结合书中某一个主要人物和相关情节,谈谈对此的理解。(4分)
五、写作(共60分)
20.星星在羡慕月亮的光芒,却不知自己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请你以《我也是一束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600字以上;(3)书写要清晰、规范。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第8页(共8页)
前一篇:张苏
后一篇:2024初二语文期末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