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外古诗词赏析举隅练习答案

(2009-02-28 14:54:44)
标签:

巴山夜雨

折柳

古诗词

金缕衣

杜牧

西湖

杂谈

 课外古诗词赏析举隅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万丝”比喻春雨,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和细密。“含春泪”“卧晓枝”是拟人,写出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的状态。
二、仔细体会翁卷《舍外早梅》,说明诗中所蕴涵的道理。
       行遍江春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
     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

答:美,就在身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第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但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受。                                   
(3)杜牧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3)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蔬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1)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能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2)“饮清露”表现了诗人对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的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要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诗歌(指出它们在意象、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清·周起渭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1)同:两首诗都写的是西湖,比喻都很新奇。
异:苏诗将西湖与古代美女西施相比,突现了西湖的神韵(求神似),说明本质美的东西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是美的;周诗将西湖与明月相比,并进而用湖心亭与广寒宫相比,突出了西湖与明月的相似(求形似),表现了西湖的神妙。
(2)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同:两首诗都咏菊,通篇都不着一“菊”字,但都紧扣了菊花的特点来写。异:对菊花的感情,郑诗是尊敬,黄诗是同情。表现手法,郑诗拟人,黄诗象征

 

六、阅读无名氏的《金缕衣》,回答问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作者把“金缕衣”与“少年时”相对是为了说明什么?
“金楼”指华丽贵重之物,“少年时”指青春光阴。相对是为了说明青春的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诗中的“折花”指什么?
辜负了大好青春,行乐须及春。(与及时行乐不同)
3、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
劝君:对白语气,致意勤。惜:珍惜。两个惜中又有变化,强调须惜青春时光。“花”象征青春、欢爱。析:指享受。四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之意

七、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1、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八、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             诗是典型的前两句写景; ,三、四句_议论、抒情。(填表达手法)

2、             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诗却别具一格。(谈谈它的艺术风格)
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色彩

        九、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早”(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凌寒独开的丰姿。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近水。
4、第四句回应了_首句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抒写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全诗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

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

2.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孤寂思乡(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情。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春风得意、走马看花。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荡: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
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
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示例):言“忽过”,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

(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层”“疾”“轻”等

 

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张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