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塔到高台的古驿道

标签: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古驿道驿站古盐场文化 |
分类: 方志历史地理研究 |
2011年6月3日,我出差金塔,从金塔到高台县,大概走的是明、清时期的古驿道,北侧有古长城、烽燧分布,自西向东有双井子堡(驿)(双丰古城址在路南)、盐池堡(驿)深沟堡(驿)至罗城(驿)而沿黑河西的湿地、水坝遍布,一路向东南,经花墙子、黑泉堡(驿)、宣化镇到高台县。眼见为实的古迹!
在盐池,历史上的盐池堡,即高台县西北140里罗城乡盐池村,东西十里分布盐场,一堆堆的白盐,远望如皑皑白雪,至今仍在生产。车过盐池以东,到黑河西,渐入罗城时,沿途村落附近多见蓄水坝、湿地滩涂,水草丰美,夹道渠水,纵横分流,麦垅青葱、白杨茂密、沙柳成荫。毛驴、骡马多为放养,怡然自得在草滩吃草。 水利灌溉之便利者,水资源之丰富、当以此处为最多。 http://b219.photo.store.qq.com/psb?/d1fbb9a9-278d-481b-81be-6a72fb600b97/sz1.qqNr5xI3pgkzromXkJNYO7O8uPAu1at8xRmqiiM!/b/YQRajYJaQwAAYsLjjoLmRAAA
高台县罗城乡盐池村之盐池(明代设盐池堡,建驿站,是重要的交通古道上的站点)
对照地图和谷歌电子地图,结合本人曾匆匆走过的考察路线的大概印象,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在此补充几句,权作个人考察的汇总:
现在的金塔到高台的公路基本沿长城南紧邻,东西延伸罗城再沿黑河西岸向东南到高台,金塔到高台的古道,金塔-罗城段在现在公路之南,经双井堡(双丰古城)、盐池堡、深沟堡,堡砦之间有烽燧分布。
双丰古城在双丰村西,现已废弃。城垣夯土版筑,大致呈方形,轮廓可辨。四角有墩,西南较为完整,高
8.9米,夯层23厘米,四面城墙中间筑有腰墩,而作为古城的主体城墙保存并不太好,只有南墙之西段较为完整,其他大多已成溜坡状。过去地方志记载,该城门南开,今难辨。 双丰堡城,明清时期叫双井堡,是高台县最西端的一处驿站。
乾隆二年( 1737)《重修肃州新志》载:“双井驿,(高台)县城西一百七十里。” 明代嘉靖李应魁在“钦差整饬肃州兵备副使”任上修编《肃镇华夷志》记载:双井堡,设在平川次冲下地,土城周围三百二丈,东至盐池堡四十里,南至河清堡六十里,西至临水堡六十里,北至山壕十五里。内设守备官一员,把总兼管驿递官一员,典吏二名,操军二百二 十三名,马一百三十九匹,驿所甲军七十七名,骡马四十五头只,派盐一千引。所管山壕三十八里,墩台一十二座,内腹里各路墩六座,沿壕墩六座。由此可见当时双井堡作为守备堡城和驿站的规模。
鉴于高台在河西走廊上的重要位置,明王朝在今高台县境内设高台守御千户所(治今县城)和镇夷守御千户所(治今罗城乡天城村),辖区面积包括今天肃南县明花乡,酒泉的上、下河清堡,金塔县的芨芨、鼎新(旧称毛目)和临泽县平川乡。高台所领高台驿、黑泉驿。镇夷所领镇夷驿、深沟驿、盐池驿、河清驿。两所各领递运所和急递铺若干。驿、递、铺三套机构,各司其事,紧密结合。驿站设于交通要道,专门递送旅客,飞报军情;递运所是专门运送军需物资和贡品的运输系统;急递铺专门传送官方文书。清雍正三年,裁两所置高台县;雍正六年(1728),高台县设5驿,即高台、黑泉、深沟、盐池、双井。这时,双井驿额定马32匹,车5辆,马、牛夫25名,是一处重要的县级邮驿机构。
前一篇:[转载]墓地风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