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妇女老人难以承担农业生产之重

(2017-02-09 10:21:19)
标签:

杂谈

“明天谁来种地?”、“将来谁来养活中国”等社会矛盾已日益凸现,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担忧也不是杞人忧天,眼下农村现实确实如此。目前,我农村老家在家种地的农民真实勾勒了这一社会现实,呈现四种倾向:一是女性种地数量呈上升趋势,“婆婆农业”已成“新景观据统计全村7个组2185人,50岁以下村民绝大部分进城打工,留在农村种地的多为50岁以上70岁以下的村民为586人,占全村成年劳动力的36.7%;而这一年龄阶段种地的妇女为226人,占全村种地村民总数的38.6%。眼下,走到家乡田间地头,中老年妇女代替男劳动力,佝偻着身躯犁田、收割的越来越多,艰难地“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让人深感悲情。二是男性种地年龄呈偏大趋势,“爷爷农业”司空见惯。据统计,全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72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1%;60岁以上老人38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已出现老龄化趋势;加之新生代男性农民普遍“厌农、弃农”,使全村种地男性农民年龄越来越大,50岁以上种地农民占全村成年男性劳动力的75.4%。另外,只要走到村边随处可见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仍忙碌着挑粪、种菜、浇水,让人深感无奈。三是种地农民文化知识呈下降趋势,“懒汉农业”已成常态。由于全村种地农民多为中老年老人和妇女,文化总体素质下降,据统计全村在家种地农民95%以上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农业种植技术,且接受科技培训能力低,;加之劳动能力下降,农业无法精耕细作,农业粗放经营突出,耕地翻耕次数减少,化肥代替有机肥料,土地肥力下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水稻种植两季减为一季,使粮食总产量减少,全村农业“靠天吃饭”现象加剧。四是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颓废农业”已成大势。由于全村种地农民妇女增多和年龄增大,造成劳动能力减弱、农业规模萎缩、农业效率下降,该村粮食播种面积由10年前的3200亩下降到3000亩,粮食总产量由10年前的164万公斤下降到141万公斤,同时,四是由于种地难以养家糊口,促使全村中青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观意愿减弱,全村60%以上的年轻人不会种田、不愿种田,致使劳动力供给断层和后续乏人,农业生产后劲严重不足。

对此,一是对现有农村承包责任制进行深改革;二是加快土地经营权转让和土地资本化改革进程,实行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真正重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重视农业生产市场信息反馈,提高农民生产的针对性,推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让农业成为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能够赚钱的能力,吸引更加的农民回归农业,促进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育,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