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写字了,博客空了很久,没时间是这段时间真实的切肤的感受,从启动抗震救灾的特别报道之后,我就一直像一个上足了弦的时钟,一刻不停的和时间抢时间,今天抢到一点时间赶紧上来记录一番!
《与灾区同胞心手相连-西京医院伤员救治特别报道》结束,结束采访任务,但心里依然对那几个孩子惦念着,小红梅回家了,带走了可爱的笑容,留下了我未能完成的承诺和深深的遗憾,听到她的感谢录音,我不争气的泪留满面,有感动也有自责;大红梅和我们一起偷偷溜出医院,看了《纳尼亚传奇2》,吃了海底捞,姑娘一下子就和我们亲近许多,时常发短信和我们聊天,其实她本是开朗的;景艳能够下地行走了,为了能跟我们出去一起吃顿火锅,一直在练习加长行走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其实是极为充实的,只是没有精力没有语言来记录这些,还好,回忆都在,记忆清晰,让悲痛留下一道深深的泪痕,也让动力开启一个崭新的重生。
节目采访了台里派出的新闻台一线记者马佳,她在16号就抵达了汶川重灾区,在四川一直晃动的土地上辗转了十几天,传回现场的讯息,这个刚刚做了妈妈的小女人,娇小的身体却有着大气的笑容,和马佳属于一见如故的朋友,见面不多,但是却有着很多的相同点。洪水一线报道,她参加了;地震一线报道,她同样奔赴,说实话,作为记者,我有点羡慕她,因为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是任何有新闻媒体经历的人都不愿错过的;作为女人,我有点崇拜她,因为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在大灾面前如此镇定和无私的。
节目里还采访了首批去往四川的志愿者,3人组成的志愿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抵达,采访时来了两位老师,唐老师和智健老师,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但是和我们交谈时,他们的勇敢、善良、思考和理智让我震撼,智健老师是曾经阿里山区的一位汽车营的老兵,和我爸爸有着同样的经历,采访中,我能够体会到老兵的感情,因为军队里成长的经历,从小就喜欢军人,看着这一次抗震救灾中的那些代表希望的绿色,除去敬仰更多的是心疼,他们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女人的丈夫。
曾经一度联系不上徐洋,我和老公都很着急,在得知他随部队首批抵达映秀镇之后,老公和我就一直很挂念他,老公和徐洋如亲兄弟,兄弟在战场,这种感觉我第一次强烈的感受,担心是必须的,挂念是一定的,于是更能体会徐洋妈妈的感受和所有军人家属的感受。
每天都在感慨生的美好,每每偎在老公身旁幸福就溢满胸膛,和家人爱人简单的、平安的生活,真好!
PS:老公拍的丰收的麦子,欣欣然,充满希望,祈祝生活也能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