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轉:唯有我永遠面對目前—湯禎兆的文化精神

(2011-08-03 10:06: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全身文化人

文:陳寧(塵翎)

 

        閱讀湯禎兆的寫作生涯,就像在閱讀一部香港小型文化史。

        《全身文化人》出版,作者承認是自己最偏愛的作品,收錄了多年來他在不同領域的高水準創作與評論文章。對於那些早早習慣了湯禎兆是一名日本通的讀者,他們可以看見的是他在「專才」以外的「通才」能力。用足球場的比喻,你以為他是奇峰突出的前鋒,其實他打哪個位置都稱心自在,只因基本功紮實,才可有所選擇知所進退,繼續馳騁球場自得其樂。

        我認識湯禎兆的時候,他已是香港媒體的文化主將。出身中文系的才子,根正苗紅,卻不按章出牌,鋒芒畢露得令人眼紅,據聞他早年甚熱衷筆戰,與其他才子如梁文道等不打不相識。這些年少輕狂的文字風流帳,久不久給多事者翻出來當談資,他總是微微笑應和過去,不當一回事。對事對人,他早練就一種平常心。

        他出道比我早得多,他經歷過的香港報章副刊黃金年代,我很遺憾沒能趕上。當他說起如何一夫當關,天馬行空甚麼類型稿件都可以寫作與發表的時空,我風聞而未能親睹。讀者如我只略略窺見九十年代中晚期他為香港重要報章的文化版面帶來新意與創見,卻也足以認得他風華正茂的神采。後來他轉戰教育界,以為他要沉寂下來了,結果他比從前寫得更多更深更廣。說是寫作選擇了他,實情是他為了寫作,做了很多別有洞見的選擇。

        這些文章固然展示了湯禎兆多年來全方位創作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呈現了一個文化人特有的精神素養。那是從個人期許到不斷訓練與實踐,持久勞動與收割的寫作路徑。湯禎兆常謙稱純粹運氣夠好,才得到不少提攜與發表機會。可是,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勤奮與堅持向來有口皆碑。寫作是單打獨鬥的事情,才華燃燒過後,走下去靠的是個人自律。

        最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全能文化人,湯禎兆眼界開闊,目光與筆尖所及,並無貴賤高眉低俗大眾小眾之分,上至藝術電影,下至基層集體生活,左至平民足球場,右至高等學院,他如履平地出入自如,靈感到了,東方西方理論順手拈來絕無界限。因此,他的評論文章常常先叫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估佢唔到」(猜他不著)之時不得不佩服他的另闢蹊徑。至於那逐漸自成一家的湯氏文風,影評人家明解說或許是作者腦筋轉得太快,如實反映在文字結構之上。我倒更願意當作是湯禎兆博覽群書四處浪蕩之後的一種個人自選混雜特色,看他在「創作人」篇章裡的創作,就知道他要走那種字正腔圓的中文系寫作路線並不是甚麼難事,反而如何擺脫那血統純正的貴族出身才是他孜孜不倦的嘗試,如他經常提及雜踏者、文化流民的位置,出入無門,無階級無界無執。

        然而,不管是通才還是專才,重點是兩者不是二元對立非此則彼的選向。例如畢卡索晚年在暗黑裡畫牛,寥寥幾筆勾劃出傳神的形與神,前提是他的畫功早已登峰造極。

        「文學人」一章裡,我特別喜歡他評論香港詩人羅貴祥的一篇<唯有我永遠面對目前>,篇名來自香港前衛劇團「沙磚上」在八十年代末年一齣經典劇作,在香港文化小圈子裡廣為傳頌,我沒有機會看到此劇,但深知它的時代意義與影響。湯禎兆用「現在進行式」概念來解讀羅貴祥的詩作,在更寬廣的文學歷史與時代脈絡裡,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本土閱讀角度,此文當年發表時備受文學界關注,現在我再讀來也還是有所啟發。

        實在我覺得,這「唯有我永遠面對目前」也適用於湯禎兆身上,多重身份混雜各種游移最終都指向一個方向、一個時空。在一種專注於目前的狀態裡,迸發出最深刻的情感與觀點,心無所慮勇往直前,這真是最理智同時是最深情的書寫。

        本來想多說說這本書,結果說了更多關於人與時代與社會。可是,閱讀作品難免擺脫不了作者的時代與社會背景。這也許是在內地出版這簡體字版本的最大意義,讀的不僅是湯禎兆的多才多勞,還有香港這個城市的文化生命力,其多元與多變。

link:http://epaper.bjnews.com.cn/images/2011-07/30/C07/c07730c.pd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核電玫瑰
后一篇:原田芳雄雜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