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透视香港电影的构成

(2008-07-30 22:51:11)
标签:

香港电影血与骨

杂谈

分类: 香港电影血与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308931393/20080715164336
文/zen

(本文发表于台湾出版资讯网)

书名:香港电影血与骨
作者:汤祯兆
出版社:书林

自从台湾的国片没落之后,香港电影,成了台湾普罗大众观赏华语电影的主要来源(虽然绝大不是卖票进场,而是在家里看第四台)。

于是,出现一种奇特现象,一堆没去过香港的台湾人,对湾仔、铜锣湾、尖沙嘴、中环、南丫岛等地方与特产,熟得像自己家的后院;对许冠杰、周星驰、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成龙、刘德华、黄秋生等等难以计数的港星的八卦及其所执演的电影,也如数家珍,好像隔壁邻居。

台湾人看的香港电影虽然不少,不少人也自以为够熟悉(例如能有影迷能背下星爷全部电影的对白),但其实,比起香港电影带给台湾人的,台湾人对于香港电影的尊重与认识,都远远不够,必须好好补课。

汤祯兆的《香港电影血与骨》,正好填补了台人对港片的一知半解,让台湾观众能够快速而全面的鸟瞰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与流变,了解港片的师承,导演 与编剧的专长(从艺术片的王家卫到普罗商业片的王晶,皆有可观),香港电影的类型与流派(鬼片、黑道片、都会爱情小品、搞笑片、武侠片……),港片处理的 问题意识,电影笑点(像许冠杰和周星驰怎么抖包袱的?),港片拍摄场景为何多在市景巷弄与商场(背后的文化意涵),大牌明星与导演的长处与局限,如何自我 挑战等等。透过汤祯兆的解说,让你了解港片的语言逻辑,从此再看香港电影,少了文化隔阂,更能融入其中,全面的享受。

读毕此书,这才惊觉原来就连色情三级片,导演也能安置批判;俗烂片竟然也有自己的标准(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不是拍的烂就可以被称为烂片,要称得上烂片还得符合某些资格)。

想理解香港电影的精采之处,必须先了香港社会的社会变迁,才能了解导演编剧们,是如何透过商业电影,回应并告知香港市民自己的感受与批判(从七○ 年代的香港崛起、九○年代前半的回归焦虑、回归后的身分定位与不景气等等)。掌握社会环境这个大框架,港片将不只是单纯的商业娱乐片,而是具有港人务实特 性的社会批判力量。

汤祯兆对香港电影工业的热爱与忧心,使其正确认识港片的困境,不在八○年代台湾华语片的冲击,九七前的焦虑,不在九七后的景气,不是中国电影的崛 起与好莱坞的强势,不在产量递减,甚至不是品质大不如前,而是大陆对港开放的善意政策(港片拥有在全中国发行的优待),使香港电影从剧本、对白、故事,到 选景、选角,全面自我审查,迎合中国市场,与让过去港片之所以能立足的香港社会脱钩,丢失了原本的特色。

汤祯兆对港片的忧心,同样值得台湾借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