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空高兴
空高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95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收益率的谎言

(2015-08-14 10:41:33)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哲学

  

        注:我认为网上所传徐翔的传奇故事经不起检验,是庞氏骗局,在此文发出2个月之后:11月1日晚间,新华社从公安部获悉,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人们蜂拥而至,找金子的没几个赚钱,卖铁锹的发财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金子没找到,几个卖水的发财了。股市与此相似,炒股的没几个发财的,开基金公司、写书、编软件、搞培训的倒有不少人发了。如果说代人或教人投资都是骗子,确实也冤枉了一些人,尽管他遵守的投资理念有害,但内心是虔诚的,他们确实认为自己水平高,其实他不仅是在骗别人,也是在骗自己。人生在世,骗骗自己也不错,可以使人自信,猪鼻孔中插根葱以为自己是大象。按照市场有效理论的观点,所有投资理论都是不可能经得起检验的,这一理论不一定正确,但几乎没有人能自证清白。要想让人相信,只能另辟蹊径装神弄鬼,股市中装神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资料不全,先给你看一张漂亮的照片,你说谁没有年轻过?婀娜多姿,把不好看的藏起来,藏起来比造假好,良心得以安宁。

   拥有优秀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在销售上具有很大优势,如果不“优秀“有谁会相信你?有几只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对基金公司非常重要,包装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并不困难,但要花钱,它与包装演员没什么区别。首先建立一只私募基金,本文称它为广告基金,资金量越小越好,此基金是定向募集基金,不能自由申购,只向合格的投资者销售,这样做并不犯法,它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5号令《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由基金公司挑选“合格”的投资者。为了显示公正,广告基金由第三方托管,公开操作,如果基金经理水平很高,就不用烦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水平不高也没有关系,可以用与此广告基金账户无关的资金支持广告基金,帮助它锁仓,甚至通过低卖高买的方法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向广告基金输送利益,严格得说不是输送,只是公司左手倒右手的会计游戏,由于广告基金规模相对较小,这样做比较容易。尽管这样做是违法的,但是,监管非常困难,不容易收集到犯罪证据。广告基金业绩可以远超指数涨幅,通过宣传可以产生轰动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者买入除广告基金外的公司产品。维持这只基金的花费,就是公司的广告成本,这与其它行业的公司没有区别,公司从流入的资金中抽取部分资金维持广告基金业绩。基金公司投资水平不高也能获得与投资股票相似的复利,只要被吸引的客户成指数增加,公司收取的管费和提成也会成指数增加,基金经理致富不需要水平高。此赚钱方法与庞氏骗局原理相同,它比维持庞氏骗局容易,因为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基金为用户保本,赔钱是正常的事情,不赔钱倒奇怪了,它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方法困难在于随着基金业绩不断增长,资产膨胀,儿子变成了老子,骗局最终将难以维持下去,由于衡量基金业绩普遍采用净值计算法,这种方法为解决困境提供了方便,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分红使广告基金资产不增加,保持基金的袖珍身材,甚至可以通过赎回使基金规模减小,分红的钱回流到母公司,在外部支持广告基金,净值计算法得妙处在,它可以减轻复利压力。一只基金的年复合收益率是100%,初始投入1万元第十年应该是1024万元,资金成指数递增,这就是复利的神奇。但是按净值计算法,如果一只基金年平均收益率是100%,初始投入1万元十年后可能只有11万元,甚至基金总体是亏损的,秘密就在分红上,分红资金不允许再投资。假设基金净值1元一年翻了一倍变成2元,分红1元,净值又变成了1元,第二年基金净值又翻一倍又变成了2元,再分红1元,以此类推十年,按净值计算法,基金的年收益率是100%,十年1万元只能变为11万元,而不是1024万元,如果调节分红比例,可能11万元都没有。由于增长率无法全面衡量基金的业绩,有人给出了累计净值的概念,在上面例子中初始值为1元的基金10年后累积净值是11元。假设一只基金净值是1元,一年翻了一倍,净值变成2元,如果分红1元,此时基金净值又变成1元,增长率100%,累计净值2元,假如第二年基金亏损20%,净值变成了0.8元,此时累计净值是1.8元,基金持有人是否还有1.8元?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此基金可以自由申购,持有人在分红后又将分红投入基金,在亏损20%之后,持有人实际上只有1.6元,如果加上申购费用连1.6元也没有,用累计净值衡量基金的业绩也是不准确的,每次分红后累计净值单向增长,基金就算亏成零,它也不可能变小。股票投资引人之处就是存在复利,不存在复利的收益率还有什么意义?广告基金一定会出现一个奇特现象,收益率不断增长,体形保持不变,或只发生微小变化,因为这是维持骗局所必须的。净值计算法计算的收益率只有在不分红或能够自由申购的基金才有意义,而这样的基金收率不可能高,基金经理很难成为股神。基金公司喜欢分红,因为可以多收费,即使分红允许再投入,由于申购费用存在,复利也会打折。

     可以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一个结论:分红是使基金收益率由指数关系变成线性关系的手段,它是制造高收率假象的有效方法。悖论:一、基金保持高收益率希望高分红,不应该将分红再投入基金,二、由于复利原因,收益率高就不该分红,分红应该再投入基金。按物理学中相对论的观点,运动物体的质量随着其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大,当物体运动速度加快,逐渐接近光速时,物体质量趋于向无穷大,也就是说物质的质量增大限制了它速度增大。复利的问题与此相似的,资产的膨胀限制了收益增长,多数私募基金的高收益只是会计游戏,财富实际上以线性增长的,甚至可能是下降的。只有财富以指数增长高收益率才有意义。

  造假的行为显然是不光彩的,在守法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也可能由于运气成为股神,人们只关注成功,并不关心这个人成功是由于运气还是能力,大家只关心结果,其实也很难分清楚成功是因为运气还是能力。当“优秀”基金被大众发现后,资金会不断涌入这只基金,使这位基金经理更加成功。实际上彼得•林奇成功与此类似,彼得•林奇1969年作为研究分析员加入美国波士顿富达共同基金公司(Fidelity mutual fund),当年他25岁。1974年升职为研究主任,并在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那时麦哲化基金拥有2200美元资产。林奇一直对麦哲伦基金进行管理,直到1990年5月31号,他决定让别人接管基金,那时麦哲伦基金只值1400万美元(本文作者注:请注意资产减小,与本文分析一致)。在1977年至1983年期间,麦哲伦基金在股市中的表现惊人,每年超过普尔500指数20%的投资回报率,投资者获知此消息后纷纷把资金投入该基金中(本文作者注:复利可以再投入)。不幸的是,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几年中,大量的新基金涌现,并且表现不俗,因此麦哲伦基金表现也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在1984年到1990年期间,此基金仅仅能赶上市场指数。1977年到1983年期间(本文作者注:只有6年时间),在林奇管理下基金的传奇表现使他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荣誉,并且延续到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世界伟大的投资大师,就是因为他那段时间的不俗表现(尽管在很少的资产基础上)。麦哲伦基金历史平均收益如今仍然很突出,基金经理们也靠此赚得了数十亿美元费用。但是,麦哲伦基金平均每美元投资实际上没有超过市场平均数。然而,这一事实也早已湮没在名人的崇拜中。⑴。以上数据来源于《投资的弥天大谎》,本文作者不能保证它正确,无论数据是否真实,它给出了基金经理成功的一种可能方式。

   中国的股神很少能经得起严格检验,能经得起检验的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中国股神多数没有历史,资料不全面,非常低调,这也是没办法,因为高调有危险。他们成功的故事令人疑惑,如果有人胆敢跳出来指控他“犯罪”,他的“夫人”能给出他当时不在场的证据,没有证据证明他们造假,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成功。既然有这么多收益率惊人的股神,为什么他的成功只是他本人的成功?这不是很奇怪吗?他成为英雄,买他们基金的投资者并没有成功,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他的主要收益并非来源于股票市场。可笑的是很多虔诚的股民竟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荒唐的投资经验。

   目前,比较有名的私募基金是上海泽熙投资管理公司,现在基金销售广告到处都是,在你看我的这篇博文时,边上就有可能跳出泽熙的广告:私募冠军泽熙强势来袭,带你飞向稳健高收益,100万起投。疯狂地吸钱。据说公司经理徐翔对股市很有天分,资金从3万炒到40亿。报表简洁清晰,期初资金3万,期未资金40亿,中间夹着传奇,没有采购与销售数据,可能是为了保密,你看人家美国对出口高科技都进行管制。以他管理的泽熙1期为例,从2010年3月5日到2015年8月14日(今天),开始看不出特别,后来越战越勇,收益率达3100.37%(累积净值32.0037),在公司网站上只能查到这个数据,这还不是他最好的业绩,泽熙3期收益率达3825.23%,5年多时间,年复合增长率大于88%,这个成绩是惊人的,世界上也不多见。更让人惊愕的是除成立不到一年的泽熙增煦定增二期外,泽熙1、2、3、4、5期净值几乎从不回落(图一),成单调上升曲钱,即使中国股市发生了暴跌,它们也一直向上,就算基金规模只有10亿,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以上成绩可以将彼得•林奇甩在身后,如果巴菲特知道他的业绩也只能望洋兴叹。令人困惑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徐翔的母亲郑素贞重仓持有的几只股票走势与指数基本一致,与其它股票一道暴跌,并没有成单调上升曲线。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信息不透明的业绩很优秀,无法隐藏的业绩平凡,他的成绩可信吗?  泽熙1期的数据很少,除以上数据外,在网上只能找到泽熙1期初始规模是10亿元,泽熙2期初始规模是4.992亿元,其它的初始规模也难找到,我们是否能从初始规模与增长率判断这只基金的业绩?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已经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这需要更多的数据。如果泽熙1期不分红,按3100.37%的增长率,现在泽熙1期应该是320多亿元,由于它不断分红,所以目前它可能不是320亿元。泽熙的高收益可能也是线性关系,并非指数关系。实际上前面分析很可能是建立在泽熙给得错误数据基础上的,因为如果按初始规模10亿,增长率3100.37%,累积(计)净值32.0037,那么泽熙1期目前只能是320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定有地方不对。从资料上看泽熙投资是家族企业,他的股东包括徐柏良、郑素贞、徐翔,徐柏良与郑素贞是徐翔的父母,他妻子应莹担任公司监事,也许是这个原因外人很难了解公司内部情况。在泽熙网站上,有六只基金产品泽熙1、2、3、4、5期与泽熙增煦定增二期,没有基金规模数据,我只在其它地方查到泽熙1、2期的初始规模,而其它基金就连初始规模都找不到。实际上泽熙的基金产品并非只有他们公布的6只,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保密是泽熙成功的原因?公开数据无法证明他的能力。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资产是公开的,那几乎就是他的全部资产,没有隐瞒,这是与其他它股神不同之处。巴菲特自己实现的投资收益也是他客户实现的收益,收益可以再投资,其实他的收益比别人高,因为他收取了一些管理费,并进行了再投资。他的收益率至少看上去是真实可信的,收益率是有复利的。巴菲特在2015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说:在过去50年中(即现有管理层接手公司开始),公司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由19美元增长至146,186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4%。一个聪明人敢将成绩单展示在全世界的投资者面前,应该是经得起检验的。这一业绩表面上看比起大家看到的那些股神低,并不惊人,这更显得真实,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平淡中创造的奇迹让人感觉更踏实。

   从统计上看基金经理与常人的投资水平并没有区别,基金经理对你最有诱惑力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实际上投资“知识”有时有害,无法带来高收益,“知识”与业绩相关性很小。有人确实买基金赚了钱,那是因为你随便买一只股票也可能赚钱,理解它要有些概率知识,有人吸烟没有得病,是否能证明吸烟无害?买基金就是向基金经理下注,赌他是股神,基金经理是股神的概率并不比中彩票高,你还要支付高额的管理费与业绩提成,你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从统计上看投资咨询和管理公司对你财富的伤害是致命的。如果你非要买基金,我建议你买管理费低的指数基金,例如:ETF基金,管理成本几乎为零。听起来奇怪,没有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反而比有投资理念的好,这个论调在武林界倒是流行:),它叫无招胜有招,我以为它是正确的,我尊崇被动投资,信奉思考对投资有害,永远满仓。在股市中连续七年平均年复合收益率大于20%是非常困难的,确实有人能做到,但这样的人非常稀少,如果有人说他做到了,更可能是因为计算方法有问题。只公布增长率与净值是无法判断投资者水平的,还应该同时公布基金规模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投资者的真实水平。衡量一个人的投资股票能力应该以他掌握的所有资产的增值为标准,而不是以他掌握的一只基金为标准,股神很少能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高收益率的谎言图一泽熙官网基金增长率截图 


⑴《投资的弥天大谎》[美]迈克尔·艾德西斯 著。牛小婧宋晶周小梅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P.158。

                                                         2015年8月14日


    在此文发出2个月之后:11月1日晚间,新华社从公安部获悉,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5年11月10日


    2017年1月23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对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操纵证券市场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同时并处罚金。

    法院认定,在2010年至2015年间,徐翔组织实施了13起证券交易操纵行为。这说明,在泽熙基金从成立之初就从事犯罪。  

   官方正式文件中并没有徐翔等人罚金数额,有媒体报导:资料显示,该案中,徐翔、王巍、竺勇的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93亿元,依法上缴国库。我无法保证编者给出的数据的正确,我以为93亿元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夸张了。假设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它证明本文分析是正确的,泽熙公司吹嘘的88%年复合收益率是不真实的,按此些收益率,泽熙一号单只基金收益就达310亿。徐翔在操纵股价是通过多个账户进行的,绝大数账户没有公开,总收益率应该是对所有账户进行计算。93亿并非徐翔一人所得,所谓股神经不起检验,即使采用非法的手段获取的收益率也不可能违背经济规律。

                                                                                                       2017年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