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目前注册制成为热点,我也凑凑闹热,谈谈看法,大量的文章认为注册制对投资所谓蓝筹股绩优股有利,应该远离绩差股,壳资源不值钱了,仔细看完后发现都是空谈,没有任何论据。在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是平等的,买卖它们都合法的,各种股票都会有人喜欢,这是证券市场的正常生态,认为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存在道义上的优势,是不对的,嘲笑持有垃圾股的人,在生活中也许是正直的,但对投资无益。任何股票都可能赚钱,歧视会造成不客观,拒绝机会,对投资不利,公司由坏转好或由好转坏是正常事件,好可能是坏的开始,坏可能是好的前奏。对我来说,最好的绩优股就是一只垃圾股,但反过来不成立,最差的垃圾股还是一只垃圾股。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网页上,这几个大字特别显眼。保护是指:爱护使其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是指有人或物阻挡伤害。我们会不自觉把证监会所说的保护与通常所说的保护混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在证券市场上受到伤害只可能是亏钱,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不是让你不亏钱,因为这没有人可以办到,它的的意思是,让你明明白白的亏钱。 通俗地说,一只垃圾股发行价100元,只要告诉大家的是真实情况,你买后亏钱,这叫自愿送钱,公司没有违法,每个人都有自愿上当的权利,在市场上买任何股票都不犯法。一只垃圾股被包装一只优质股,以100元发行,这就叫骗钱,这是违法的。
下面说说为什么会有注册制,这只是我按常识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什么叫注册制,标准的定义到处都有,你可以自己找,在这里,我用我的语言解释,我不喜欢抄。通俗地说这跟网上注册相似,你如果想得到一个新浪博客,可以在新浪网上填写一张它提供的表格,它可能是要求你给出姓名、邮箱、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一按回车就成了,就这么简单,由于这些并不太重要,有些网络审合并不严格,你填写虚假信息也可以注册。股票发行的注册制与它唯一的不同就是要对你填写信息要受到严格审格,填写虚假信息蒙混过关,是违法犯罪行为,你要对你所说的负责。
开始我们证券市场实行的是审批制,包括审核与批准,2000年后改革成准核准制,我加了个“准”字,表示不标准,审批制要求比注册制严格,上市名额有限,是稀缺资源,要求股票发行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有得不但要盈利还要求连年增长,对公司规模也有要求。你可能会认为审批制可以防止“垃圾股”上市,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什么还实行注册制?首先,注册制理论上说,对上市数量没有限制,降低了融资门槛,能够使信用低的企业得到融资,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降低储蓄及债券的风险,由于投资是自愿的,融资投资失败只能由企业及投资者自己承担,这与储蓄及债券是不同的。其次,用公司的过去推论公司的未来可能是错误的,这是要求监管者进行投资决策,实际上一个过去优质的公司,未来可能很差,大多公司是有生命周期的,也符合自然规律,它们都经历产生,成长,衰落,消亡的过程。我们的上市公司很多是上市前报表非常漂亮,三年连续大幅增长,一上市后就变的越来越差,二级市场不但没有享受公司的高成长,还为公司不断亏损买单。这是为什么呢?有二种可能,一种就是自然过程,成长完了就是衰落,高成长只是幻觉,确实有高成长的百年老店,但这样的的公司是稀有的,它本身就不正常,预先很难预测这样的公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公司为了上市造假,上市前给出的报表是假的,造假是犯法的,但不造假能上市吗?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的过去的制度是不是逼迫上市公司造假?不造假就没有公司可以上市,严刑酷法可以让人驯服,也可能逼人犯罪,道理是一样的,在中国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如果你对毕业英语考试有过高的要求,只能是逼着同学们考试作弊,北京大学的学生都很优秀,如果要求他们必须在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只能是逼迫他们抄袭。审批制实践证明并不成功,这是让证监会代替投资者进行第一轮选股,造成上市的都是青春不再的老头老太,它们确实年轻过,有些曾经很优秀,是帅哥靓妹,丑小鸭也就是年轻人被挡在门外。注册制对业绩要求放宽,绩差股上市成为可能,在它们高成长进入中年过程中,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享它们的成长,它们诚信无原罪,注册时就是一只丑小鸭。认为注册制会减少垃圾股的炒作,壳资源无价值了,只是一厢情愿。注册制并非指公司可以随便上市,希望上市的公司很多,能上市的公司有限,对一个不能上市的公司,某些壳资源是有价值的。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说过,证监会作为监管部门,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监管执法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册制与它一致,这是现在证券市场改革的方向,实际上也是被迫的,证监会是监管者不是投资者,注册制是把判断公司好坏的责任甩给投资者,吃力不讨好的事,不如不做,风险由企业及自愿上当的投资者自担,证监会专心从事相对容易的工作,核对信息可比投资决策轻松,不决策也不会有责任,错了你也怪不了他。裁判比踢球的容易,只管找茬,不管指数。大股东维持股价是有内在动力的,造假可能得到好处,他们的行为付合我在前面博文中总结的证券市场信息定律:谎言与误导之间,上市公司选择误导,真相与沉默之间,上市公司会选择沉默,不得不说时,上市公司选择少说。误导比谎言难抓到证据,沉黙不是说谎,信息披露很多是被迫进行,是被动的,在对自己不利时,上市公司没有动力公布真相,在不得不说时,会在守法的情况下尽量少说,对自己有利时,它才会马上公布,人们倾向于选择低成本犯罪。很少人会傻到明目张胆的造假,仔细分辩消息真假,是投资的基本功,未来股市更是这样,在严厉的监管下,公司引导投资者上当的方法只能用可能、也许、预计等等暗示投资者。光大证券在816事件当天,发布了的二个公告,就是很好的说明,前一个含蓄,后一个拖延,与监管者周旋。注册制是证监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博弈,从经济学角度看,证监会的作用是增加造假的成本。
2013年11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