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沃伦·巴菲特,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晚年也是对此持否定态度。我从赌局开始说,是这样,很多人也听过,巴菲特在2008年与管理35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普罗蒂杰公司立下一个“十年之赌”。赌约内容是,扣除所有费用和交易成本,从2008年初至2017年底,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净收益,将超过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组合。赌资约一百万,胜方可以把这一百万美元捐赠给自己选择的慈善事业。巴菲特说私募基金收费太高,这确实也是一个原因,但我想这不足以让他打这个赌,说不定这些基金经理是价值投资高手呢?据说巴菲特平时连10美元的赌都不愿意打,这次可是一百万,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胆量?敢这样对赌?我理解他至少是基于二点,第一就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这个理论主要由几个人完成,享利·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如果已知股票的预期收益,标准差与相关性,可产生一个最优的投资组合。这理论是不错,但它无法使用,因为股票预期收益,标准差与相关性根本无法得到。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与威廉·夏普(William
F·Sharpe)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假设存在一个大家都遵守最优组合,它是什么?它就是综合指数,这也是指数基金存在的理论基础,也叫被动投资,我猜这是巴菲特打赌的第一重保险,为了保险,他选择了五只基金,而不是一只,这显示了他的谨慎小心。在有人问他想法时,他说胜负早已定了,我不随便打赌,理论上讲他几乎不会输。第二点,也是我要说的重要一点,市场有效假说,这一理论非常著名,它有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强式势有效,其中,弱式有效否定了技术分析,认为技术分析毫无价值,图表无法预测未来,半强式有效否定了基本分析,认为价值投资完全无用,而强式有效更绝,它否定了内幕消息及庄家的作用,如果市场是强式有效的,投资者应该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跟踪市场指数进行投资,从这来看巴菲特倾向于市场有效,这显然与价值投资不相容。
下面引用《漫步华尔街》中的一段,强化一下前面的结论:即使传奇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公认的基本面证券分析之父也颇不情愿地得出结论,人们再也不能依靠基本分析来获得出色的投资回报了。就在他1976年去世前不久,有人接受《金融分析师杂志》的采访时引用他的原话;“我现在已经不再倡导为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运用精细复杂的基本面分析技术了。以前,比如40年前我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的时候,进行细致的基础分析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时过境迁,情况已今非昔比了......(现在)我怀疑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分析基本面信息能够选出足够好的股票,从而使做出的努力值得付出.....我现在支持‘有效市场’这一派的看法。”另外,彼得·林奇从麦哲伦基金退休后就承认说,大多数投资者若投资于指数基金而非积极管理型基金,其财务境遇会更好;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也赞同这一看法。
巴菲特显然是一个成功投资者,也很了解价值投资,但成功的投资方法无法描述,无法复制,当然也是无法向别人学到,不是你不聪明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可描述的成功能投资方法,会自我毁灭,这也是市场有效的原因。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你自已体会,你很难向孩子描述烫的感觉,他必须被烫一次,你也无法说出酸甜苦辣的味道,他必须偿一次,如是偿试过后他能记住,祝贺你,你有个可能成功的好孩子。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在股市中这非常难,我经验是,大部分人记不住自己所受的苦难,不断重复着失败。
我的忠告是一句俗语:宁肯相信世上真有鬼,也别信人的一张嘴,也是一个常识,看一个人是不是爱你,不要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中国女子长跑队,曾经震惊世界,马俊仁教练那浑厚的声音家喻户晓:“我们常喝中华‘瘪’(鳖)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