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台子戏

(2008-07-03 08:47:26)
标签:

干姨

野台子戏

二人转

柱子

赵本山

杂谈

 

野台子戏

 

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的农村,物质条件比较差,精神生活更是苍白,每年除不定期地放几场电影外,最大的享受就是夏季农闲时,由大队请来戏班子,唱四五天的二人转,俗称“唱大戏”,即儿歌里“姥姥门口唱大戏”是也。这可是全屯子的大事,太阳还没下山,各家就派孩子去占座儿,开场锣鼓一响,一家顶多剩一个看家的,多数是年龄大、不愿意动弹的老人。其实,大家都很穷,家里没啥可偷的,看与不看一个样,但多数还是留人看家,这是正经过日子人家的规矩。

“唱大戏”一般要四到五天,每晚演出四五个节目。按惯例,前几场是对戏儿,如《大西厢》、《楼台会》(即梁祝哀史)、《寒江关》等,由相对固定的男女组合,行内称之为一副架儿,按水平和受欢迎程度,依次出场演出。最后一场是拉场戏,如《梁赛金擀面》、《马前泼水》、《回杯记》等,演员至少在三人以上,主角儿是固定的,其他配角按各自情况赶角儿。负责伴奏的有两伙人。负责托腔的,主要是喇叭儿和大弦儿,喇叭匠和拉大弦儿的要从开场吹拉到结束,一点不比演唱的轻松,演员抓哏时还经常拿他俩开涮。负责节奏的,主要是板儿和锣鼓,由不上场的演员轮流负责,这就减少了戏班人数,每人能多分一点钱。

戏班子通常由八到十人组成。演员不固定,喇叭儿匠和拉大弦的相当稳定,有两副架儿充当骨干,再临时约些其他演员,即可承担演出任务。演出场所不固定,夏季是黄金档儿,这个村儿还没演完,就得赶紧联系下一个演出的地方。所以,许多人把这样的戏班称为野班子,把他们演出的节目称为野台子戏。所谓“野”,有三分是指风格比较粗野,说口常在脏与不脏之间,形体动作有时近于猥亵,还有三分是指演出缺乏规矩,没有固定路数,现场发挥比较多,倒有四分是指戏班内部男女关系比较乱。如果夫妻都在一个戏班,寓男女于饮食,当然两全其美,可总有夫在此而妻在彼的状况,解决饮食就满足不了男女,时间一长红杏难免出墙。当时农村住宿条件非常有限,演员有时要挤在一铺坑上睡觉,彼此耳鬓厮磨,谁也保证不了自己是柳下惠。

我们村有户几辈子吹喇叭的人家,大儿子叫柱子,当时二十出头,长得很帅,喇叭儿吹得也好,在家没啥事干,搭母亲干妹妹的班,当了喇叭儿匠。不料,出去不久,四十多的干姨和二十多的干外甥发生了超过道德底限的关系,结果干姨夫发现打上门来,弄得不亦乐乎。事情僵持近一年,干姨抛夫弃子,非要和干外甥在一起,柱子顶住家里的巨大压力,硬是和她结了婚。村里人听了都感觉不可思议,想象不出柱子这个老婆,改口向以前的干姐叫妈,会是多么滑稽而难堪的场面。两人一起过了十年,干姨到了更年期,柱子刚过三十,两人之间越来越不和谐,只得好和好散,柱子又娶了一个大姑娘,干姨被接纳回到前夫家中,结局总算不太凄惨。

当然野班子中也有真情的存在。记得有一次,一对夫妻搭架儿唱《阴魂阵》,女演员唱到刘金家报四门的时候,眼泪哗哗地流,大家都感觉表演太过火,即所谓的戏过了。从表演上讲,演员要进得去,这样才能感动别人,又出得来,这样才能演绎剧情。后来我们听说,那个男演员得了绝症,当晚妻子唱哭腔时,联想男人的不幸和自己的命苦,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听了这个消息,我是比较感动,戏班中还有这么重感情的人,总算给野班子挣回了一丝颜面,并非都是性情凉薄之辈。

七十年代的野台子戏讲究卖力气,一出戏连说带唱,起码一个小时,没有真本事拿不下来。八十年代可以说是二人转的黄金时期,吉林的韩子平、秦广平、郑秀云等一拨人,对传统二人转进行了改革,唱词变雅了,唱腔更美了,听着真是一种享受。他们曾经到老家的县城去演出,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和现在的影星或歌星一样风光,我父母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磁带。八十年代末期,《摔三弦》摔出一个赵本山,接着推出的《麻将豆腐》、《跳神儿》、《1+1=?》风靡东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龙门一跃进入中央电视台,直到形成老百姓看赵本山过年的风景。老实说,当年的赵本山说唱演俱佳,比他那些徒弟强多了,看看刘老根大舞台那些演出,演员上场一个小时,东拉西扯二十分钟,学这学那二十分钟,真正唱二人转顶多二十分钟,真是让人不知说啥好。至于出国演出模仿残疾人,遭到海外华人的批评,二柱子上电视台表演过火,被当众轰下场,都可说是膨胀过分,没有自知之明的应得之报。老百姓都明白,“狗肉上不了大餐”,赵本山再不高兴也没办法。

小时候弟弟不爱学习,父母经常吓唬他,“将来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就送你去唱二人转”。别说,弟弟要学的话真有方便条件,有个不知怎么论来的舅舅,是当地出名的二人转艺人,论辈份比韩子平他们还高,肚里非常有货。也许是这吓唬起了作用,也许是弟弟知耻而后勇,中学毕业他以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师,接着又保送大学,终于没去唱二人转。有时我还在想,他真吃二人转这碗饭,也不见得是坏事,万一将来出息了,也可以自己出钱,自导自演个什么老根,兴许还让我演个药箱子之类的角色,也跟着在电视上混个脸熟。等而下之,可以办个职业艺术学校什么的,自己不识多少字也没关系,那就只当校长,有钱什么专家还雇不来。只是,我得告诉弟弟,收徒弟时千万不要跪拜,鞠个躬意思一下就行了,别整得象黑社会似的,万一公安扫黑扫错地方,可能就进去了,那多不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人艳春
后一篇:地震后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