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端想起李元昊

(2010-08-13 06:45:23)
标签:

杂谈

    (1)

    李元昊是谁?

    他是宋代人,但不是宋朝人。北宋。

    请看一组关于他的资料:李元昊(1003~1048),号嵬理,名曩霄,西夏开国皇帝,其父乃西夏王李德明,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怎么忽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呢?

    说来话长。在拙著《孤鹜已远》中,有一篇《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讲的是北宋两大名臣欧阳修与范仲淹的故事。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大家。范仲淹之慷慨悲郁,欧阳修之刚正不阿,自是有口皆碑,他们参与并主导的“庆历新政”,吹响了北宋王朝第一次改革的号角。尽管在保守势力的强力阻击之下,改革只持续了一年,便偃旗息鼓了,但对有宋一代、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运动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庆历新政”发生在庆历三年(1043年)。在此之前,欧阳修与范仲淹身在朝堂,因为正直敢言,饱受摧折,几度漂泊江湖。欧阳修身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范仲淹任西北军副统帅。

    正是在西北军副统帅任上,范仲淹与大夏国皇帝李元昊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军事较量。

 

    (2)

    关于范仲淹与元昊的较量,且看拙著之叙说——

 

    这年冬天,西北边境风云突变。原来居住在甘肃的甘州和凉州(今张掖、武威)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世代臣属于宋朝,到了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一跃而起,宣布建立西夏国,国号大夏,34岁的元昊登上帝位。据史书记载,元昊智勇双全,精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20 岁便领军作战,机智勇敢。此后不久,他调集十万军马,深入宋境,侵袭延州(今陕西延安市)等地。面对惊天遽变,朝廷惊慌失措,主战派与主守派吵成一团,莫衷一是。手足无措的宋仁宗忽然想起了漂泊江湖的范仲淹,立刻宣之入朝,恢复天章阁待制之职,令他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即副统帅,与统帅夏竦、副统帅韩琦一起,全面统筹西北边防大事。

  

    那时候,宋朝军队腐败透顶,战斗力极差,大夏军队兵强马壮,宋军根本不是对手。范仲淹到任,力主坚壁清野,修固边城,以不动制动,迫使西夏退兵。他的主张被斥为怯懦惧敌。另一个副统帅韩琦主张坚决进攻——

 

    这边厢范仲淹稳如磐石,那边厢韩琦却急了,他铁青了脸,暴躁地命令副将任福克日进攻,任福一声呐喊,部下将士列队前进,招募来的1800名壮士带头冲锋,兵锋直逼六盘山敌军阵地。然而,草率出击,祸患无穷,在六盘山南麓的好水川,宋军陷入了西夏军队的包围圈。好水川在今宁夏隆德县城北十五里,两边山谷环抱,只有一径可通,正是兵家设伏之处。当西夏兵卒蚂蝗一样汹涌杀来时,惊慌失措的宋军四散奔逃。此役,宋军死伤万余人,任福以下诸将皆战死,为保卫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而,志士的鲜血,并没有惊醒主帅夏竦的“战场骚动症”,他孤注一掷,命令驻渭州(今甘肃平凉市)的宋军进行破釜沉舟式的全面进攻,岂料又中了元昊的圈套,被西夏军围困在定川砦(今宁夏固原市西北),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3)

    这个残局,当然需要范仲淹最后来收拾。

    宋军的惨败,印证了范仲淹决策的正确。此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在范仲淹的主导之下,宋军固守待变,大夏军队不战自乱。此后,范仲淹被宋仁宗提拔重用,调回朝堂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志士仁人一起主持了“庆历新政”。

    在对这一段历史的回眸中,忽然发现,在自己的笔下,李元昊不过是个符号而已。这恐怕是个缺失。因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一个34岁的青年,若没有非常智慧,怎么可以称霸大西北,与堂堂的大宋王朝对垒呢?

    于是,开始关注这个青年人。

    史书记载,少年时代的元昊,身穿白色长衫,头戴黑冠,身佩弓矢,每出行,自乘骏马,左右簇拥,煞是耀武扬威。他幼读诗书,对兵书手不释卷,勤学多思,见解独到。宋朝边将曹玮见其图画状貌,不由惊叹:“真英勇也!”元昊成人后,对于先辈称臣于宋,十分不满。父亲李德明对他说:“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帛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反驳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宗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吾祖”。“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元昊自以为祖宗为鲜卑拓拔,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戴耳环,以示区别。同时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服从者,一律处死。一时间,党项民众争相秃发。1034年,元昊改年号为广运,同年五月,又升首都兴州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兴庆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长安、宋都东京。元昊不仅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他不惜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屡屡以谋略胜出。每战或诱降,或诈降,或行间,或偷袭,或设伏,可谓百变统帅也。

     历史地看,元昊之所以能够建国称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西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物质基础的。那时候,元昊致力于加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吸收中原先进的经济体制,改变西夏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使西夏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时间里完成了向封建制的转化。当然,西夏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西夏国的中心地带,处于黄河上游两岸富庶的银川平原,“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是历史上对这个地区的概括。

    元昊建国后,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了三国角逐的形势。他的对外政策,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即不是一味的联辽抗宋,又不是一味的与宋、辽和平相处,而是根据实际利益,随机应变,根据两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就是联合强者,围猎弱者,从中渔利而已。这是十分灵活的外交政策。他继位之初,与辽联姻,受辽封号,一旦两国因党项叛附问题发生纠纷,并引起战争,他在给对方以重创之后,立即以胜求和,恢复两国友好。为了对付宋朝,他与辽国结盟,有恃无恐,悍然发动侵宋战争。当他看到辽国以出卖夏国利益从中渔利之后,便立即决定同宋媾和,不惜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向宋做出了让步。这一步,不仅使元昊摆脱了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的困境,而且避免了可能遭到宋、辽夹击,两面受敌的危险。对宋妥协,两国议和,还可以从宋得到可观的经济实惠,可谓一举三得也。

     遗憾的是,元昊和历史上的许多统治者一样,前期英明,后期昏庸,他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致使朝纲崩摧。儿子宁令哥的妃子貌美,元昊垂涎三尺,夺为己有,并立为“新皇后”。如此寡廉鲜耻,肯定万夫所指。宁令哥难以忍受夺妻之恨,持戈进宫行刺。元昊被削去鼻子,受了惊吓,暴躁焦虑,鼻创发作,于1048年正月初二死去。夏国的开国皇帝,党项族的一代英主,就这样呜呼哀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