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纪实
(2015-08-23 20:15:55)
标签:
育儿 |
分类: 境由心生 |
她内在有深深的恐惧,我能感受的到,虽然她只有15岁,可是她显得很“成熟”,有着和她年龄不相称的内敛,或者说她在用沉稳掩盖她的局促不安。
我们的三小时谈话中,她几乎没有看我的眼睛,她在微笑,眼神漂浮,思考,和我对话,掩盖情绪。
我知道她非常聪明,但我也知道她非常需要我的帮助。
于是我问她,你觉得现在状态怎样?她说打个六分吧!
——为什么呢?
——因为我不够好啊!
——你哪里不够好呢?
——我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啊!
——你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
——这没有什么不对啊,和别人比,我才知道我有哪些不好啊!
信念一:我通过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努力改变之。
——你爱爸爸妈妈吗?
——爱啊!他们对我很好
——那你会表达出来吗?
——不会,我很少表达,我说不出口。
——为何呢?
——因为他们不需要我感恩啊!妈妈说我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考上大学,别的不需要啊。
信念二:我不需要表达对父母的爱,我不需要感恩他们,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最好的回报。
——你喜欢上学吗?
——无所谓啊!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呢?
——不去上学做什么呀?我以后怎么生活啊?
——你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
——觉得挺无聊的。但既然不上学就不行,我也只好去了。
信念三:我不喜欢上学,但为了今后不得不去,我只好忍耐自己去上学。
我们沟通了短短的一个小时中,就看到了这样的信念堆积在孩子的头脑中,这些信念都是哪来的呢?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影响她的呢?
信念一导致的结果:和同学比我有很多缺点,所以沮丧和自卑,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
信念二导致的结果:对妈妈很冷漠,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是妈妈的事。
信念三导致的结果:时常想逃离学校,所以觉得压力大、不快乐就不想上学。
事后和父母做了沟通,得知这些信念都是平时妈妈无意或有意说给孩子听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妈妈也比较重视别人的评价,所以也会不自觉的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这是第一次疗愈,进程十分艰难。我遇到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抗拒,对立,不配合,还好后半程我们的沟通不错,我们能看到这些信念牢牢地扎根于她的头脑里,并且毫不费力地指导着她的行为。
两周之后的预约咨询是怎样的情景,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