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如是林君
如是林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63
  • 关注人气:1,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规》的父母读本(11)

(2014-06-30 19:53:31)
标签:

情感

分类: 读经教育
(接上期)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假如长辈或领导站在一旁和我们说话,做晚辈和下属的就不可以大大咧咧地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适当放低一些,但如果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不要懒懒散散,慢慢吞吞。向长辈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有礼貌,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恭敬有礼。

我经常听到孩子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很内向,见了人连喊一声你好都不肯。这个问题该怎么破?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一味要求他这样做,并且上升到礼貌的高度,他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内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可以试着这样灌输他,我的孩子特别爱喊人,特别懂礼貌,也很热情。当我们这样在别人面前描述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会得到这个能量的传递,慢慢的就会变得很爱打招呼了。

在家里来人之后,孩子要学会洒扫应对,这在古代是必修的功课,但现在我们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待人接物很少会关照,于是成了一个欠缺。

其实待人接物是非常重要的礼节,家长可以教孩子,有客人来访我们该如何接待,平常在家里可以做一些类似的小游戏演练一下,如何看着长辈的眼睛回答问题也很重要。我在课程当中会经常请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孩子很大方,会看着我的眼睛,有的孩子则很羞涩,眼睛完全是游离状态。这种现象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但切忌打骂责怪。

妈妈一般都是比较温柔的,所以可以经常和孩子练习对视,然后是爸爸,然后可以是家庭的其它成员,慢慢的扩展到周围熟悉的人,最后是陌生人。

眼睛会传递内心的声音,假如孩子不愿或不敢用眼睛正视大人,说明他内在会胆小,比较缺乏勇气,家长不要只责备他: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为什么阿姨问话不看着阿姨?而是要反省自己,想一想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了哪些缺失,让孩子失去了那份面对大人眼睛的勇气。

如果孩子长大了也没有关系,性格虽然不容易改,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改变,唯一注意的是,如何不要被表象迷惑,从内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改变孩子的外在表现。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