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如是林君
如是林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19
  • 关注人气:1,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强大脑引发的中外教育思考

(2014-03-15 00:42:34)
标签:

教育

分类: 境由心生
今晚的《最强大脑》是中国和意大利的两国对决,其中最富于戏剧性的莫过于两国小选手的一场pk赛了,中国选手李云龙,12岁半,意大利选手安德烈即将到13岁,两个同龄天才孩子的最强脑力对决,让观众都非常紧张,到底鹿死谁手?

他们记忆的顺序不同,一个从左向右记忆,一个从右向左记忆,然后根据真人的排列,摆放出相应的木偶。

李云龙先完成记忆,安德烈稍后一些完成。然后两个人摆放结束,科学助理从安德烈开始验证正确率,随着安德烈的口述,李云龙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最后他从痛苦不堪,到沮丧不已,到流泪,最后终于瘫倒在自己的座位上。

安德烈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全程观众也从李云龙的表情中读懂了结局,李云龙抽泣着说:我错了!我记对了,我摆错了!

其实我知道他那个时刻的内心说的不是这三个字,而应该是:我输了!我完了!

主持人安慰,嘉宾安慰,都无果,爸爸上场鼓励,也无果,最后爸爸试图把他抱下自己的座位,他完全站不起来,只是失声痛哭。身边的小对手,也悄然落泪,在场的意大利队员和一些观众,还有参加节目的演员,都忍不住流泪。

似乎没有人能忍心看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如此崩溃的表情。

失败和崩溃是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失败,我们可以为失败而痛哭和自责,但我们要学会却不要因为失败而崩溃。

记得开始比赛前,主持人问过两个孩子各自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意大利的安德烈一周有两天时间休息,平时下午还可以踢心爱的足球,同样是天才少年的中国的李云龙,却没有一天可以休息的时间,估计周六周日也让各种补习班填满了。

这种现象特殊吗?整个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从小就开始各种补习班,我们越来越远离童趣,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离生命的乐趣,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也许就因为他是天才,更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以便更加脱颖而出。

最后奇迹发生了,嘉宾提议让李云龙用纸写一遍刚才记忆的结果,李云龙选择了口述,没有想到他口述的结果居然是正确的,原来他和安德烈记忆的顺序不同,过于紧张的他听了安德烈的口述以为自己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这场较量他是赢家!

场上顿时变成一片欢声笑语,为中国小将鼓掌喝彩。

人们在欢欣鼓舞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安德烈刚才的泪水呢?主持人问他为何要流泪,他只是说:我刚才为他感到难过。

我没有也不能想象,如果换成是李云龙,目睹了安德烈的失败,自己的胜利,会不会为对方掉下心疼的泪水?还是心里很高兴的庆祝自己的胜利,礼貌性的安慰一下对方?

把成败得失看得太重,忽视了竞争真正的意义,这就是我们给自己孩子的正确教育吗?

我认为,所谓竞争的本质应该是通过竞争了解什么是失败,如何正确的对待失败,挑战自我,而不是只想打败对手争得第一。

竞争,本质上是和自我的一种对抗,对抗自我的极限,对抗自我的骄纵,对抗自我的软弱,对抗自我的胆怯,对抗自我的意志力。

竞争,从来都不是也不应是只以打败对手,夺得第一为最终目的。

我们通过竞技体现和学到的,不应是永夺第一的精神,而是发现人类在失败的过程中如何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懂得爱的精神。

这场《最强大脑》中pk,让我看到了中国和意大利教育的侧重点,太紧张太急于求胜的是中国孩子,稳扎稳打,心怀恻隐之心,为对手哭泣的是意大利孩子。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其实赢家是安德烈。

要知道,即使打败了安德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又能如何?除了展现自己的大脑超强之外,我们的情商和抗挫商又体现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启发一个人的智商,夺得最强大脑,还是让一个孩子的心智能够平衡健康的成长?

最后李永波教练的点评很到位,他说希望李爸爸多给孩子一些休息玩耍的时间,否则虽然李云龙在速度上赢了安德烈一分钟,取得了胜利,但却失去了整个童年,这其实是不值得的。(大意)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太过于强调结果了,其实过程永远比结果来的重要。

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来说,李云龙已经尽力做到了他的最好,他一心一意想赢得比赛,全力以赴,而且他的实力不弱甚至完全配得上最强大脑的称号,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输了之后还微笑着有风度的离开座位,他的失声痛哭其实正是孩子的真情流露,是最真实的表现,我们不需要责怪他,埋怨他,我们只需要告诉他其实你无论是赢是输,你都是很棒的,我们只需要教给孩子接受失败,同时我们也接受失败。

我认为,父母该补的课,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找回属于童年的快乐,还有对待人生中失败的态度。

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接受自己的失败,显得更为重要。

可是,中国的教育恰恰是在挑剔中和责怪中成长,从小到大,我们就被教育要变得更好,更优秀,我们作为父母很难接受孩子的缺点,错误,总是觉得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就等于放纵他。其实接纳和容忍是两个概念,因为我们从小对自己的不接纳,造成了我们为人父母后也会用一种不接纳的观点面对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其实缺点也好,错误也好,失败也好,都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为的拒绝接受,就会导致最终的崩溃。

竞技比赛本来就是玩儿的心态,我们只要玩儿的认真,玩儿得洒脱,玩儿得勇敢,就能轻松自在,就能不断的超越自我,做家长的,做老师的,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让孩子过于紧张,不要给他灌输太多的大道理,要让他知道,人生当中不仅仅有一次比赛,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永远抱着轻松快乐的心态,超越自己!竞争,永远和他人无关。

希望我们的现代教育能够从外向内深入,不要仅仅关注孩子外在的成绩排名,更重要的是关注他的内心世界,让他和真正的生命合二为一,让他成为一个完整而不是完美的人,这是这场中外小选手pk给我留下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种瓜得瓜
后一篇:快和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