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人生就好似一部電影,每個鏡頭都蘊含著自己的意義,而不到電影結束的那一刻,你永遠無法透徹的了解電影完整的故事。By
Frankl
追尋生命的意義
是我計劃中看的第一本書,一本廣受推崇的心裡讀物。作者Frankl是一位經歷納粹集中營的醫生,在集中營裏,Frankl目睹一個個受到非人摧殘的同胞們面對絕境時不同的表現,繼而發明了logotherapy(意義療法)。整本書先描述了集中營中的現象,繼而介紹了什麼是意義療法,以及作者自己對於人生意義的感悟。
在讀第一部分,對於集中營的描述時,我非常驚訝作者既沒有過多的描述集中營中殘忍、滅絕人性的行為,也沒有花費筆墨痛罵納粹軍官以及獄長,而是以一種平靜,緩慢的語調敘述,敘述中更多的是對每個受害人的心裡剖析,對每天日程中自己心得感悟的解讀。字裡行間,我感受不到作者對他受的苦難,抓他的人,他被關的地方產生的恨意。也許這種恨意一開始是有的,但作者已經成功的把他轉換、化解掉了。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愛永遠是值得歌頌的,哪怕是姦情;恨永遠是被唾棄的,哪怕是國仇。但當我們被丟進
人間地獄,就像千千萬萬的猶太人一樣,沒有希望,沒有食物,沒有尊重,身邊的一切都是骯髒的,用來詆毀、傷害我們的。在這無邊的苦難的中,我們該用什麼,替代對這環境的恨呢?要記住,無論環境怎樣,無論我們的肢體是怎樣被迫害的,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思想永遠是自由的。杖唬斏眢w與周圍環境都是另人厭惡時,大多數人也從心裡變得冷漠,變得自私,變得絕望,這就磨滅了他們對生活的渴望,使他們自殺。正如
書中
所描述的,當有些人,在有一天早上,突然不起來做活了,無論鞭子怎麼抽他,隊長怎麼威脅他,罵他,他就那樣躺著,一動不動,就是不起來,這時大家就知道,這個人完了,在今後的48小時中,他將慢慢的死去。這就是絕望的人生,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救得了我們,除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面對問題,敞開自己的心,我們便成功的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苦難,這時,無論多麼嚴峻的形式也都將無法擊垮我們了。
杖唬跇O端惡劣,極端痛苦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放下,對生命充滿希望,這便需要人們尋找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就像俄國哲學家所說:If
people find a WHY to live, the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這個WHY難找嗎?很難,也易。
這個WHY可以是一件非你做不可的,對你極重要的事情,譬如你遠方等待你的親人,你房間未完成的書稿,等等。這個WHY也可以是你為你的現狀,你的苦難找到的理由,當我們在受苦時,我們為何要受苦?苦難,就和快樂一樣,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快樂使我們開懷,苦難使我們成長,這就是人生的規則,是上帝定的條律。如果你曾經歷過快樂,那你就必承受的住苦難。當這個苦難是你無法避免的,例如集中營中的受害者,經歷喪親之痛的人們。無論你多難受,多悲傷,你都有必要生活在其中,因為這是你人生中該經歷的一段過程。換句話說,在這段過程裡,想明白你受苦的原因,無論是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也許是替愛的人忍受,也許是全當提高自己的必經之路。接著,努力的受苦,全全的接受他,就像當初享受快樂一般。如果做到這點,你會發現,即使環境仍是一樣的惡劣,你的心卻悄悄的轉變了。
放棄,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生命的褻瀆。如果有人問我 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就如同問一位國際棋手 世界上走哪步棋最好
一樣可笑。我們生命的意義每分鐘,每小時,每天都在變,我們的意義便是全然的做好每一件事,把每一次經歷,都當做對人生的一次提升,到生命結束的那天,回望全程,便會發現這些讓人無法忍受、卻被我們一次次跨越的苦難,使人生充滿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