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7月12日

(2013-07-12 08:02:19)
分类: 境由心生
有的家长,非常迷信各种教育类书籍,殊不知教育的真谛就是“真爱”,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人的内在都不同,家长和孩子都不同,千篇一律的模仿未必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把自己教育好,但即使是圣人和开悟者的孩子,我们也要看到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和缺点,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不会教育,还是孩子冥顽不灵?其实都不是,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他还是那个他。每个人都有先天的模式,称为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是活泼型的,有的孩子是稳重型的,有的孩子内向些,有的孩子外向些,这就如同有的孩子长得高,有的孩子长得矮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其实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出现问题的是家长看待他的方式。

有的家长忧心忡忡的问我:如何让我的孩子吃饭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快?写字一样快?

昨天还收到一位家长的纸条,说看到另外的一个初中毕业生年纪虽然小,却很稳重,她很羡慕也很着急,问我,如何让她的儿子也象他一样?

每个人都不同,假如我们非要硬性规定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个生命,那是我们把生命看死了,是我们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我们的局限性。

正如两片树叶永远不可能相同一样,他也永远不会象别人一样,我们的孩子永远是带着自己特定的印记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你的面前,成为你的孩子。

拒绝他此刻的生命呈现,就是拒绝了他的当下。

要看到他当下生命的多姿多彩,多变幻。

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的不同,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的真理。在一年级孩子的眼睛里,1+1=2,就是绝对的真理,但在数学博士的眼睛里,却是未必。

作为家长,需要做到的是,不要用普遍的社会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个性,并且扬长避短,努力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短处,激发他生命中的最精彩的那个部分,切忌削弱他的自信,无视他的长处,夸大他的短处。

有的教育专家说:不能打孩子。可是就有的家庭,孩子被打了一顿之后,变得非常好;还有的教育专家说:不能对孩子大喊大叫。可是有的家庭里,大喊大叫是常态,孩子欣然接受。

水无常态,圣人无常规,只有一个原则需掌握,那就是用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