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谨慎对待表扬
(2013-05-20 08:19: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经教育 |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发现一个现象,家长非常在乎老师对于孩子的赞同和肯定,这实在是无可厚非,在我女儿小时候,我恨不得老师的眼睛总是盯着她,恨不得老师每天都给她发一个小红花。
可是后来我很快发现了我的错误。
女儿平日里表现平平,说实话不太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是教育孩子无所谓,“没心没肝”,还是和老师套套近乎,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经常表扬孩子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
我一开始的行为是后者,我记得当时还给老师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希望班主任能够关注和表扬一下女儿,可惜后来发现老师并没有理睬。
既然指望不上老师,我只好扭转自己的思维定势,从外转向内。我开始教育女儿变得“宠辱不惊”,不因老师的赞扬而兴奋不已,也不因没有得到老师的赞扬而沮丧不已。
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很好,女儿变得很沉稳,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再因为受不到老师和别人的重视而渴望崭露头角,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女儿变得十分淡定。
在我成为经典情商班的老师之后,我遇见过不少特别要好的孩子,他们都很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们不能忍受失败和被批评,他们非常自觉,努力,用功,充满激情却很脆弱,而且,他们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老师的表扬。
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小朋友读熟了课文,兴奋地背诵给我听,我没有回报她想要的热烈表扬,也没有及时给她一个小红花作为奖励,她委屈的哭了。
后来我和她的父亲做了沟通,她的爸爸说这个孩子特别要好,特别用功,孩子一直希望因为这些努力和付出得到老师的赞美。
我深深理解他,不过我还是告诉了这位爸爸我的看法,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要好,追求完美的心理。不要让孩子以为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假如老师没有及时的回馈孩子,就变得很委屈,不愿意学习了,这样一来,学习的目的和热情都建立在老师的良好态度上,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揣测一个孩子将来都会遇到怎样的老师,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每个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注意到孩子高举的手,他们是不是特别的愿意毫不吝啬的表扬我们的孩子,这些作为家长都不可能控制。
同样的,这个问题我在今天的班上也发现了,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课,但我发现假如没有得到小红花,他们就变得很沮丧,甚至哭鼻子,假如他们抢着回答问题没有被请到,他们就很难过,假如他们回答的问题没有得到老师的赞同,他们甚至会红了眼圈,还有,假如他们遇到需要作出“努力”的事情,他们也许会害怕失败或者被别人笑话而干脆拒绝参加比赛。
这不是一个特殊问题,而是我在三个班上都发现的问题。我认为是和家长平时教育的方式有关,当然也和我这个老师有关,我要警惕孩子们出现这个问题的苗头,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
我会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认真的探讨,同时也希望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不要太敏感,不要太过多的奖励和毫无节制的表扬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表扬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你所做的一切目的不是为了表扬,而是为了完成这件事。
有位妈妈曾经对我提起,说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在学校的发言中没有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变得不太愿意发言,孩子会觉得老师不公平,于是就产生了委屈,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对老师的不满和怨恨。而当孩子把这一切告诉家长的时候,家长采取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
我想说的是,第一,作为家长要将孩子带得“粗”一些。所谓“粗”不是漠不关心,而是“粗中有细”,既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也要及时的宽慰孩子,锻炼孩子的心胸。
第二,家长遇到孩子倾诉的时候,切忌动辄做判官,因为孩子有时候的表述也会是很片面的,如果家长一味地护着孩子的情绪,生怕孩子受委屈,帮着孩子来抱怨老师的“不公平”,这样无非助长了的片面性,也许他本来就是小小的抱怨一下,这样一来孩子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会在心里觉得老师的确是不公平的,原本一件小事,就在心里种下了心结。
第三,当孩子倾诉的时候,抱怨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不懂事,完全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话。而是及时地喊停。所谓喊停,不是不让孩子倾诉,而是家长要有能力将孩子从沮丧和抱怨的情绪中拉出来,这需要做家长的深刻了解孩子此刻的情绪点,他为什么会产生委屈和不快乐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帮着孩子判断孰对孰错。
我记得有一次,女儿六年级的时候上课迟到,她迟到是因为课间去语文老师办公室去拿班级作业,却耽误了上数学课,结果刚进教室门,就被数学老师狠狠地训了一顿。女儿很委屈,回来半天都不开心,在我的面前抱怨了数学老师的不公平,“他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我啊?“,女儿不能接受。
我听了不以为意,笑着对她说,原来你被老师训了一顿啊。她气急了,我又问她,你当时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训的感受是什么,她说很难过很委屈。我开始从这个情绪入手,和她交流,完全不谈数学老师的对错问题。最后我告诉她,你也不知道数学老师为什么这么大的火对吧?她点点头,我说,老师也是人,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今天老师早上出门和别人吵架了,或者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所以脾气自然不好,你呢正好迟到,撞在了枪口上,于是就被训了。
她听了之后笑了,可能是想象了一下老师和别人吵架的模样吧。但我知道她已经不那么生气了,于是我和她说,做人要善于原谅别人的错误,如果你不迟到,老师也不会训你,他不知道你迟到的原因就训了你,让你觉得委屈,你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开心发脾气的原因,你怪了他,现在扯平了。你也不要怪老师了,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别太在乎老师对你的态度,你做好自己份内事就可以了。
她听了很快就好了,而且我发现从今以后她都没有因为哪位老师对待她”不公平“,而委屈和生气的,她学会理解别人也学会宽慰自己了。
学习是一种过程,但遗憾的是我们从小都被教导希望能够得到某种目的,或者是考出好成绩让父母满意,或者是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或者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都是学习的副产品,已经不是学习本身了。
我们要让孩子体验到在学习中的乐趣所在,当一个人在过程中收获到乐趣的时候,就不会将视线锁定结果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的真谛。
前一篇:2013年05月15日
后一篇:2013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