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真相
(2012-10-12 16:51:11)分类: 境由心生 |
语言距离真相是有距离的,但我们往往不知,总会信以为真,不但把别人的话信以为真,自己的话也常常信以为真。
如果我们抱怨爱人对自己不够好,往往会说:他从来都不关心我,从来不管我。
如果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往往会说:他(她)总是惹我生气,总是不听话。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讲究卫生,饭前洗手,往往会说:你总是忘记洗手,你从来都不记得洗手。
如果我们不喜欢孩子内向,往往会说:你怎么总不叫人啊,你总是不讲礼貌。
等等。
这些语言一旦从嘴里说出去,产生的后果是自己先接受了一次扭曲的刺激,对方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刺激。
不是真相的话,说多了就感觉好像真相一样。
仔细审视一下,上面的语言其实离真相甚远,可以说没有一条符合真相。因为我们内在有怨气,所以我们希望借助语言来夸张一下,释放出来,这些话有些是有意说出,有些则是无心说出,但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属于“无明”的状态,因为都不是觉察的状态说出的话,所以不是真实的语言,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肆意编造出来的语言。
语言有很多功能,粉饰,撕碎,刺激,冲击,但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描述,但我们往往不会正确的描述一件事物,当我们通过语言来传达它的时候,已经带着我们个人的好恶了,或夸张,或贬低,或诋毁,或粉饰。
面对爱人对自己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刚才我和你说的事情你没有回话,让我很伤心感觉现在你没有关注我。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在这件事上没有接受妈妈的建议,我们来分析一下接下来事情会怎么发展,好不好?
面对不讲究卫生,没有饭前洗手的孩子,我们可以说:宝贝,今天你是不是忘记洗手啦?
面对内向,不愿意主动叫人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你没有主动叫xx阿姨,是不是还没有做好主动叫人的准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吧。
这样的语言,会离真相接近很多,因为它只是描述了一下当下发生的事实,不要轻易用“永远”,“从不”,“总是”,“一直”,“从来都。。。”这类涵盖面巨大的定语,尽量使用着眼于当下的语言,将自己的判断淡化,只是描述出当下发生的事情,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这样的语言,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不会爆发矛盾和战争。
圣人很少说话,解释,是因为他们看到的就是看到的,说出来变成语言已经有了扭曲,别人听到耳朵里又产生了扭曲,结果是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看到一座山,我们会大喊:这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山啊。这份美丽,是我们个人的认知,假如有人提出异议,和你争辩这座山其实并不美丽,你会非常气愤,甚至因此导致情绪失控。
很多追星族就是这样,他们绝对接受不了别人说自己偶像的“坏话”。
所以说,语言不是真理,语言有时候甚至能够掩盖真理,文字也无法代替真理,当我们渴望通过别人的语言或文字寻求真理的时候,要了解到一点,那就是——他所说的,只是他体验到的向他人描绘的真理,和真理无关。
这篇文字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