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2012-09-11 19:09: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是无法让身边的人如自己所愿的来爱自己,我们永远无法规定爱人的行为举止,我们总期待他们对我们能够好像自己肚里的蛔虫一样了然如心,假如他们的行为做得不够好,我们就会生气,抱怨,难过,我们会觉得他们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问题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如愿,如自己的愿而不是如孩子的愿。我有时候甚至想,幸亏我的能力不足够,我不是仙女也不是巫婆,否则我会用自己的法力来改变女儿,试图让她如我所愿成为自己认为的那个“好孩子”。
于是我们不停的和外界抗争,我们总是试图改变周围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意,顺心。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痛苦,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很少有人说,自己的爱人是自己改造出来的结果,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是自己改造出来的结果。那样说其实很愚蠢,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改造别人——假如对方不愿意改变。
即使在牢房里的犯人,每天高喊口号,做苦工,背诵条例,接受惩罚,都未必会被改造出来,何况一个行动思想完全自由的正常人呢?
所以,任何外界的一切都要通过内在起作用,假如对方没有半点愿意接受你意见的心,你如何用各种方法改造他(她)呢?
我们要看到一个真相,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内在自发产生的,外界无非是诱导剂。
在新西兰的罗托鲁阿,有一个地热喷泉很有名,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它每天早上10点准时喷发,公园的职工会往火山口撒上一把诱导剂,然后会促使内部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壮观的间歇泉。
我以为,我们对于孩子的诱导,谈话,教育,就是那把粉末,只有恰好到达了那个时间,产生了相应的化学反应,才会形成喷泉。假如那是一个死火山,无论你撒多少把粉末,也无济于事。
导游也承认,撒粉末的功效无非是让它喷发的时间固定一些,效果强大一些,而非人为制造喷泉。
我们对外界也是一样,假如对方内在没有,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假如对方内在有,可能说一下,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不说,也一样会喷发出来。
所谓老师,所谓教育者,所谓心灵导师,只不过是把对方内在的某种潜力激发出来,让对方自己产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变化,而绝非自己的功劳。
而我们总希望别人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爱自己,这说起来很正常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因为我们看中的往往是爱的形式而非爱本身。
举个例子,你想要的是巧克力,对方却送了你一堆自己种的胡萝卜,你说他是爱你还是不爱你?从发心上来说,无疑是爱你的,因为他是因了爱而种胡萝卜并且送给你的,但从结果上来看,他是失败的,因为你想要的是巧克力,而非胡萝卜。
婚姻中的抱怨大体都是这样。
这里面缺少了一个很关键的词——感恩。
爱当然要心心相印,你想要巧克力,人家立刻就送巧克力,你会认为他是爱你的;但假如他未能了解你,送了你胡萝卜,你是否也该表示一下感恩之情呢?
假如你充满感恩的收下,然后告诉他你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效果会好得多。倘若你要的他实在给不了,也不会妨碍你和他之间良好的关系。
#################################################
我们往外看的时候,往往是迷失自己的时候,因为外界的条件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的喜怒哀乐,全部仰仗于自己外界的一切,金钱,爱人,儿女,美貌,身体,朋友,房子,等等,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了这些,我是什么?所以我们拼命的从外界抓取一切我们能抓取的,我们渴望掌控一切我们能掌控的,包括孩子的教育。
我们用自己的贪念来教育孩子,我们总是试图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不凡的优异的人,却从来不去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自己生活在一个比较的社会里,当周围的一切不如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沾沾自喜,当我们的境遇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唉声叹气,所谓幸福,在我们的字典里不过是比较的另一个诠释而已。
于是我们的孩子也在比较,我们不知不觉的让他们加入这个比较当中来,而完全忽视了自己内在的声音,当我们的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好,自己的不足;别人的进步,自己的退步;别人的优秀,自己的欠缺的时候,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前几天整理旧物,看到女儿小学时的日记,那是她只是一个特别普通内心要好缺乏自信的女孩子,她几篇日记中都写道:我不如xxx,我要赶超xxx,我一定要比xxx好,我要缩短和xxx之间的分数。
老师的评语是:有出息!好样的!
我突然了解到女儿当时内心的无助,她自卑的根源。因为她总是和最优秀的比较,她永远也比不过,所以她渐渐的否定了自己,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美好,眼睛看到的全部是外面的好,更何况老师还不停的鼓励她,告诫她,要比,一定要比。
很庆幸的是,她离开了比来比去的环境,渐渐的只知道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做自己爱做的事,读自己爱读的书,不为和别人比,只为了自己高兴。
没想到她成了现在的模样,她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即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所以她慢慢的充满了自信,其实,是种子就会发芽,是存在就有它的道理,世上没有一个事物是不配拥有自己光彩的。
绕回来还想说爱,不是男女情爱,是人类之间最简单最深沉的爱。一个充满了爱的人,自然会流露出那份爱,好像点燃的烛火,自然会发出光明,孩子是爱的结晶,也是爱的天使,我喜欢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因为那里面充满了爱。
既然我们无法掌控别人爱自己的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自己爱自己,外界的爱,是蛋糕上的奶油,有了会让蛋糕更香甜,自己的爱,是整个蛋糕,缺少不了。
假如连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如何爱自己,假如没有了蛋糕,奶油如何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