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03日
(2012-05-03 19:30: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学报告书 |
今天女儿开始正式进入毕业考试阶段,因为大学录取都是有条件录取,所谓的条件就是这场毕业考试成绩,他们叫“final”的总分了,所以所有毕业班的学生们都很重视这场考试,就是啊,好不容易收到了录取信,万一因为没达到分数而上不了多冤枉啊。
这次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就是国内的高考了,不同的是,国内的学生是先考高考,再根据成绩被大学录取,这里的孩子是先根据平时成绩被大学录取,再考试来达到大学要求的分数线。
到哪里都一样需要用功读书,这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但作为“高考”,我感觉整体来说比国内的高考氛围那是轻松了太多太多。
这里看不到家长陪考,都是送到校门口放下孩子就开车走掉;也看不到救护车,(记忆里国内的高考考场好像都有救护车怕考生出意外昏过去),校门口一如既往的宁静,除了13年级考试之外,11年级和12年级照常上课。
女儿和往常一样早上吃过早饭,我送她到学校上学,自己带了书包里面装了很多书,据她说是准备考完试之后把借学校的书都还了,每次考试的时候还几本。
他们的课本都是借的,所以学期结束必须还回去。
总之无论怎么看,都不太像是去考一场非同寻常的考试。
这样一来,我原本那种“高考”的压力顿时减少甚至几乎消失不见了,想当年我高考的时候,感觉就好像是生死拼搏一样,再看女儿,悠闲的很,只是叮咛了我一句,让我不要给她发短信,说手机临考试前都会交给老师。
下午三点,女儿的短信来了,说考完了来接我吧。
我开了车去接她,姥姥还让我顺路到菜场买米买油,于是我又带着女儿跑了一趟菜场,买了一堆油盐酱醋回来。
平静的就好像和平时上学一样,问她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她说下午1点考试,可是学校居然没有提前准备午饭卖,所以她只好和同学出去买了面包吃。
我觉得好奇怪啊,问她,今天开始考试这么重大的日子,怎么学校也不帮你们提前准备午饭?
她说这有什么啊,和平常一样呗,谁会给你们特殊照顾啊。
我对她说起国内高考的紧张气氛,家长和学校乃至全社会对高三学生的呵护照顾,她茫然不知,也是,这个孩子连中考都没经历过,更不明白高考的慎重和可怕了。
我对她说要知道那三天考试全国人民都如临大敌,考场附近的宾馆都爆满,家有高三生伤不起啊,爹妈的心都要操碎了,孩子自然也快要崩溃了。
我能理解为何有的同学考完大学把所有的书本做过的试卷都烧了,那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这些东西,而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不得不终日与此为伴,他们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待到某日终于可以摆脱它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我也能理解为何国内很多孩子读了大学之后倍感轻松,从一个每日看书考试做题十几个小时被监管的环境下脱离,到了一个再也无人约束的地方,过去12年的寒窗苦读,总要找回来一些补偿吧,所以国内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校园里,就好像放羊一样失控,打游戏混日子。
而在这里却恰恰相反,进入大学也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从大学里顺利毕业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前日我的一位学中文的学生过来,她和释之一样大,今年考上了奥大医学院,对我说上了大学比高中要累很多,她几乎每天都要6点起床,下午还要在实验室里学习到5点半,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我看着她苍白疲惫的面容,问她那你喜欢大学吗?她顿时两眼放光,对我说我太喜欢大学了,因为这就是我要学习的方向,我终于找到自己的兴趣了。
她告诉我,其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的医学院也录取了她,但是她还是选择了上奥大,因为奥大的挑战性更大,这个挑战就是上医学院的学生,第一年结束是要被刷掉百分之九十的。也就是说,1000个考上医学院的学生,到了第二年只能留下100个人,这100个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再学习,直到医学院正式毕业,最后两年是在医院里实习。
她说国外学医实在是太不容易,所以医生是收入都是很高。
那么其余的专业容易吗?据我所知,虽然没有医学专业这么夸张,但身边几位刚上大学的留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全天泡在图书馆里,相对国内的大学生活,国外的大学的确不轻松。
前一篇:考试开始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