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6日
(2012-02-06 15:28: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林君你好,我近期挨了一次小宰损失50元,考虑下就讲给孩子(13岁)听了,是自己轻信的教训,希望孩子也长点见识,我自己的处理是认栽了,知道了些人性,也不想为了这点钱破坏心情,但孩子对这种事的反应总是很激烈,要投诉啊,吵啊,我想请教下林君,孩子总是不想放下一些不好不公平的小事,这点如何引导为好呢?谢谢啦
您好!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放下”一些我们成人认为的“小事”,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关键在于,孩子从幼儿时期成长到青春期的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什么。假如家长或者他生活的环境中经常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或者周围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孩子对社会的看法就会趋于片面和负面,虽然年幼的他们尚未表现出强烈的排斥,但当他们成长到一定时候,例如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凭借自我的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会期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给做错事的对方一点教训,他们无法容忍任何不公平的现象存在。
于是自然想到了投诉,想到了吵闹。
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辩证的看待社会上的公平和不公平,遇到不公平的事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最大的“利益化”,他们慢慢的自然就懂得了。
但是我们在有的时候,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直心,责任感,公德心,还是需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周围的亲人或者他们自己得到他们期待的“公平”,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
就好像古代的侠客还有罗宾汉一样,这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贵之处。你所担心的不外乎孩子年龄太小,觉得怕惹了麻烦不好收场,另一层担心是怕他太过于计较人间的得失而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对吗?
那就告诉他,在维护权利的时候怎样保护好自己,衡量一下孰轻孰重,让他自己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法行事,告诉他可以投诉,但需要怎样的程序,吵闹能否解决问题等等,冷静的和他一起分析“挨宰”后的心理和下一步采取行动的感受,面对损失,有时候可以进一步维权,有时候则要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中间的尺度如何衡量?你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和底线,也需要事先和孩子沟通好。
例如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和孩子达成协议的,遇到朋友或者同学之间的“内部矛盾”,则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要太多计较,要退一步心宽才能志远,遇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面对外人的时候,在保护好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维护社会的公平,这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这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会和孩子谈几点,第一,我被宰之后的感受;第二,宰我之人的感受;第三,分析假如试图找回损失的进一步投入是否值得;第四,人性的投射和体现;第五,事情已过,假如不再追究,如何引以为戒
祝一切安好!
前一篇:2012年0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