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选课的误区和经验
(2011-09-18 07:49: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学报告书 |
女儿已经13年级了,还有三个学期就高中毕业了,按照ib的教学规定,从12年级开始选了六门功课,分别是中文,英文,视觉艺术(高等级),生物,历史,数学(普通等级),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她选课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看法,现在就总结一下吧,希望能给后来的家长和同学们作为参考。
11年级的时候是ib的预备班,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基本上会把所有备选的课程都上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科目,但也有限制,例如语言类中英文和母语中文是必选;数学是必选;历史地理经济三门中必选一门;物理化学生物三门中必选一门。
我们当时选课的时候,完全根据孩子平时的成绩来决定,因为最终申请学校是看总分,单科成绩好肯定不错,但假如总分没有达到最低录取标准也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当时的主张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就是把所有上过的功课都看一遍,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尽量选择那些能拿高分的科目来读,因为那些功课能拿高分,起码证明她有兴趣在上面或者说她学习的比较轻松。
于是我们选择了视觉艺术。是因为她11年级的这门功课一直都是6分,而且老师对此评价也挺高,说如果按照你的这个程度,12年级拿6分没有问题。孩子本身学的也挺轻松的,没想到到了12年级,艺术老师换人,评分标准开始严格,而且要求也相应提高,女儿没有绘画基本功,感觉吃力,尤其是要用各种方法来表现一个主题,结果她经常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艺术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上学期的艺术就拿了5分。
她很懊悔说早知道不选艺术了,选经济就很好,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都选经济,而且经济评分标准低一些,容易拿到高分。
然而事已至此,毫无更改的可能,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不过这却给我一个提示,起码让我总结出两个经验:第一,不能单单以当时她的成绩看问题,还要考虑到将来该课程的难度和变化性;第二,在选课之前,最好多和13年级的学生取取经,听听过来人的看法再做决定。
听说选了艺术科目的不少同学都“怨声一片”,我知道那是因为老师的要求严格,而且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分标准,自己努力做出来的创意又怕不被接受,所以前功尽弃也是有可能的。
女儿上学期结束前,花费了几个晚上,想了不少创意来做一个表达主题的模型,结果老师认为做的不理想,那个分数就拿的不高。
这也提醒我这个做家长的,选课前就要考虑到这门功课是否适合孩子,如果知道艺术课程到了正式ib是要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在设计和创新上,也许我们当初会考虑放弃,因为女儿并非特别擅长此道,她本身绘画基础也不是很好,虽然我们很努力平时每周都在外面补习,但是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另外数学的选择,我觉得是很明智的。因为女儿数学不是很好,当初就在犹豫是选择普通等级还是选择更简单一些的等级,结果在我的坚持下,还是选择了更简单的等级,后来果然数学每次考试都可以拿到7分,(最高分),这样她自己不是很辛苦,而且总分也比较高,唯一不便的是,有些大学不接受数学更低等级的ib成绩,但我觉得这也无所谓,并不是所有的好大学都不接受嘛。
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来选择相应的课程,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习的时候特别痛苦。
女儿去年的选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留神进入误区的地方,不过这些都是经验,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总结给女儿听了,希望她将来读大学的时候,自己学会更加理性合理的选择自己的就读专业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