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开学了。放假两个星期,我都没有好好更新一下博客了,似乎有点偷懒呵呵。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陪她,时间过得好快啊,这两个星期似乎没有做什么就晃过去了。
女儿的收获就是有很多时间在家里看大片儿,平时上学很紧张,这下子好不容易有时间,几乎每天看一部,还言之凿凿地告诉我她在学习英文。
于是我就让她学习吧!孩子不能管得太多,重在自觉嘛!
做家长的总觉得自己孩子什么都不懂,一心一意想做一个耳提面命的好家长,尤其是做妈妈的,让孩子觉得太罗嗦。
我以前常常犯这个毛病。老公就总批评我,建议我一句话不能说超过三遍——可惜我对于女儿的严格要求常常会说好几遍,弄得天怒人怨。现在我决定做一个轻松的懒妈妈,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却发现做的很好。即使偶尔做得不够满意,也只需表扬就好,她自会改正。
上周六带女儿去了朋友家,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在奥克兰读书,平时两个人总是在争吵,做妈妈的总能挑出儿子的一大堆毛病来。那天去待了7个小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的批评是多么面面俱到。
举例说明吧,我们四个人在吃饭,两个妈妈带两个孩子,女儿15岁,儿子14岁,吃完午饭之后,我拉着好友说陪她上超市买东西顺便帮她练车,吃的碗和桌子请两个孩子收拾。可惜妈妈居然不放心,一会儿说这个要放好,一会儿又交代那个要洗干净。我眼看着孩子本来开心的脸越来越不耐烦,拉着朋友就跑,可朋友临走还要把桌上的盐罐子拿起来,说怕孩子不知道放在哪里。我强迫她放回桌上,然后对儿子说,我相信他一定会知道放在哪里的。
等到我们一路逛回来,妈妈到了厨房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有没有把厨房收拾好,我看到台面擦得很干净,碗筷也收拾好了,我刚表扬了一句,谁知好友却皱着眉头,对我说:你看你看,我就知道他不会把洗洁精放好,用完了就放在台子上!我赶紧劝她不要再说了,幸亏孩子没有听到,否则我相信他再也没有帮妈妈干活的兴趣了。
本来嘛,做父母的,要时刻相信自己的孩子,要赞美自己的孩子,不要要求他们太高,孩子是慢慢长大的。要知道,一个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因为好友自己要上学,在北岸,儿子不得不回到原来的东区读书,两地相隔甚远,于是朋友不得已让儿子住在东区的住宿家庭,对儿子来说,实在是一个摆脱总是挑出自己一大堆毛病的妈妈的好机会,所以儿子很高兴,但对妈妈来说,却是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放心,虽然妈妈也总是说让他自己锻炼锻炼。
最后妈妈让儿子表态,儿子说请妈妈相信自己,自己会做到妈妈要求的那样,会控制住自己,好好学习,做好早起早睡,等等等等。我听了又很开心,刚要表扬,谁知妈妈却这样说:你能这样想,这样说很好,但是你别忘了,妈妈会和住宿家庭的陈奶奶每天通电话的,你做的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说的,妈妈会请陈奶奶转告我的。
此言一出,儿子大为沮丧,急了,说:妈妈你这不就是告诉我,我身边时刻有人监督着吗?那我就是好好做又有什么意思呢?反正你在不在我身边都一样,你现在虽然不在,精神也时刻在控制着我。
妈妈却不以为然,说你自己做的好,还怕什么监督不监督。反正我告诉你是希望你做的更好。
那场谈话一直在硝烟弥漫中进行,我和女儿在中间不停地和稀泥,才不至于又吵起来。
等回到了家,女儿才轻松地叹了口气,对我说,妈妈,如果让我和XX阿姨在一起生活一个星期,我非被逼疯了。
我让她谈谈自己的感受,毕竟她和好友的儿子差不多大。她说,觉得太不被信任,太不被尊重,太被管束了,她认为妈妈太正统,太严格,太缺乏幽默感了,太过于认真了。
其实这些感受也是我的感受,也是儿子的感受,女儿也这样感受。可是我告诉好友,好友却对我在她家的表现颇有微词,说你怎么能当着儿子的面说我呢?这样不利于建立我的权威。
我反问她,你真的认为你们俩争吵你没有一点责任吗?你全是对的吗?
她说,那当然,我错在哪里?我让他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难道错了吗?我教育他管理他难道错了吗?我说的都是对的。
于是我知道了症结所在,我对她说,如果一个妈妈整天和孩子吵架,首先需要反省的应该是妈妈。无论你说的对还是不对,至少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你就是需要反省不是吗?因为你没有让受教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你。
朋友不说话了,心有所动的样子。
因为儿子总觉得被挑剔,不被尊重,所以处处反抗,处处和妈妈作对,妈妈的大帽子就一顶一顶地扣过去,弄得最后两个人天天吵架,彼此都伤感情。变成了恶性循环。
好在儿子现在到了东区,一周有5天可以脱离妈妈的当面掌控,虽然还免不了妈妈的精神掌控,可是要好了很多。
我们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都经历过那一段青涩的年华,不同的是,我们生活的年代和现在孩子们生活的年代完全不同,他们的成长和认知要比我们快速和全面的多,他们的个性也比我们张扬的多,反抗性也强的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也对我们做家长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是和孩子同步成长的妈妈,有时候,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