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生活,无论你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进行,生活就是生活而已。
可是我们每个人,却都要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个意义,或者为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个目标,好像觉得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就有了意义和目标,如果达不到呢?放弃生活吗?
我的好友准备回国了。
她和女儿是4月9日飞来基督城的,到她们决定回国恰恰好两个月整。
我希望尽量客观,清晰地来描述这件事情,好让很多准备来新西兰,准备出国的家长和学生们再一次地深思熟虑。
先说说她们决定回国的理由
1。语言不通。
2。生活压力大。
3。这里学习学不到什么,没有国内充实。
4。想家。
再来分解如下
1。语言不通。
任何人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国度,都要经历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到了这里做上一个月两个月的聋子哑巴,你会非常非常痛苦,以至于反问自己是不是进行了错误的选择?
可是,语言不通是有时间性的。你不会永远不通。如果你足够努力,半年后生活方面应该能通,如果你不足够努力,一年后应该能通,如果你根本不努力,你5年后也能通。所以,语言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2。生活压力大
在国内住自己的房子,开自己的车子,每个星期都可以出去N次吃喜欢的饭菜,有充足的物质供应,世界名牌也可以买得到,花钱用不着小心计算着来。
在国外要住别人的房子,坐公车,不能出去吃饭因为太贵,没有充足的物质供应,没有那么多的选择,花钱要时刻注意。
两厢对比,你愿意哪种生活?
如果你接受不了后者,你千万别出来。
但是后者也是暂时的,刚出来不熟悉环境,自然要省着花,没有工作失去收入,自然不能顿顿好吃好喝。经历了几年之后,你有了收入,有了自己的生活资本,小日子还是会过得很不错的。
关键是头几年的痛苦,要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至于身份的问题,也要慢慢解决。问题是好友一定要一个定论,才愿意付出努力留下来。可是谁能给她这样一个定论呢?我觉得很好笑,似乎是个悖论。
我们之间的对话也时常如此进行
她说:留下来要花那么多钱,还要受苦,我都不怕,关键是到时候能不能解决身份?
我说:解决身份一定要语言,你语言不好什么都谈不到。
她说:我学语言很困难,而且要拖好几年。
我说:不管多少年,总之你一定能学出来。
她说:我不相信自己,到时候万一学不出来怎么办?
我说:。。。。。。。。
她又说:就算语言学出来,到时候万一解决不了身份怎么办?
我说:那毕竟你经历过了,也学到了语言啊。
她说:那有什么用呢?
我说:。。。。。。。。
在我看来,生活就是一种经历,它是一个过程,生活不是结果。没有人会把结果放在你的面前,连上帝都不能。所以,我觉得当下的生活就是一种快乐,而她却始终要去追求遥远的结果,而且要一个她认为的好结果。没有好结果的保障,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可是,如果你不付出任何代价,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出现?
对我来说,生活中的幸福和痛苦一样有用。没有无意义的生活,任何形式的生活,只要你全心投入,你去爱它,善待它,感恩它。总是有意义的,即使不是你想要的那个结果,对你的生命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3。在这里学不到什么,没有国内充实
这句话是好友女儿说的,好友认可。
但是,我认为其实是好友先有了这样的认可态度,才有了孩子的这句话。
这里的教学,确实很轻松很轻松。没有国内的剑拨弩张,没有国内的分数压力,没有国内的老师批评。
这里的教学,通常有很多体验性的。可用好友的话来说:没用!用我的观点看:非常以及及其的有用。
这里的学习全靠自觉,因为这里老师基本上不布置作业。如果习惯于国内教育方法,喜欢让老师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督促学习,希望老师布置好作业回家做的孩子和家长,就不要出来了。
好友的女儿今年12岁,在这里的学校上7年级。老师不会布置背诵多少单词,不会布置完成多少句型,不会让她做奥数,甚至她们才教到九九乘法表。如果你觉得这么大了,还在背九九乘法表,和国内天天奥数计算机的同龄同学相比太弱智,太没有面子,太不充实了,那么也可以放弃留学的打算了。
我经常能听到好友和她女儿之间的有趣对白
好友:今天上学学什么了?
女儿:什么也没有学到。
好友:那都上什么课了?
女儿:踢足球的。
好友:怎么可能,一个下午都在踢吗?
女儿:是的。
好友:花那么多钱来留学,难道就是在这里踢足球吗?
这样的对话会根据内容不同而稍有更改。比如足球换成棒球,比如棒球换成今天就在操场上乱逛,比如等等。但结果都是一样。结果都是做母亲的觉得实在浪费时间,女儿什么也没有学到,于是勒令她赶紧背单词,或者赶紧去看带来的中国历史课本。好友认为,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踢球和玩耍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行为,与出国的目的不一样。
好友的女儿这几天非常轻松,因为决定要回国了,经常大声说:回国我要努力学习。
我听了哑然失笑。不是不相信她,而是我认为,学习是时时刻刻的行为,用不着发誓,更用不着多么努力,努力只是形式而已,一个有了所谓形式的学习,就不会是真正的学习。如果真爱学习,你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如果是那样,那么你会觉得在这里比在国内要学习的东西多得多了,不是吗?从语言到文化,无一不需要学习。
而好友的女儿每天的放学后生活,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钢琴练习,然后做一点点作业。然后就是电脑QQ堂游戏的学习,或者是自己QQ空间的学习,或者是和国内同学QQ聊天的学习,或者是电脑弹钢琴练指法的学习。总之,她的学习大部分都需要电脑,而且大部分时间的学习都和国外的生活学习没有关联。——这样的学习,自然充实不了,相反,越是聊天,越是想念同学和家人,越是聊天,越是觉得寂寞无比。
可是这里的老师不管你,这里没有考试,没有教材,没有任何可以约束住她的东西。除非她自觉。她有英文书,可是很少看,宁可看我女儿从国内带来的中文小说;她有英文电视,可是也很少看,宁可看国内的《武林外传》。
我不知道,这样的出国,和国内有什么不同。难怪她要说不充实,不好玩。当然不充实了,看来看去,只有一部《武林外传》而已,怎么能好玩呢?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没有国内的丰富。
4。想家。
这个话题就不用展开说明了。三岁的孩子都明白,离开家乡,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化解乡愁?不是天天泡在网上聊天;不是天天比较这里的东西多么贵,国内的东西多么好多么便宜;不是整天想同学想家人哭;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要尽快把语言过关,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友谊。所以,如果做不到不想家,起码自己要学习调节,如果两样都达不到,无论是同学还是家长,都不要出来了。
综上所述,未必全面,但尽可能客观。
好友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看问题都首先想到最坏的结果,只有当好结果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她才能相信,才愿意付出和投入,任何冒险和改变,对她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
所以当国内单位再一次伸出双手欢迎她的时候,她还是决定回国了。
不过我想,这个选择对她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因为面对困难,如果你的心依然是快乐的,那么你可以继续,如果你的心被打垮了,你的心已经放弃了斗争,你将无法继续,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将无法继续。
思前想后,还是写出来。把最真实的一面写出来。我想,对有些希望出国的家长和孩子提个醒儿,好友的这一个折腾,损失惨重。孩子的学费不退,我专门为她女儿租的房子也要撕毁合同重新找房客,否则不能退。我自己和女儿也要重新找房子;她们原本定好的年底回国的往返机票要重签;所有的打算计划都要更改;国内小升初已经结束,还要找关系花钱找好学校;孩子走的时候小学还没有毕业,所以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
一系列的麻烦和纠葛,要在一个月之内解决。
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不是吗?
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一手。
我是说我似乎天生注定要为好友操劳,从来之前的孩子学校和生活安排,到来了之后的一系列适应过程,到现在突然要回国。
这样的锻炼,机会难得啊!
所以我感谢好友,是真的感谢,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更加坚定了我和女儿在这里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的决心了。
本来以为女儿会受到影响,毕竟好朋友突然要回去,而且还说这里的学习太轻松,一点也不充实。可是女儿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女儿说:不管她回去还是不回去,我都不会受她的影响。
好友说,先生正在紧锣密鼓地联系国内的好初中,一旦定下来,就会回去。
借以本文提醒那些想出国还没有出国的家长:出国要慎重,千万别折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