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场特别的生日会在金堂县转龙乡大桥小学举行,10多名来自城市的孩子和转龙乡当地的留守儿童聚集在这里,一起吹蜡烛、许下生日心愿,“希望能和城里的孩子交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我能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快乐。”一位当地小学生说。
这样的一幕,是由成都读书人公益协会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系列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片段。昨天上午,协会里的30多位家长以及10多位城里娃来到这里,通过讲故事、生日会、文艺表演等形式,为100多名当地小学生献上了一场主题为“团圆”的互动活动。
据记者了解,参与活动的当地小学生大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之所以搞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城里娃牵手乡里娃的形式,把温暖和关怀传递给这些留守儿童,为他们注入能量,让他们同样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活动策划人王雪说。
一起过生日
城里娃和乡里娃分享快乐
昨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跟随读书人公益协会的车队来到了金堂县转龙乡大桥小学,此时,来自学校一年级和五年级的110多名小学生等候在活动大厅里,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城里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记者注意到,孩子之间的交流十分融洽,经过简单介绍后,10多名城里娃很快和当地学生们坐到了一起,谈笑嬉戏,好不热闹。
这些当地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其中几名还是孤儿,尽管如此,他们脸上始终充满了笑容,让人感受到阳光和活力。
在上午的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生日会环节,16名分别来自城市和乡村、即将在一月份和二月份度过生日的小朋友被邀请上台,共同吹生日蜡烛、许下生日心愿,台下的100多名同学则共同见证这场生日会,同时为小伙伴们送上祝福,“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能和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过生日,我感觉这份快乐一点没打折!”一位当地小学生说。
除此之外,来自读书人公益协会的家长代表还通过视频播放、讲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传递了刻苦奋斗、勇于战胜困难的理念。活动现场,当地的小学生还向城里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赠送了自己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学会帮助他人
娃娃在相互帮助中成长
随后的时间里,来自城里的小朋友也献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王雪6岁的儿子乐乐(化名)最积极,他声情并茂地为全体小朋友讲起了《好饿的小蛇》的故事,引得台下阵阵欢笑和掌声。6岁的小雅(化名)教小朋友们手撕窗花,让大家学到了一门小手艺。随后,在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带领下,所有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了《感恩的心》歌舞,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天的活动中,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邹敏也亲自赶到现场,为孩子们送来了大量学习用品和书籍,同时鼓励孩子们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并现场传授给他们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对于这样的活动,城里孩子的家长们十分支持,王雪告诉记者,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带孩子来参加活动了,每次活动之后,她都感觉孩子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现在已经懂得主动去帮助他人,“听说今天要来为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昨天一直练习到晚上10点钟,还说这也是帮助他人,不觉得累。”
同样持支持态度的还有转龙乡大桥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肖涛,他告诉记者,前来参加活动的,大都是留守儿童,为了关怀他们的成长,读书人公益协会的家长和娃娃们几乎每个月都会前来搞一次类似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乡里娃和城里娃的距离拉近了,尤其是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能从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关爱留守儿童
成都爸妈们热情高
据读书人公益协会一位姓曾的负责人介绍,协会是去年9月份才成立的,成员目前有30多人,大都是一些城里的家长以及他们的孩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关怀和帮助。她说,之所以组建这样的协会,还缘于去年她丈夫去金堂乡村地区出差的经历,“当时,他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些留守儿童,发现这些孩子虽然看上去很健康,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实际上缺乏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于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和丈夫开始在网上发帖,寻找有同样想法的城里家长,“没想到响应的人十分多,大家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不但能帮助留守儿童,同样也能对自己的孩子起到教育作用。”
这位负责人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协会很快就联系到了金堂县转龙乡大桥小学,并与之结成对子,每月都会组织一次主题不同的活动,“从9月份算起,这已经是我们第4次来搞活动了。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时,我都觉得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她表示,现在协会也欢迎有爱心、愿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的市民加入,有关协会的信息可以在读书人公益协会新浪博客上查询到。
本报记者 杨甦 摄影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