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医师近来在各大媒体上发表的科普文章选编(三)
(2009-03-03 21:30:12)
标签:
疝健康 |
分类: 医护漫笔 |
“小肠气”是怎么回事
“小肠气”的学名叫“疝”。疝绝大多数发生在腹壁,是因为出现腹壁薄弱或缺损后,肚子里的小肠等脏器经过薄弱或缺损的区域向外突出所造成。疝的种类很多,位于下腹部和大腿根部之间的称为“腹股沟疝”,位于肚脐的称为“脐疝”,也有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切口疝”。
疝是一种常见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体虚弱或健康者均有发生的可能。
腹股沟疝最常见
腹股沟疝占所有类型疝的90%以上,也是外科的四大常见疾病之一,上海的发病率约为3.6%,远高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又以老年男性的发病率最高。
腹股沟疝的发生首先有先天的因素:人是直立动物,腹股沟区域是腹腔的最低位,此处腹壁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同时腹股沟区缺乏肌肉覆盖,且又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所以容易形成疝。后天的诱因包括: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或肝硬化腹水等,腹腔压力增高时更易发生。腹股沟疝的主要表现是站立时腹股沟区有肿块突出,用力时肿块突出更加明显,早期平卧后多可自行消失,常伴有局部的不适或疼痛;以后肿块逐渐增大,部分病人甚至可进入阴囊,严重影响生活。
治疗“小肠气”莫跟广告走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开刀治疝气”的广告,对病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其实,在现有科学的认知范围内,规范的疝修补术相当安全可靠,拒绝或拖延手术而随意相信“不开刀治好疝气”的广告宣传实在是得不偿失。
“小肠气”好比身上带“地雷”
由于“小肠气”并不少见,因此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个小毛病,有的觉得治不治问题不大,有的觉得早治晚治都一样。
实际上,疝一旦发现就一定要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肿块越来越大影响生活,我们曾碰到过不少畏惧手术的病人,直到疝块长到如皮球大小才来手术,手术难度大大地增加,就好比俗话所说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二是疝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某次咳嗽、大便等用力因素使较多的肠段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导致急性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如此时再不及时就医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常说得了“小肠气”就好比是身上带了个“地雷”,千万不可忽视!
手术是治愈疝唯一方法
成年人得了疝是无自行愈合可能的,手术是治愈疝的唯一方法。
疝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原理相同。做个形象的比喻,疝好比是衣服上的洞,因此疝的手术实际上就是一个“补洞”的过程。近年来多采用可被人体组织兼容的高分子材料———“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克服了传统手术的诸多缺点,修补效果好,复发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少。
并非只有男性才会得“小肠气”,女性也一样会罹患此病,只是发病率没有男性高。女性常见的疝包括男性少见的脐疝以及股疝,其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概率甚至高于男性疝。其实,多数女性疝的手术并不复杂,也十分安全可靠。近年来疝的手术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与正常人相仿,因此畏惧手术而拖延治疗实无必要。比如说,传统脐疝手术需切除肚脐,患者不易接受,现在多能保留不影响美观。
切口疝治疗复发率低于5%
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由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因素,造成腹壁切口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肌肉腱膜组织未能良好对合,腹腔内的肠管等通过这些愈合不良处,突出腹腔外而形成。近年来,随着大型手术以及高龄患者手术广泛开展,切口疝发生率显著增加。不少患者因惧怕再次手术,或患有其他内科疾病等原因拖延治疗,有些直到形成巨大切口疝才来求治。
巨大切口疝的治疗与普通疝不同,手术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复发率高。但近年来九院普外科通过攻关,采用补片修补并结合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已成功治疗了近百例病人,复发率低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