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会馆(旧作)

(2023-01-15 11:55:10)
标签:

北京的会馆

旅游文化

文化采风

星座

颐翁诗词

分类: 话说北京

          青红皂白体验佳能全幅单反5DMarkII

旧作重发                      北京湖广会馆传统戏台

        北京的会馆   话说北京   

旧作重发

    北京的会馆之多,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清末民初,最多时有500多家。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宣南,至今保存完好的,要数北京虎坊桥的湖广会馆了。湖广会馆,有着雕花的窗格,美轮美奂的斗拱,檐下的花鸟图案光彩夺目。走进朱红的大门,便看到通向戏曲博物馆的拱门,拱门正对着大戏楼入口,如今里边还经常上演着戏曲名段。在胡琴的依依呀呀声中,来自江南湖广各地的乡情依然浓郁。小小会馆,含蕴着厚重的民风民俗,时不时地勾起旧人们的无限遐思,引人入胜优雅唱腔,更有着诱人的魅力。堪与前门新建的老舍茶馆媲美。

    在若干驻京办事处被撤销之后,现在似乎又有各地商家首脑撺掇着成立会馆和会所。其实门外人不知就里。有市场就有跑市场的人和官绅。您以为割了一茬竹笋,就没有下一茬了?就是那什么什么办事处,也都没有裁撤的。只不过是不挂办事处的牌子罢了。不然那三公经费怎么花?如今的中国,您不叫他们花三公经费,就是要大老板拿钱。由大老板养他们,倒是省了政府的钱了。可政府的官员就更要听他们的指挥了。现在,不管怎么说,政令还算畅通。说搞保障房,他们虽然有意见,也只得照办。一旦倒过来说话,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叫会馆叫办事处,不叫办事处叫会所。其实都一样,都是地方和中央,商人和政府,民间和官方等等,非正式沟通的一种渠道而已。总之是取消一茬又一茬的。

    现在的所谓会所,多是集休闲娱乐、商务聚会、文化交流、健身美容、餐饮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场所。中国会馆兼有同乡、同业组合的双重特征。在国内会馆逐渐减少的状况下,海外的会馆却得到了蓬勃发展。时下兴起的商务“会馆”实质上是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会所”,“会馆”与“会所”有怎样的关系?不过是名词不一样而已。

       青红皂白体验佳能全幅单反5DMarkII(8)

       青红皂白体验佳能全幅单反5DMarkII(8)

       青红皂白体验佳能全幅单反5DMarkII(8)

    湖广会馆是目前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它的总面积达4.3万多平方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人文荟萃之地。

  现代会所多是集休闲娱乐、商务聚会、文化交流、健身美容、餐饮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场所。中国会馆兼有同乡、同业组合的双重特征;在国内会馆逐渐减少的状况下,海外的会馆却得到了蓬勃发展;时下兴起的商务“会馆”实质上是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会所”,“会馆”与“会所”有怎样的关系?

  《辞海》中对会馆的解释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唐代以后,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增加,会馆这种民间的自发性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由科举制度和官吏易籍就任制度而激发的地域政治观首先在京师发育成长,从而迎来了会馆建设的高峰。商业会馆出现得比较早。明永乐年间随着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江南及各地百业随着中央政府北迁京师,随之商务会馆蓬勃兴起;士(试)子会馆则在科举考试迁到北京之后,旅京官商为了解决同乡学子科举考试吃住问题而兴起;明永乐年间,同乡会馆显现于京师,但多用做士子会馆,清末民初科举废除,而专属于同乡会馆。所以,会馆前期以商业会馆和士(试)子会馆、同乡会馆并重,后期则重点为同乡会馆。士子会馆和同乡会馆可以供来京赶考办事的同乡吃住落脚,或举行祭祀等大型活动,以照顾同乡,交流信息,联络情谊。它以乡土为纽带,以传统道德观为指导,以相互定期或不定期聚会、娱乐为生活方式。此类会馆一般由官吏捐资或者捐出在京宅邸而建成。  建国初期,在市政府及政协人士的关怀下,会馆文化古迹得到初步保护,不过在文革中大批会馆馆牌、馆藏文物被砸烂,古建房屋仍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虽没有受到地震的直接破坏,但是不少会馆居民在院子里搭起了临时防震棚;地震的影响过去后,他们将防震棚加固,改建成各种简易房,由此改变了会馆原有的结构和布局。北京的会馆数有几个统计数据,最近看到报道的统计是1000多家,估计是将各省会馆的附产也计算了;上个世纪出版的资料有认为是700余家,2000年之后的资料认为是670余家;但对外公布较多的是430余家,这个数据是根据坊巷志统计得来的。  北京西城区粉房社区琉璃街和潘家胡同,被包围在高楼大厦之中,越发显得有些破败。家家的外墙上几乎都写着醒目的白色“拆”字,檐间瓦角有时还能看出明清的风貌,百年老树的绿阴,将所有路面都护卫在习习阴凉之中。这里是一个和外面的骄阳似火、喧嚣奔忙完全异样的世界。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它们都将被摩天大楼和空阔马路所取代。粉房社区里的会馆共30余家,有29号龙锦会馆、69号廉新会馆、85号萍乡会馆、104号河南会馆……更多会馆已经失去了门牌号,仅仅留在史籍和人们日渐模糊的记忆里。  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16年的宣传下,会馆文化已风靡全球,海外会馆开始了大规模的大陆追宗溯源活动,但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些作为文化根源的会馆正在被大量的拆除。据悉,海外华人的资金多半由会馆掌控,而大陆对会馆古建的拆毁会浇灭他们回国投资的念头。宣南粉房琉璃街的会馆拆迁经媒体曝光之后,新加坡《联合导报》、《香港文汇报》等竞相转载,就是因为会馆在海外和港澳台华人、华侨文化中非常重要,大陆会馆的拆迁在他们看来是刨了祖坟一样的伤痛。

  会所,精英的专属?会馆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士子文化与行会文化,其中,同乡会带来的民俗文化曾让京城里充满了精彩纷呈的异乡风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会馆的同乡会功能在大陆已不多见。  同乡会、行会等功能逐渐消失了,这是否意味着会馆的消亡?而时下兴起的商务“会馆”实质上是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会所”,“会馆”与“会所”有怎样的关系?   “会所”的英文为“C1ub”,音译即为俱乐部。世界上第一家会员制俱乐部17世纪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咖啡馆里,是由于参与者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一种联盟。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这种俱乐部为相同社会阶层的人士提供了一种私密性的社交环境大受欢迎,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和相同社会阶层人士的聚会以及休闲的场所,而会所的会员身份,也演变成财富的象征与身份标签。

  拥有李嘉诚、霍英东等会员,个人入会费为1.6万美元的长安俱乐部;以李泽楷、许荣茂为代表会员,个人入会费为10万元人民币的京城俱乐部……高端的私人会所日益涌现。而创立于2006年的“兰·北京”,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世界艺术品位的顶级会所,被坊间称作“兰会所”。会所文化集休闲娱乐、商务聚会、文化交流、健身美容、餐饮服务等内容为一体,有些类似欧洲的沙龙文化,是精英的专属。在普通百姓看来,会所离他们很遥远,有点贵族化的意味。会员的财富和地位,让他们和会所一样,产生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以照顾同乡,交流信息,联络情谊为宗旨的会馆文化是不分贫富的,同乡或者同行的亲切感让会馆充满了体恤百姓的情味。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更是表示,如果文物建筑成为私人会所,让企业举办宴会,则严重违反《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博物馆等文物是公共教育机构,该为公众服务而决不能为私人服务。

清嘉庆年间,广东省香山县乡友在北京筹建香山会馆。清光绪年间,香山籍官员唐绍仪寓居此处并筹资扩建,使之形成今日规模。后因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香山会馆”更名为“中山会馆”。1914年夏,孙中山来京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时,曾在会馆花厅会客。1984年,中山会馆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当年建会馆的外地人,再来北京重建会馆能否真正实施?各地在北京建会馆是否会演变成另一种驻京办事处?上周一北京晨报推出市人大代表宋慰祖建议“各地参与重建经营会馆”的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专家介绍,去年10月以来,先后有芜湖、景德镇等五地政府企业来北京商讨过重建会馆事宜,却因具体细节没有实施方案而搁浅。宋代表表示,在明年年初即将召开的市人代会上,他将再次提交相关建议。

     从去年10月以来,先后有潮州、襄樊、芜湖、景德镇、山西五地的政府企业来北京,就重建会馆事宜商谈,比如景德镇的企业是要重建浮梁会馆,因为当时景德镇是隶属浮梁县的,未来想建成一个景德镇瓷器的展示区。“但都没有成功,最关键的是重建涉及到的很多细节问题,北京方面没有具体方案。”

     会馆是根据科举制而来,明清时科举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士子和商人们希望在京城能有一个凭借乡谊彼此有照应的地方,于是会馆应运而生,虽然多数会馆冠以地方名字成为今天的驻京办事处,但会馆的作用不仅仅是办事处。乾隆、嘉庆两朝是各地会馆发展最快的时期,会馆兴盛时,北京的会馆发展到五百余所。其中4/5的会馆都集中在宣武区,一是跟当时的清朝满汉分居的政策有关系,在清代城内居住的多为旗人。而宣武、崇文是外城,汉人京官及外地来京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地方会馆自然也多建在这些地方;另外,这也跟地理位置有关系,明清以来至民国,这里是一个五方杂烩,热闹非凡的区域,浓缩了全京城的商业和娱乐业。

  现如今,大部分会馆已经不存在了,而留下来的会馆中,有些成为了大杂院,有些因其文物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成了文物单位,真正恢复而经营良好的会馆,则是少之又少。当年在北京会馆中,有戏楼戏台的会馆不少,其中湖广会馆、正乙祠、安徽会馆、阳平会馆的戏楼尤被称为“四大戏楼”。当前湖广会馆是日日上演京戏,正乙祠正在重修中,安徽会馆早就修缮好了,因深处胡同中交通不便利,迟迟未营业,阳平会馆成了刘老根大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