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方方面面并不都是一个模式。
这需要方方面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多方配套方案来。
首先是经济政策和薪资政策需要向偏远地区倾斜。
旧作重发
北京的房价 话说北京 27
我国从1988年开始探讨住宅商品化,1998年末开始全面启动住宅商品化。到2010年出台商品房限购政策和承诺五年内,建设3600万套廉租房,2011年完成1000万套。期间房价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最先是公租房售卖给职工。一般每平米一千四五百元。公众普遍能够接受。基本上是干了一辈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了。虽不宽敞。但终于是自己的房子啊。可面临大幅提高物业费,也有点担心。不过随着工资的连续提高,疑虑消除了。随后就是看到的工资上涨后的房价上涨趋势,有了钱,都想买房。房价在4000多至8000多时,各方都很火爆。可自从2009年年末开始,房价一跃而起,万元价几乎没有几天时间,就窜上了两三万。哈哈,这疯涨的结果怎么样?又是有目共睹了。
有人说是四万亿投资规模给闹的。似乎也不无道理。开发商到处抢地,农民工伙伙进城,纷纷租住房子。哪还有不让房价飞涨的道理?可工资似乎比2009年末涨幅不大。靠自己那点积蓄首付,给孩子买房。月供三两千还可以。可房价一过万,月供就要五六千,似乎就吃紧了。何况飞涨到两万呢?说实在的,中国传统,已经不是养儿防老了。而是为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着想了。房价多高合适?这不好说。从近十几年的变动,及目前的工资和物价水平来看,万元以下,一般百姓还有买的可能性。否则就只有等廉租房的份了。有人主张,多涨工资。那可就是轮番上涨的通货膨胀了。似乎日本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最终房价还是跌得一塌糊涂。所有抢购房子的人,都成了真正的房奴。
其实各国各地区各单位,都不必千篇一律。照搬一个政策。
中国这么大,何必都学香港或北欧什么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才是中国地大人多的特色啊。不要听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的策略。照他们的办法,中国就只有走欧美资本道路,最后危机频发至人类灭亡为止,一条道跑到黑怎么成。我们地大人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好。不要像以前大一统的一个政策,都挨饿。也不要都学重庆,或都学香港什么的。因地制宜,以当地百姓基本满意为要。北京人也不要过于有优惠。那样就都要来北京了。两千多万人口,怎么得了?上海广州等等大城市也是如此。有优惠的,倒应当给那些偏远山区或农村才对。只有那样他们才不会大量放弃土地,奔向城市了。减少了城里的多方压力。何止是住房?
十年前,一般北京居民一年结余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买三环内2.3平方米房子。现在只能买1.2平方米四环外地房子,疯涨的房价吞噬了普通居民的幸福感,特别是要成家立业的80后、90后们,不仅要啃老,从父母那里要首付,自己买房,更是变成了几十年的房奴。不过话说回来,有了廉租房政策,也许可以稍好一点。主要是盼望房价回落到正常水平,国家也能稳定发展。
希望我的这些意见,能够传达给上层,供决策者参考。
以下是网上搜索的公开数据。
截止2011年12月10日北京全市普通商品住宅待售量达12.6万余套,待售面积1581.58万平米,与去年年底相比分别上升了26%和49%。以今年1-11月份的月均成交量6014套计算,目前的库存量需要21个月方可被市场消化完毕。据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北京年内新建住宅总套数为86512套;业内预计全年新建住宅签约量在9万套左右,与2010年11.1万套的成交量相比,下降幅度约18%;而与2009年17.9万套的成交量相比,降幅达51.7%。房屋成交面积方面,今年北京新建住宅总签约面积为915万平方米,预计全年成交量在950万平方米以内,与去年相比下降23%。北京市房协专家预计,2012年,北京郊区商品住宅的供应量还将显著增加。在已经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潜在供应量将促使在售项目继续下调售价。未来6-12个月内,北京房价仍有10%-20%的下调空间。
对于北京房价未来走势,相关人士表示,今年自进入11月份后,北京连续出现了大幅跳水项目,出现了数个“零”利润的开盘项目,郊区房价跌向万元水平。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房企买地兴趣逐步走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交量也出现集体下滑。。2010年8月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果以去年全国商品房8 .5亿平方米来对比,近2亿的商品房待售面积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哈哈,两亿还不多呢。
颐翁有诗叹曰,
纵欲今朝宅多套,金山酒海妾群妖。
尔曹身与名俱灭,明烛纸船任扶摇。
莫如简约弃名利,身健神烁乐寿高。
广厦自当寒士住,空叫资本对风嗥。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根据国家要求,未来五年内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2011年)目标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须达到20%。 11月4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发布,“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比将达到50%以上,以确保完成建设100万套保障房用地供应。11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国土部公告了2011年中央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用地落实情况,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率达108%,成为全国提前完成落地、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的3个省市之一。 库存激增
一系列政策的轮番作用下,包括京城在内的楼市高房价泡沫被挤压和破灭,曾经大排长龙抢购商品房的买房人开始热衷起“等待”和“观望”,曾经志满意得的房地产开发商则开始忧虑起楼市成交量,在房价的“降”与“不降”之间备受煎熬。 连月来,商品住宅库存量持续攀升,目前已达近几年来的高点,成交量却出现逐月下滑的态势,市场逐步呈现“买方市场”特征。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北京全市普通商品住宅待售量达12.6万余套,待售面积1581.58万平米,与去年年底相比分别上升了26%和49%。以今年1-11月份的月均成交量6014套计算,目前的库存量需要21个月方可被市场消化完毕,而去年同期仅需13个月。此外,11月份新房新增供应量为7113套,成交量为4218套,签约率不足60%,自今年3月份以来,新房市场连续8个月供过于求的形势还将延续,库存量的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
对于北京房价未来走势,谢逸枫表示,今年自进入11月后,北京连续出现了大幅跳水项目,出现了数个“零”利润的开盘项目,郊区房价跌向万元水平。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房企买地兴趣逐步走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交量集体下滑。 2011年楼市风云骤变。严格的限购、限贷两大政策使宏观调控首次控制住了房价的急速上涨势头;由龙头房企引领的降价潮从10月持续至今,三年来北京房价首次实质性下跌;年轻的地产行业弥漫着悲观。中国房地产行业月均投资额从2006年的1798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月均5709亿元,年均增速25%。我们预计未来五年行业投资的年均增速将下降到10%-15%。
什么原因呢?开发商手里有钱,2009年全中国销售了3万亿,非常高,2010年销售了5.25万亿。8万多亿的销售额,房地产的回款是慢慢回款,开发商是有钱的,除非是成交量大幅度下跌,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才可能往下降。否则的话,我账面上有钱,成交量低的话,就让它低着去吧。所以什么时候开发商手里没有钱,才是房价降的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